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贴门对儿,来年有福气儿—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8)
【家教智慧 第369期】
掌灯贴门对儿,来年有福气儿
春联,在我们家乡叫作“门对子”, 是过年的重要标志。
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有辟邪、驱灾之功用,因此,过年的时候,就在门两旁挂上桃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人们过年门挂桃的真实写照。
五代时,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公元964年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手下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如是,不仅可避邪驱灾,还能表达祈福、祝愿等。因为,每句话竖着联写,在门的两侧上各一句,字数正好相对,人们称之为“对联”,从此以后,每到过年,人们就用写有“对联”的桃木板代替了桃符。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后灰,为了方便,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
“春联”的得名和盛行,始于明代初年。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除夕在门上贴的对联。
在一年的除夕前,朱元璋颁布御旨,要求金陵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要贴上对联。
大年初一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对联。看到家家大门的大红对联,将大街耀得红彤彤一片,朱元璋非常高兴。
走着走着,朱元璋忽然发现,有一家大门上竟然没贴对联,这不禁让他龙颜不悦。叫出主人来询问,主人说,他是个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自已不会写,由于过年生意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写。朱元璋听罢,命人拿来笔墨纸砚,御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回宫,又路屠户家,见门上还没贴上他写的春联,喊出主人来询问?主人毕恭毕敬地回答说:“这副对联是皇上春节亲自书写的,如此贵重的春联,我们怎么舍得贴在大门上?浩荡皇恩,我们高悬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命令赏银三十两。“春联”由此得名,并从此盛行开来。
“春联”是用来辞旧迎新的,贴春联的时间当然一般就在除夕的那天。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年”正式拉开序幕。
在我们家乡,贴春联不能太早,一般都在除夕那天的下午。春联为什么不能早贴,这里面有说道。
过去人们日子过得紧巴,每家每户几乎都要借钱,都要赊账。这账有的能主动还,有得却要等人来要,比如走街串乡的货郎,账只有等他来要,一般人并不知道他的住处,无法去还的。
要帐要走街串户,需要时间,因此,赊账之人就要等。在这之前,大门不能贴春联。因为在我们家乡,贴上春联,就是过年了,过年是讲究和顺吉祥的,要帐的不能再上门,再上门要帐就不地道了,就是不让人家“过年了”。因而,如果主人家还有帐未还,春联就不能先贴,要等,一直等到太阳落山,要账的实在不来了,才开始贴春联。
当然,如果家中实在困难,年前确实难以还帐,那就早早地、甚至在除夕的前几天就贴上春联,表明“我实在还不上帐了!,要等明年了!”因此,早贴春联,是表示一种歉意。对于要帐一方,一看人家贴上春联,无论对方该多少钱,自己多么困难,也都不会再上门去追讨了。
因此,在我们家乡,贴春联不仅是过年的标志,还昭示着诚信和宽容。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各家各户,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况,否则,各家的春联,基本上都是掌着灯贴的!
老人说,“掌灯贴门对儿,来年有福气儿!”在我想来,所谓福气,就是人人讲诚信、个个能宽容,诚信宽容生成了我们社会的幸福与和谐!
相前链接:走亲戚为什么要“作假”—春节要告诉孩子的那些事(1)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