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生“打工”累到死?别人是这样培养能“挑大梁”的人!

第 115 

即使讲了很多投资,薪酬,服务模式,归根结底中医发展的瓶颈还是医生。你关心照顾他的生活、经济、感情,他看不好病咋办?

■ 演讲丨汉古中医联合创始人  陈长青

1

不要期望快速得到投资回报

创业阶段做中医,我们跟投资人的说:你投资就当“好玩”,千万不要想分红,你要想分红不要选我。即使这样还是有人找我,我是一个医生,有一帮同仁找我看病,认为我做事比较靠谱,至少不会拿着投资人的钱去浪费吃喝。我的投资人一部分是病人,一部分是朋友。

投资中医先不要想着今年涨多少,后年又涨多少,然后再复制。

现在很多投资人一上来就谈复制,但是我们没办法复制。开医馆的核心还是看病,看不好病,还是难生存。我想一个学生即使读到博士,疗效问题还是很难把握的。我们的医馆第一年收入持平,第二年大概盈利2.7%。

2

传承的情怀促使我们开医馆

我还有一个当老师出身的合伙人,戚沁园博士,学的中医教的是西医,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我们一起创办汉古中医说起来还有点小情怀。

我也是被老师教出来的,上了五年中医本科,第五版教材是最好的教材。我毕业以后是真的想看好病人。我记得最早看过一个病人,一个老爷子发烧,一个肺脓疡,他家住在山区,我开了千金苇茎汤没效,高血压的病人开了一个月的天麻钩藤饮也没效,我就在反思为什么会没效?是中医不行?中医师不行?还是学生不行?

我94年第一次到广州进修,一个17岁的中学生发烧看中医,我觉得非常惊讶。那时候在我们湖北十堰,发烧是没有人看中医的,结果当时那个中学生的医生给他开了银翘散之后又开了西药,说实话我依然比较失望。

一直到2000年认识李老(李可),发现中医确实能治发烧,连心衰都能治好。所以我和戚博士当时开办中医馆的时候,还建了“汉古学堂”,培养自己的中医师,想开办真正意义上的医馆。

3

为什么要注册成“医馆”

医馆承载着中医发展的希望,早在六年前,我就想申请一个中医馆,但是广州卫生局规定我只能申请诊所,还必须加上“广州天河某某中医诊所”,只有中间两个字可以随便选,可以用汉古不用我的名字“陈长青”,直到现在汉古广州店注册的名称都是“广州天河汉古中医诊所”。

到深圳去开分馆又不一样了,卫生局规定要注册成有限公司,“深圳汉古中医馆有限公司”,不注册公司卫生局就不批医馆,深圳卫生局要求在工商局注册以后,再到卫生局去批“汉古”这两个字,要把这名字审核一遍。

为什么一定要注册医馆呢,“馆”字代表着中国的文化思想。酒馆,茶馆,还有医馆。而诊所,只有派出所对不对。

医馆人能聚在一起,逐渐地就能成为一个行业,行业有什么好处呢?行业能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则,即便国家政策有影响,行业协会也有一定的号召力,发言权。

要是医馆都自己来办学堂,自己来培养学生,我们自己就有了教育基地,不一定要依赖大学的教育来培养中医师。

4

医馆发展的瓶颈缺乏用中医手段治疗疾病的医生

为什么中医都要找名医,找老中医?西医却没有这种现象?中医要靠悟性,靠经验,西医却能够通过五年的学习,再加五年的临床锻炼,就能成为一个主治医生,就能起死回生,治疗心衰一针“西地兰”打下去,再吃几片利尿药,就好了。

为什么大部分中医做不到马上治疗心衰。其实纯中医疗法是可以治疗心衰的,如果诊断明确是心衰,心慌,气短,水肿,一剂破格救心汤下去,就能坐起来了,肿很快就消了,证明我们中医还是教育有问题。

如果医馆自己培养医生,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依赖于外界的老中医,那就是为个别医生打工,哪个医馆开的下去?肯定开不下去的。

即使讲了很多投资,薪酬,服务模式,归根结底中医发展的瓶颈还是医生。你关心照顾他的生活、经济、感情,他看不好病咋办?所以医生就是医馆发展的瓶颈。

国医大师李今庸提到“吾人生性太愚钝,发展中医愧无能。卅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

反对中医的往往都是中医自己人,很多老师拿着中医的饭碗,在台上说着中医的坏话,“这个可能不对哈,这个可能不科学”。这样怎么培养学生?学生怎么会学好?他学着学着就不知道中医是怎么回事了,觉得自己按照中医方法治病就是治不好,没信心。

