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八)
感谢各位点赞读者捧场,谢谢。
(紧接上期)
董卓迁都
在有可能被盟军三面合围的危险中,董卓加快了迁都节奏。迁都长安,既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凉州通道存在被白波军打断的危险问题,又可以避开盟军的锋芒,拉长战略纵深地带,分散盟军的兵力,还可以得到边章、韩遂西凉军的战略支持。
韩遂与董卓在灵帝时本来是对手,这时怎么又结为一方了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估计是董卓进京诛杀宦官时双方达成了协议,因韩遂也痛恨宦官,曾经以杀宦官为名进攻过长安。双方结为一方的证据是董卓在提出迁都理由时说漏了嘴,说边章、韩遂写信来要朝廷迁都,不然就要带兵来攻打。这也许是董卓的托辞,但灵帝、宦官、外戚全都消失后,同为凉州军的边章、韩遂和董卓已经没必要敌对,完全有合谋的可能。
迁都势必会引起朝臣的反对。有于公的反对,东汉一直建都洛阳,贸然迁都,必定会引发朝局混乱,影响朝政正常运行。东汉皇室祖陵在洛阳,不可能迁走,以后的祭祀大典,皇帝、百官还得回到洛阳,也会给朝廷正常秩序带来麻烦。长安皇城年久失修,在前几年的战事中又遭到很大破坏,根本没有可供朝廷行政办公的地方,又要大兴土木修建宫室。
于私的反对不言自明,大家的不动产都在洛阳,一迁都这些就没了。
城门校尉、河南尹朱儁,太尉黄琬、司徒杨彪都反对迁都,与董卓相持不下。司空荀爽害怕董卓加害反对迁都的官员,就附和迁都。董卓当天就免去了黄琬、杨彪的官职。
关东盟军于190年正月起兵。董卓二月开始迁都长安。三月,汉献帝和百官以及被驱赶的数十万洛阳百姓到达长安。由于皇宫破败,献帝没地方住,就住京兆府内。
董卓并没有随大队一起往长安,而是将长安事务委托给王允管理,自己则屯住在洛阳毕圭苑中,与吕布等武将带兵留在洛阳断后。
献帝和百官入长安后十四天,董卓指使人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并灭族。袁氏家族五十余人惨遭杀害,袁绍生母也在其中。董卓此举虽然是想以此震慑关东盟军和威胁朝内大臣,但泄私愤的心态太过严重,使得这个行为显得有些莽撞。从其激起的后果来看,软禁袁氏家族成员比杀掉他们更有用。
门生故吏杀掉恩师府主,在历朝历代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决不能为当时社会所容。袁氏家族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得知恩师府主被害,群起而反。依附袁绍的诸侯、豪杰感慨袁氏家族的悲惨遭遇,都想为袁绍报仇。各州郡蜂拥而起的反董民变,全都打着为袁氏报仇或者干脆就打袁家旗号。
事关国家的争斗突然变味,成为两大家族的私仇。这恐怕是董卓没有想到的,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也就是说,董卓迁都并不是迫于孙坚的压力,而是主动迁都。仅靠孙坚一支部队没办法打败董卓,说董卓迁都是因为害怕孙坚,与后来说曹操迁都是因为害怕关羽一样,都是片面夸大一个猛将的作用,想当然而已。
另立刘虞
董卓和关东联盟的争斗是同时进行的,只能一边一边地说,董卓那边暂时告一段落,现在来说关东联盟这边。
曹操,特别是孙坚与董卓打得热闹时,却看不见身为盟主的袁绍出来统一部署指挥,他在干吗呢?
