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1点睡6点起”的精神可学习,但却不可盲目效仿其做法

【家教智慧 第953期】

清华学子“1点睡6点起”的精神可佳,但却不可盲目效仿其做法

人非机器,要学习,要工作,更要休息。只有休息好,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和工作,其效率也才会高。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是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的生活作息规律,这个规律的深刻性在于能让人张弛有度,保证人的身体健康。
科学研究也表明,睡眠是生命的需要,人不能没有睡眠。人每天的睡眠时间有一个基本底线,少于这个时间,人体生理功能便无法恢复到位,人便没有精神,长期睡眠亏欠或是睡眠不规律,人不仅没有了精神,身体功能都会出现紊乱,就会生病。
科学研究还表明,睡眠对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影响巨大。人在睡眠中的快速眼动——即快波睡眠时期,脑电波非常活跃,这实际上是在对白天所有事情进行分析汇总。如果没有这个快波睡眠时期,人们就记不住白天做过的事情。
英国医生西蒙阿特金斯博士在《如何摆脱失眠困扰》中说,根据修复和复原理论,人在睡着之后,身体和大脑得以恢复生机,从而保持最佳效能、维持健康水平。用计算机作类比,睡眠就像磁盘检查、病毒扫描,以及对硬盘进行碎片整理。
这也就是说,人的记忆很大一部分是在睡眠中完成的,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人的记忆,更会影响人的大脑健康、智力发展。
一般来说,刚出生的婴儿几乎每天要睡20个小时;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对减少一些,但是,不论如何的少,却是不能不睡觉,既使成人每天也至少要睡 6~7小时。

据10月18日新京报载,近日,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的“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展示了一份清华学生的计划表,该计划表显示,“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部安排得满满当当……”

为此,不少参观者表示,“学霸果然是学霸”“每个人都拥有24小时。但就是因为不同的分配,造就了不同的人。”但也有网友表示出不同意见,“虽然很佩服,但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天睡5个小时身体真的受不了……”
凌晨1点睡,清晨6点起,这位学霸同学每天只睡5个小,比正常人最少的6~7小时睡眠时间还少一个小时。不得不说,这种学习的精神可佳,但做法并不值得效仿。对一般的人来说,如果这样坚持不懈地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从生理到精神,人就会垮下去。
但人和人是不一样,或许这位同学果真是神人。因此,清华大学官博也回复称,“是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有针对性的计划。”
应该说,清华大学官博的回复还是尊重实事,讲求科学的。这样的事情,在我国历史上早已有过先例。

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有时甚至因为在书房里读书读得太久,连自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所以他的博学真可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绝对是勤奋的结果。

与魏源同时代,还有一位英才叫石昌化,小魏源一岁。当年县试时,主考官发现两人年龄虽小,文章却都绝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同时参加府试,二人又分别夺得冠、亚军。
石昌化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人。他感到自己与魏源有差距,便偷偷打探魏源学习的秘密,得知魏源勤奋好学,自己于是也猛下苦功: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他就读书到五更;魏源读书到五更,那他就通宵熬夜至天明……
石昌化如此地拼命,没有换来超越魏源的“梅香”,却由于过分刻苦,患上了风湿并引起了痨病,进而呕血。“苦寒冻得梅枝枯。”身体垮了,学业自然也就无法继续了。
这个早年与魏源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神童,因为“学习”别人的勤奋,过分地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院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得与魏源同捷”。
魏源不勤奋,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刻苦,却落得个“考试未到身先疾”,最终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要感于他人的勤奋,学习他人的勤奋精神,但是,却不能盲目效仿他人的具体做法。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那怕是孪生兄妹。具体到学习作息时间这件事上,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早起记忆好,有的人则可能夜深人静时才会来精神,每个人生物钟不同,只有在自己大脑最活跃、精力最充盈时,学习效率才会高。
勤奋比的不是外观表象,不是比学习时间长短,更不是拼精力的负荷,而是比学习的效率。否则,你越起早贪黑,用的时间越多,与学霸的差距就会越大!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天才出于勤奋“绝对是个真理。但问题是天才都会根据个人自身的条件去勤奋,唯有了解自己,学会高质量的勤奋的人,才会成大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