5

中医教育的死胡同

我上学的时候只有中医系,等到我毕业的时候增加了针灸系,再过两年增加了骨伤科系。本身做中医肯定是要会扎针,分出一个针灸系,扎针的不学开方,开方不学扎针。后来又有了推拿系,现在还有康复系。扎针的不做推拿,搞理疗也不扎针,这跟中医传统完全是违背。

再就是中医中药分二家。

搞医的不认药,现在做医生的有几个去药房呢?我研究生读的是伤寒论,博士改行读中药。现在大学中医生毕业之后写十首方剂都写不出来,这怎么当中医呢?起码要背300首方剂,但现在根本不要求背。

现在的中医学考试,比如“血府逐瘀汤”的疗效是“行气活血”,考生如果没有写“行气”两个字就是错的,它不是照着临床来考,而是照着文字游戏来考。

中医经典成选修课。

我当年进修的时候,很多学校取消了中医经典的必修课,改为选修。中医不讲《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讲什么呢?不讲《伤寒论》《金匮要略》,看什么病?开什么方呢?现在考的重点是什么呢?《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考的重点是什么呢?麻疹。谁见过麻疹啊?谁去治麻疹啊?但是年年考试,年年考麻疹,完全跟临床脱节。经典变成选修课,我觉得非常可悲。

这是按西医的模式设置中医课程,规范中医教学,检查中医教学质量。比如西医的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科研所。中医也有基础医学院,什么是中医的基础医学院呢?医古文,内经,中药学放在基础医学院里面,临床学院又另外搞一套《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等,把药学院和医学院分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四分五裂,完全不会看病。

一个病人如果吃药吃不好,我们可以给他扎针,扎针扎不好可以推拿。汉古中医的小儿推拿非常简单,可以只推一个胳膊,就能退烧,止泻,止咳。要是来一个发烧的小孩,刚毕业的学生作为医助,可以先给小孩做小儿推拿,做完以后再由可以独立应诊的医生治疗。跟病人密切接触的同时,还可以把一些护理方式教给家长,倘若小孩再次发烧,家长就能给小孩推拿,也避免家长做出一些错误的护理方式。

6

汉古中医师培养模式

我们针对这几个问题,采取新的模式。

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经典背诵跟案例教学相结合;中医、中药和针灸学习相结合。其中,院校教育主要学习西医,西医的病理生理药理要在学校学。师承教育主要学中医,我们中医建立的诊断标准是跟着老师看的,中医的的特色必须要跟临床的案例教学相结合。学生必须都要学中医,针灸,中药。

怎么结合起来学呢?汉古的学生必须要过六大关。

第一关:中医经典的基本功

《内经》、《伤寒》、《金匮》、《温病》,除去《内经》中《素问》挑选的三十几篇,《灵枢》挑选的五十多篇,其他都要整本书背诵,背一篇签一个字,要有监督。大一、大二的学生加入学堂后开始要求背诵经典,大三,大四的学生则要求已经背过其中一部经典才可以加入学堂。

第二关:中药的辨认鉴别、传统炮制以及丸散膏丹的制作

学习认药:学认药三个月后,可以提出考核申请,过关的时候要在60分钟内识别200味药,平均每个药在20秒钟之内就要认出来,左看右看是不行的,至少要认出180种以上,不然就不合格。

学习中药炮制:中药的炮制要求,首先是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病情需要提出来的。我们培养的临床医生一定要掌握中药炮制,譬如说龟板为什么要用败龟板?因为臭味入肾,只有把新鲜的生龟板放臭了,才能入肾经,才能更好地起到潜阳入肾的作用;柴胡为什么要醋制、鳖血制、酒制?这些都是临床实践中,医生根据病情的需要,根据对病理的认识,才提出的炮制要求。

学习重要鉴别:譬如我们去到亳州考察药材,带回三十多个样品,多半还是药材公司生产的,但真正合格的大概只有五六个。比如石菖蒲样品就是掺了一些跟菖蒲长的很接近的植物根茎,没有长期的实践经验是很难认出来的。还有更高难度的鉴别,也都是要学习的。

