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午后》没说的,《人民英雄》给出答案

吕美特在1975年上映了一部电影叫《热天午后》,该片由阿尔帕西诺领衔主演,说的是一个失意的越战老兵抢劫银行后,与警员们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说的是斗智斗勇,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种病症之下,犯罪分子与被劫持人质之间产生了某种关联,他们互相依存且惺惺相惜,相比较之下,警察们却成为了坏人。

无独有偶,十几年之后,另一部港片上映,本片依旧是沿袭了《热天午后》的故事大纲,最终上演的依旧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同样的故事经由不同的导演输出之后,会有着怎样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这一点才是本片由衷的看点。

《人民英雄》相比较《热天午后》来说,总体上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气势,当然,这种气势来源于本片的主演狄龙。作为一个反派角色,作为一个被劫持人质定义为英雄的反派人物,狄龙在本片中的表演却有点遗憾,人物多变的性格特色没有很好的发挥,自然比不上阿尔帕西诺,但在本片中,这样的角色或者是形象还是可圈可点的。

两个笨贼准备抢劫银行,由于自己借了高利贷无法还的上。后来在抢劫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劫匪,这个劫匪是一个悲剧英雄形象,他与警察斗智斗勇很多年都未曾失手,然而这一次却被困在了银行里。几番挣扎之后,随着笨贼向警察的妥协,真正的劫匪开始发挥出来自己应有的作用了。整个银行内部的人质被再一次的劫持了。

梁家辉饰演的警察开始了与劫匪的交涉,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劫匪并没有真正的枪杀人质,反倒是对于人质非常的好。但是随着外界的警察越来越多,劫匪的处境也是越来越糟糕,这个时候,人质们开始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们纷纷站在了劫匪的一边,开始谴责警察的执法。然而这样的的谴责并没有发挥出来应有的作用,最终劫匪在万念俱空的时候,以一种自己人为的悲观主义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同样的一个故事,反思的道理不尽相同,同样的悲剧核心,同样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吕美特的《热天午后》主要阐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状,越战结束,越战老兵们大都经历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战争创伤,然而美国这个国家造成的这种创伤却没法用社会这个大熔炉来帮助老兵完成救赎。于是,沉积已久的心理问题不断地冲刷着老兵们脆弱的心理防线,最终,一些小矛盾不断地积累,最终演变成为了大麻烦。

《热天午后》针对这个大麻烦并没有给出答案,反倒使用一种司空见惯的方式来结束,这样的结尾并没有让观众买单,反倒是让这种悲剧情怀不断地蔓延。相比较之下《人民英雄》依旧是延续了这个内核。美国的越战对标的是香港的回归之路。回归之后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人们的生活到底有好的变化,还是会变得更糟。虽然现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的多余,但是对香港人来说,对于即将经历这场社会变革的人而言,这一切都是捉摸不定的,这种捉摸不定的未来会让人担忧,更会让人感觉到愤怒。愤怒需要发泄,最终惨剧酿成了。

片中有一个细节,梁朝伟饰演的小贼因为借高利贷,最终将五千元的本金滚成了三万元的欠款。情急之下,他们决定抢银行来还钱,然而这样的事实在别人眼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呢。狄龙饰演的劫匪认为为了三万块就将自己搭上去,非常的不合适,而众人也纷纷表示赞同,但是对于梁朝伟饰演的小人物来说,这样的不起眼的三万块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无法预料的结果,这种结果自己没法承担,在丧失了希望之后,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结果往往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

而众人们对于梁朝伟饰演的小贼的态度同样也能折射出来当时香港的普通小市民们的担忧。未来的迷茫使得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自己经历灭顶之灾,而逃跑就如同被困在银行中的劫匪一样,已经彻底的不可能。外面的警察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多样就如同回归的日子越来越近,外界对于香港与大陆的结合大都有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样子,这样更加加剧了香港民众本身对于未来日子的担忧。这种担忧成功的映射到这场劫案上,天衣无缝。

狄龙永远是一副好人面孔,即使是演了坏人也不会让人恨到哪里去,尔冬升对于《热天午后》的落地实际上很合适,虽然翻拍,无疑也是很成功。

……

你好,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