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四中往事:泛黄的留言簿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泛黄的留言簿
文/ 修景平
【精彩看点】我珍藏的“留言簿”上有32名同学亲自写下了由衷之言,留下了“革命”的重托,其语言不乏带有时代的烙印。但那份情感是纯真的,是没有瑕疵的,是同学们的金玉良言,至今看了倍感亲切,象一股暖流在身上流淌……
我至今还保存着高中毕业时的“留言簿”,翻开已经发黄的塑料皮小本,也随之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毕业留言,那可是同学们分别时互相留下的祝福,留下的期望,留下的肺腑之言。看到同学们的字迹,如同见到当年的本人,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
在留言簿的首页,这样写道:“望你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磨练自己,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在贫下中农辅导下,迅速成长起来吧!”这是张尚富同学留下的。字迹刚劲有力,干净秀气,可以说是我们班写字最好的。他高高的个头,瘦瘦的脸庞,眼睛炯炯有神,说话不紧不慢,十分文雅。可惜在八十年代他就因病离我们而去。
“最可爱的同学,我们如同亲兄弟,分别时,我们不要难过,更应愉快、高兴……”,落款是下遂城徐衍平。徐衍平中等身材,圆型脸庞,身体微胖,脸上总是带着温柔的笑容。他可是我们班的大好人,待人诚实,乐于助人,是我们班的“活雷锋”。他会理发手艺,自费买了手动推子、剃头刀、梳子和剪子,全班男生的“头”他基本包了。
晚饭后自习前时间较长,别的同学都到西山坡遛弯了,衍平同学却挥舞着推子为同学们理发。在那七十年代,“学雷锋”蔚然成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女同学看到男同学在洗衣服,主动上前帮忙;谁带的干粮不够了,同学就主动把自己的粮饭省下来,匀着吃;班里的“助学金”总是让来让去,发给家庭生活最为困难的同学。
生活委员张树学,看到徐衍平同学给全班男同学理发忙不过来,自己也买了理发工具,帮助衍平一起理。我也总是想为班级做点什么,一次看到班里扫地的笤帚成了枯杈,就在集上花几毛钱买了两把新笤帚,趁星期天没人悄悄放到了教室里,也想当回“无名英雄”。
毕业后与衍平同学基本没再见面,后来听说他还是那么吃苦耐劳,在耕田种地的同时又经营了一个商品代销店,很受乡亲们的欢迎,他种地经商忙里忙外两不误,没想到的是,由于疲劳过度,免疫力下降疾病乘虚而入,染上了肝病,还是他年轻时的老脾气,倔犟不服输,对疾病满不在乎,结果吃了倔犟的亏,据说有一口别人都搬不动的大缸,在购销搬运时他硬撑着搬了起来,造成了肝损伤,第二天就住进医院,从此一蹶不振,谁知道他又走向了疾病恐惧的极端,不久就去世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亲爱的战友,将最后握手,再见!”这是徐延东同学留下的。他是物理课代表,学习成绩不错,也颇受老师的器重。后来被推荐上中专,毕业后一直在我县乡镇和县直部门任职。上高中时我给他一个干巴桔子,使他念念不忘,每次同学相见,他都提起这事。
大约是在七三年左右,放学后我带延东同学去我家玩,我家住在接山粮所,离学校很近,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就从我的小木箱里拿出一个放了很长时间已经没大水分的干巴桔子给他吃。
他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水果,是他第一次尝到桔子的味道,让他终生难忘。那时南方水果在北方很少见到,是我姐出发在外地带回来的,我也舍不得吃,就放了起来。可见那时生活条件的艰苦和物资匮乏。
在“留言簿”上留言最长的是团支部书记李清明同学,足有200多字,既有对我两年来成绩的肯定和评价,又有对今后的要求和希望。他写道:“自入校以来,你认真读马列毛主席的书,刻苦学习社会主义文化课,工作极端负责,各项政治活动从未落后过,全校师生对你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我希望你到农村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投入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滚一身泥巴,磨一手老茧……为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而努力”。看这留言颇有领导风范吧!这不,他毕业后就一直在本村苍邱一任村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近几年才退了下来。
在校时我作为班委会成员与李清明同学接触较多,他给我的印象是精明强干,工作能力强,为班里工作出谋划策,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提到班级工作,自然想到我们的班主任袁素真老师,她个头不高,留着短发,戴一副近视眼镜,外地口音,说话不紧不慢,时常穿一件深兰色旁边系扣的大襟褂子。对班级管理细致入微,对学生关怀备至。并能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使我们班的各项工作在全级从未落后过。
袁老师后来调东平二中工作直至退休。在她患病期间我和几个同学去看望她,她还问长问短,十分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她去世时,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参加了追悼会,送恩师最后一程。
在校时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与班里的女生交流很少,有的两年多也没拉过几句呱。但是要毕业了,竟然也有很多的女同学留下嘱托的话语。“祝你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把青春献给党,当一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红色接班人”。这是尹翠英同学的留言。
她个头不高,剪短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运动场上那健步如飞的身影,在学校运动会上她对我们班贡献最大,无论长跑或短跑都是拿名次的。由于都在县城工作而且其丈夫也是我们同级同学颜廷福,因此经常见面。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前来参加,虽然话语不多,但她是很乐意与同学们在一起的。
“广阔天地练红心,农村沃土牢扎根,发挥才干显身手,共产主义献终身”。徐闽同学的留言还颇有点诗意。她留一条长辫子,特别引人注目,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她也是我们班的运动健将,每次运动会都会为班里争得不少荣誉。毕业后她与我们的团支部书记李清明成为伉俪。
王明芬同学是这样写的:“海阔凭鱼跃,长空任鸟飞,愿你在农村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上锻炼成长……”
七四年我们毕业时,正赶上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同学们知道我将要下乡了,因此留言的内容大都是鼓励我“扎根农村干革命”的话语。
不仅同学们给予鼓励,四中学校领导也对我们下乡给予殷切期望,赠送给我和赵同胜同学每人一个红色塑料皮笔记本,赠言写的是毛主席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张卫东用毛笔书写的。见到张老师的字迹,就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
张卫东老师在当时教师中可以说是年龄较大的,他高高的个子,头发花白,面带笑容,不仅毛笔字写的好,粉笔字也非常棒,听他的课看他的板书是一种享受,在班里,从来没有见他发过脾气。
我写的作文,他批改地非常认真,也时常拿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里宣读。毕业后,特别是在下乡那段时间里,我时刻牢记同学和老师们的嘱托,能够与社员群众打成一片,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那里磨老茧,炼红心,得到锻炼成长。
在村里担任了团总支副书记,下乡一年多后就象李清明同学期望的那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我刚刚十八岁。
我珍藏的“留言簿”上有32名同学亲自写下了由衷之言,留下了“革命”的重托,其语言不乏带有时代的烙印。但那份情感是纯真的,是没有瑕疵的,是同学们的金玉良言,至今看了倍感亲切,象一股暖流在身上流淌……
(作者:修景平,东平四中四级学生。本文由作者和《母校情怀》编写组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感谢段振业先生的热心收征与精心编撰。祝东平四中——现东平县接山镇中学新老校友安康吉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