学习制作丸散膏丹:搓条、揉药团、切丸、滚丸都是小的机械,半手工,一关一关过的。考核的时候,要看丸子的均匀度、密度、光泽度,崩解度是否合格。

上面这些都会做了,整个中药的考核才算完成,才可以进入医助环节。

第三关:针灸推拿要练熟

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两个方面。古时候得病,是“一灸二针三吃药”。针、灸、推拿简便易行,是中医师解决急症、痛症等最为有效、方便的手段。

现在中医专业和针推专业是分开教学、分开执业的,完全违背了中医传统。

汉古学堂的针灸推拿是在进入医助环节开始培养的,戚沁园博士后总结的汉古针法、小儿推拿和汉古灸道是重点培训的技能。这一块也是采取过关的方式,一关一关地过。

从学堂毕业,留在汉古当医生,还得反复接受考核,每年考核一次,只是考的要求更高而已。

第四关:李可老中医的学术经验要掌握

李老可以说是“民间国医大师”,是当代最能看病的老中医之一,不但能看病,而且能看急危重症,打破了中医“慢郎中”的局限,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是我们学堂的教材之一。我们的要求是,说到哪个病,就要翻到书上那一页。譬如李老治疗子宫肌瘤的医案在八十几页、肝硬化的医案在两百多页,不同的膝关节痛是怎么个治法,在哪一章节,哪一页,都要知道。只有这样,我们对李老的经验才能熟悉,才能掌握,才能运用自如。

第五关:圆运动的古中医理论要掌握

按李老的教诲,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也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原理,看病的时候,特别是看内伤杂病、疑难病,必须有个圆运动的模式图在脑袋里面。现在我们看病,脑袋里没有这个模型在里面,很多疑难病你理解不了。为什么会上火,为什么会长痘,为什么会头痛,为什么会三叉神经痛,把圆运动这个原理摆在里面之后,对这些病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处方用药就有比较明确的方向。如果没有效,下次就知道错在哪里,好重新调整。

我们先要依样画葫芦,不要一上来就去搞什么辨证,越辨越糊涂。辨证是比较高级的阶段,就像画画一样,首先是素描、临摹。你临摹都不会,一个静物摆在那里都不会,都画不像,你还说我要创造一幅?

我们讲辨病第一,辨证第二,辨体质第三,辨五运六气第四,辨运气就是辨时空。

第六关:中西医急症要过关

即使学生大学毕业后,拿到执业医师证,依然不能在我们医馆出诊,必须先到西医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心血管科、呼吸科等急危重症的科室,再学习半年,学习半年以后我们再考核,考核合格了,才算正式从我们汉古中医李可学堂毕业,才能在汉古出诊当医生。

现在中医很难接触到急症,要通过在西医医院实习去接触这些急症,才能知道怎么去判断病人有没有生命危险。不知死,焉知生。如果一个中医不懂西医急诊,我是纯中医,我不搞西医,能行吗?绝对不行!

随着中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中医,急危重症的情况一定会遇到,中医不能光做养生。

另外,现在开医馆最担心的是医疗纠纷,年轻中医很难在一开始纯粹利用中医手段断生死,有这样能力的学生毕竟太少了,但是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西医学习至少可以避免一些风险。

如果医疗风险把关不好,一个问题出现,整个医馆就完了。

汉古中医的模式不是单纯的跟师,而是上述几种教育的融合。教学形式上,我们不仅有传统的课堂教育,还有网络远程教育,现在我们广州和深圳各有一家医馆作为实习教育基地,通过网络,两地的学生可以实现同时授课。

所有进入学堂的学生都是免费的,而且品学兼优的还会有一些的奖学金。

六大基本功的各个关卡,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会有人淘汰,经过筛选的学生才能进入跟诊学习,进入医助的环节。

李老送给我们的话是“立大志,受大苦,成大业”,这也是我们学堂的校训。

7

汉古学生的六大基本功

有了这六大能力之后,还要重点培养学生六种能力:能看病,会做药,能讲课,会养生,懂科研,会管理。当然这是最高要求,但是我相信我培养十个总有一个达到这种要求。这样一家医馆如果能培养十个这样的医生,十家医馆就有100个医生,100家医馆培养1000个医生,1000个医馆培养10000个医生。假如我们有10000个如此优秀的医生,中医馆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行业,绝对是一个超大的行业。

2010年我们开始招学生,开医馆已经第七年了,今年是第8期招生,毕业11人,5人能独立看诊。我5年教育5个学生,30年就有30个。

每一家医馆如果有30个独当一面的医生,经营上肯定没问题,当然我们还有更多的经营方法,那就更加没问题了。

I 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