前面一直在强调桥瑁伪造的三公书信和酸枣誓词中仍然都尊少帝、现在的弘农王刘辩为皇帝,不承认献帝的合法性。为了彻底否定献帝,甚至造谣说献帝不是灵帝的儿子。
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缺陷。这个缺陷很快就被董卓抓住了,立即毒死了少帝刘辩,给盟军的政治合法性和凝聚力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在古代史中,依靠武力夺取政权的,不论是农民民变,还是贵族叛乱,大多会寻找和拥立一个前朝皇族子弟为王为帝,以此建立一个合法的政治符号,表示自己武装夺权的合法性。如项羽立怀王,绿林立更始帝,朱元璋立明王等。
董卓釜底抽薪,让盟军丧失了政治合法性,给盟军的凝聚力带来巨大的破坏,为了尽快弥补这个缺陷,恢复合法性和凝聚力,盟军必须重新寻找一个刘姓宗室为拥护对象,树立起道义上正确的旗帜。
找谁呢?袁绍、韩馥商议一番后,决定找大司马、幽州牧刘虞,紧急派出故乐浪太守张岐去和刘虞商谈称帝的事情。
这里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还记得袁绍起兵时自表的职务吗?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而此时韩馥自表的职务是什么呢?大将军。大将军在车骑将军之上,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盟军内部的自相争斗。
韩馥的事情很有趣,他是袁氏故吏,最害怕被袁绍吞并,偏偏第一个被吞并了。后面会聊到。
刘虞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废太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与袁绍关系很好,在洛阳时曾经与袁绍、盖勋等人一起商讨过诛杀宦官的事情。
废太子之后也是个由头,更重要的是袁绍认为他是自己的“战友”,容易说服和控制。而此时董卓也在拉拢他,升他为太傅,但因战乱阻塞交通,任命书没能到达。
谁知刘虞坚决不答应称帝,严厉斥责了张岐,甚至扬言,宁肯逃亡匈奴也不会答应称帝。袁绍、韩馥又请刘虞领尚书事,这样才能承制封拜官员,刘虞仍然不答应。为了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刘虞征召右北平名士田畴与从事鲜于银一起,冒险抄小道前往长安朝贡。
献帝一直想返回洛阳,看到田畴带人来朝贡,非常高兴,就派刘虞的儿子,当时在朝为侍中的刘和秘密潜往幽州,让刘虞带兵来接他东归。
刘和途径南阳时被袁术截留。袁术诡称自己也要派兵迎接献帝,让刘和写信告诉刘虞派兵前来会合,一同前往。刘虞还真派了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队伍到南阳,结果被袁术收为己用。
公孙瓒曾劝阻刘虞派兵,担心被袁术知道这个事情后对自己不利,派从弟公孙越带一千骑兵到袁术那里交结袁术,并唆使袁术扣留刘和,没曾想此举给自己的从弟招来杀身之祸。
刘虞的拒绝,使得关东盟军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可以替代少帝的政治人物,缺少了这个标志性的政治符号,关东盟军天然地缺少凝聚力。袁绍只是作为一个军事领袖,没办法成为政治领袖,因为他不姓刘,不具备宗法体系里的合法性。
更让袁绍没有想到的是,袁术坚决反对拥立刘虞为帝,袁氏兄弟从此反目成仇。袁绍偷鸡不成倒蚀了一把米,这是另立刘虞造成的最大的损失。如果袁绍、袁术兄弟始终同心协力,任何势力都无法与之抗衡,汉家江山早就改姓袁了。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啥事都兴不起。
袁术反对的真实用意是自己想称帝。袁术此时为后将军,是朝廷封的,不像袁绍、韩馥那样自封,下有孙坚等猛将,辖有豫州、南阳,地盘和实力比袁绍大。
董卓的如意算盘
又得回头讲董卓这边。文字叙述的缺陷就是不能同时展示双方的事态,而在聊这边时又会带出那边的事情,经常会发生交叉,有时可能会让人糊涂,各位读者要注意鉴别。下面先把董卓入长安的事情聊完,再来聊盟军这边。
面对星火燎原的反董局面,董卓也感到有些力不能支,就想分化、拉拢、收买反董势力。派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东出,与关东盟军谈判。
袁绍当然不会让这些人来分化瓦解自己的势力,指使王匡杀了胡母班、吴循、王瑰等,袁术杀了阴循。韩融因为是著名党人得以保命(胡母班也是著名党人,名列八厨,不知为何仍然被杀)。
其中王匡杀胡母班一事让人感慨唏嘘。王匡因其在洛阳与袁绍比肩入宫诛杀宦官,深得袁绍信任。王匡的姐姐(或妹妹)是胡母班的妻子,胡母班死前留信给王匡,让其善待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是王匡的外甥。
信写得很凄惨,王匡拿到信与两个外甥抱头痛哭。但迫于袁绍的压力,还是只得杀了胡母班。政治争斗容不下人伦亲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也是政治争斗的丑恶残忍之处(王匡后来被胡母班亲属联络曹操所杀,也算是一报还一报吧)。
盟军不妥协,董卓只能加快迁都的速度,自己与吕布留在洛阳断后,期间让吕布带领士兵捣毁了汉家皇室陵墓,盗墓发财,同时搜刮洛阳城内百姓的家财,一座曾经富庶繁华的都城被夷为废墟,赤地千里,一贫如洗。
也就是在这时,愣头青孙坚的大军逼近洛阳。董卓带兵在皇家陵园里与孙坚交战,被孙坚打败,退出洛阳,撤到渑池。孙坚从洛阳宣阳城门进城,遇到吕布阻击,又击退吕布,占领了洛阳。
孙坚在洛阳修缮汉室陵墓,祭祀汉室祖先,捞足了政治资本后,派兵出函谷关,穿插到新安、渑池之间,希图截断董卓的退路。如果能够截住并围歼董卓,就能一举改变时局,历史将呈现出另外的面貌。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孙坚却匆匆而退,经鲁阳前往豫州。
真是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啊!眼看到手的胜利为什么会突然放弃呢?后面再聊。(可参阅本号《孙坚:最正宗的瓜娃子 最勇猛的愣头青》)
逃过一劫的董卓留下河南尹朱儁和女婿中郎将牛辅镇守洛阳一带,率军前往长安。茫茫黄沙中,董卓的身影渐行渐远,各自心怀鬼胎的关东盟军目送董卓扬长而去,没有一支部队表现出有追击的兴趣。董卓的去留似乎与他们无关。
191年四月,董卓进入长安。进城时还特地安排了一出敲山震虎的戏,羞辱昔日的顶头上司皇甫嵩,震胁其他心有不服的官员。
董卓命令公卿百官都要出来迎接自己。皇甫嵩当时是御史中丞,董卓就规定御史中丞以下都要跪拜,摆明了要羞辱皇甫嵩。
到了以后,董卓下车拉着皇甫嵩的手问:“义真服了没有?(皇甫嵩字义真)”皇甫嵩笑着为以前的事情给董卓道歉。没人知道皇甫嵩这笑里含有多少苦涩。一个曾经坐拥数万人马,叱咤风云,一念之间可以让江山变色的名将竟被昔日手下如此羞辱,真让人唏嘘不已啊!
