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想孩子听话,就当学会说孩子“最喜欢听”的话
【家教智慧 第811期】
“你看看你们班上的同学,人家好乖。”“这道题讲了这么多次,你都还不会?”“今天可以看电视、手机,可以多玩一会”……
这些话听起来是多么地熟悉啊。是啊,这是我们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常挂在嘴连的话。
据5月16日天府在线报道,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小学在全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一场关于“我和爸爸妈妈聊聊天”的问卷调查,共收到3942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面的的几句话名列前首。
这些话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因为这些话都有深刻的言外之意:
“你看看你们班上的同学,人家好乖。”不言而喻,家长嫌孩子不听话;
“这道题讲了这么多次,你都还不会?”不言自明,家长在说孩子笨啊;
“今天可以看电视、手机,可以多玩一会”言外之意,平时做事都不太行啊!
“言为心声”,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和语气,暴露出其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些话背后传达着对孩子不满意、不信任、不尊重。孩子其实聪明着那,家长的言外之意,他们一听就明白!
俗话说,“好话说三遍,鸡狗不喜见。”家长天天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孩子耳朵都磨起了茧,他们当然也不喜欢了,孩子不喜欢,家长说了也就等于白说。
可是,我们的家长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仍把类似话语挂在嘴边,这表明,我们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很大问题。
要想孩子听话,首先家长当说孩子“愿意听的话”。如果家长具备一些教育常识,在说话前就能考虑到说话的后果,就可以有效避免教育的无效甚至尴尬。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天三次夸,孩子上清华”,这不是我说的,是一本书名,是清华学子家长王建春写的一本育子心得。他说:“孩子的变化都是我们家长逼的。当孩子做对时,家长没有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家长和老师却是轮番批评,这种共同的模式,只能使孩子越走越远。“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有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心理需求。作为正在成长中、各方面都还不够完善的孩子,这种心理需求尤为强烈。因此,家长对孩子说话时必须记牢,多夸多赞,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注意语言的分寸,不要说孩子最不愿意听”的话。如以“不”或“禁止”开头的命令式字眼,“这道题讲了这么多次,你都还不会?”等带着鄙视、不信任意味的话语。而且,家长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前,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心声,引导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意识,生发“自我担当”勇气,让孩子从内心产生出积极、向上的欲望。每当孩子有点滴进表,就要及时地进行表扬。
每一个家长朋友当明白,这个表扬一定要发自内心,绝不能虚情假意,更不能依赖学校和教师。因为,在学校里,班级里,教师面对如此多的学生,不可能天天一一去表扬。能做到天天关注孩子点滴进步的,唯有我们家长自己。我们要像在朋友圈里不吝惜自己的点赞一样,只要发现孩子点滴的进步,就要让你的大拇哥,在孩子面前摇三摇,晃三晃,如是坚持下去,孩子就会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提升,就会像清华学子家长王建春所说得那样,一天三次夸,孩子上清华!
、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