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单位丨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结构设计丨李卫平 周岸虎 程湘琳 王琦 胡健 花夏
Project Overview
本项目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国际健康城内,东至浦镇大街、南至迎江路、西至广西埂大街、北至浦辉路。南京国际健康城作为江北新区先期启动的重点项目,是江北新区打造健康产业的核心区域,是江北新区实现四大战略定位的重要载体和形象窗口。本案基地条件较特殊,一条规划中的次要道路将基地切成东西两地块。东部基地毗邻定向河,定向河路为封闭式高速通道,无法直接与项目联通并切断了与相邻东地块的连接,使其进入基地的人流主要集中在主干道广西埂大街。因此,靠近主干道广西埂大街的西地块无疑公共属性更加突出,定义为教学区;东侧地块相对私密,有定向河相依,定义为学校的生活运动区域。
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项目以教学区和生活区两条南北向轴线以及串联下沉广场的东西向轴线形成两纵一横的总体格局,围绕这三条轴线布置各主要功能,功能区域之间通过道路、广场、绿化以及下沉庭院进行有机划分。西侧地块南面沿迎江路为校园主要出入口,以一条南北向林荫道贯穿教学区,依次设置行政楼、图文信息中心、教学楼,音乐厅,结合音乐厅设置广场,便于音乐厅对外使用。生活运动区主入口设置在北侧,由北向南依次为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以及体育馆,形成生活区的主轴线,在主轴线东侧沿定向河布置室外田径场,体育馆南侧设置对外出入口。两地块之间的下沉广场,作为校园的核心景观区,是交通和景观的纽带将校园连接成一个整体,建立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的联系,设置教学、生活、文体活动等不同功能的组团,这些组团围绕核心区展开又能相对独立。规划设计中考虑资源共享,将体育馆及音乐厅设置在方便对外的区域,为社会化服务带来便捷的同时又不干扰学校的日常教学。为实现绿色校园目标,项目将普通实验室、游泳馆、食堂、停车以及大量设备用房安排在地下空间,设置大小不一的下沉广场及庭院,在解决地下空间通风采光的同时形成立体景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空间体验。为解决教学楼的采光和西晒问题,将三幢主要教学楼扭转到正南北朝向,通过一个基座和三个连廊将校园肌理扭转成街道肌理方向。因教室与教室之间需设置准备室,所以本项目将准备室前部的走廊空间放大,局部形成扩大的公共单元方便学生停留,端头和东西侧连廊形成学生们的交流活动场所。项目打破传统学校功能分区独立的状态,将实验教室专业教室组合成教学楼的基座,并通过面朝下沉广场的连廊将教学楼联系在一起,组成快捷的教学单元。
主题色调采用和一中本部校园相统一的石材质感米黄色,基座部分略深,增加厚重感和历史性。屋顶部分用深冷色金属质地挑檐来完成三段式的经典构成。
开窗方式借鉴古典主义的竖向秩序,在保留类似的高宽比例和简化线脚后,成为项目重复出现的元素。基座部分的竖向划分以上层建筑的开窗序列为模数,将“柱廊”这一主题以简化的形态表现出来,成为属于南京一中校区的传统标志。
学校建筑不是装载师生的“教育容器”,而是教学空间、知识展示空间、信息传递空间,同时还是情感交流的场所。建筑师希望这所学校成为现代化水泥森林中的一片活力绿洲,不仅作为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时刻充满活力的社区学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