愚忠害人,皇甫嵩与董卓不仅有个人恩怨,还有家族私仇。
以前解陈仓被西凉军围困之时,皇甫嵩不听董卓建议而建功,董卓就很嫉恨。朝廷任董卓为并州牧时,让董卓将兵移交给皇甫嵩,董卓不愿。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劝叔叔趁机讨灭董卓。皇甫嵩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由朝廷来处理,就将董卓违令的事情上报朝廷,朝廷下诏斥责董卓。董卓更恨皇甫嵩。这是个人恩怨。
董卓做相国后,听说皇甫嵩的叔叔皇甫规(凉州三明之一)守寡的妻子很漂亮,就想纳为己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铺满道路的巨资下聘。
皇甫规妻子不愿意改嫁董卓,到董卓门前跪请。董卓派家奴拔刀围住胁迫她。皇甫规妻子知道死不可免,站起来怒骂董卓:“你这个羌胡杂种,毒害天下,还不满足!我的先人,清德名世。皇甫氏文武全才,是汉家忠臣。你以前难道不是他们的手下吗?现在敢非礼你上司的夫人!”
董卓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拉了一辆车出来,把皇甫规妻子的头吊挂在车辕下,叫家奴鞭杖交打。皇甫规妻子对拿棍棒的人说:“为啥不使劲打呢?你快点将我打死就算是对我的恩惠。”最终被活活打死在车下。这是家族私仇。
对这样一个人,皇甫嵩居然乖乖地听从召唤,屈身其下,真是不智、不明、不值啊!
远离了关东盟军,守住了西凉通道,董卓高枕无忧,开始享乐。他想像姜子牙一样当“尚父”,更想过一把皇帝瘾,把座驾改为金华青盖,爪画两轓的“竿摩车”。这两件事都有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意味(尚父没当成,竿摩车也没坐几天,都因为蔡邕的谏劝终止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卓大封亲属,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哥哥的儿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以这两个人掌管兵权。宗族内外亲戚都封官加爵。子孙从怀抱的婴儿起,男的都封侯,女的都封邑君。
董卓自己是郿侯,就在郿县(今陕西郿县)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城坞,即郿坞。高厚达七丈,与长安城墙一样,起名为“万岁坞”。在里面储存了够三十年食用的粮食。自认为:“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这哪里像个雄霸天下的人,分明是个小富即安的守财奴!大争之世,不四出图霸而退守孤城的行为,相当于自杀。奇葩的是不止董卓一个人这样做,后来还有个人也这么想这么做,最后也死于非命。此人就是曾雄霸幽州的公孙瓒。
皇帝在手,家族封侯,巢穴建成,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尽情地享乐吧。
董卓享乐的方法比较独特,就是杀人,还可以边宴乐边杀人,以被杀者的哀嚎充当觥筹交错的伴奏。杀人的方式有断舌、斩手足、凿眼,然后用锅煮。惨不忍睹!这哪里是个人,分明就是个变态杀人狂魔!
其中,假借天象有异杀了卫尉张温。
董卓杀了很多人,为什么要单单要挑出张温来说呢?是因为这二人曾经有段渊源,本来应该是张温杀掉董卓的。
征讨边韩之乱时,张温为太尉,董卓是他的属下。张温屯兵美阳时,召董卓来见,董卓姗姗来迟,到了也桀骜不驯,目无军令。孙坚当时是张温参军,就以傲慢无礼、离散军心、姗姗来迟三大罪名谏劝张温杀董卓立威。张温却担心杀了董卓没人带兵,影响西征,不同意。没想到今天反而被董卓所杀。临死之时,不知道张温有没有痛悔当初优柔寡断的妇人之仁?
不光在长安杀,还接受徐荣的建议,任命原冀州刺史公孙度为辽东太守,让其联合周边少数族群袭击袁绍的冀州后方,并杀掉了当地支持袁氏家族的一百多家豪强。公孙家族也由此开始了统治辽东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可参阅本号《天上掉了个馅饼,他们家还嫌小想要个大的 ——闲聊三国辽东公孙家族》系列)
董卓在长安杀人享乐时,袁绍的关东联盟在干啥呢?在自相残杀,具体有哪些行为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