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农历、公历、日历,你能否说清?——附2021年的日历
【原创】文/图:孙成岗
今天我们使用的日历上有阳历和农历。不少人把农历称为阴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严谨的习惯说法。严格说来,农历并不等于阴历,而是阴历和阳历的集合。
一、阳历
阳历即太阳历,它的参照物是太阳,它先确定年,后确定月。古人用圭表测量日影的长度,四季中日影最长的一天称为冬至点,把一个冬至点到下一个冬至点的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其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一个回归年分为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为28天。
二、阴历
阴历即太阴历,它的参照物是月亮。它先确定的是月,在月的基础上再确定年。古人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称为“朔日”,把月亮最圆的那一天称为“望日”,朔日定为每月初一,望日定为每月十五。从朔日到望日再到朔日,为一个月,在立法上称为“朔望月”,精确时间为29天12个小时44分3秒,大约29天半。阴历把12个朔望月定为一年,算下来就是354天多一点。
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大约30天就是一个周期,不像太阳365天才能有一个轮回,因此早期的人类文明使用的大多是阴历。
三、农历
我国古代的传统历法基本属于农历的范畴,但“农历”这个概念则是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的。农历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四时变化,在历史上长期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名农历,只是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农历”这一说法没有固定下来。
用阴历纪年,有一个问题,阴历的一年是12个朔望月,按天计算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天。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月份也会相应提前,这样就会与季节对不上。于是古人将阴历和阳历结合起来,用朔望月来确定月,用回归年来确定年,相差的天数则用闰月来补齐。比如闰四月就是四月过完之后再过一个四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补齐阴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之差。因此农历是阴阳合历。
农历在古代也是有很多版本的。比如秦朝以十月为一年之首,故把十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即“元旦”。汉武帝时期,则将正月定为一年的首月,元旦就是正月初一。我国现行日历上的农历沿用的是清代《西洋新法历书》,它是欧洲传教士汤若旺和中国天主教徒联合编写的。
四、公历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现行公历又称“格里高利历”,它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对闰年设置进行调整之后颁布的。它以耶稣诞生那一年为元年。耶稣诞生前为公元前,诞生后为公元后。所谓公元2021年,就是说耶稣诞生已经有两千零二十一年了。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之时宣布使用格里高利历,即公历。但实际生活中使用的依旧是中华民国记年,简称民国某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启用公元纪年法。
五、生肖年
我国有用24生肖纪年的习俗,比如今年是鼠年,明年是牛年。但是元旦不是牛年的开始,因为生肖纪年的参照物是二十四节气。习惯上,通常以农历大年初一为生肖年的开始,但在历法上,农历大年初一也不是生肖年的开始,生肖年的首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六、日历
日历是记载时间的出版物,据说它最早出现于1100年前的唐顺宗年间,起初它是用于记载皇帝的言行和宫廷大事的,故又称为皇历。皇历一月一册,一日一页,每页上有天数和日期,下留空白方便记事。所记之事经皇帝审定后交史官留存,作为编写国史的依据。这些皇帝每日经历之事便是“日历”。后来高官们觉得这种记事方法不错,纷纷效仿,用它来记录自己家族的大事,渐渐地使日历走向了民间。
【附】二零二一年日历
【原创】文/图:孙成岗
- 洛浦晓风2天前
转发了
回复1 - 微西北风9小时前
深入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回复0 - 孤独的心560350638163小时前
不论哪一天,怎么样称乎的日子自己一样的生活,如果需要自然会找的,凡事都应有难得糊涂的心态。
回复0 - 心静如水随缘1天前
知识
回复0 - 用户98007806474901天前
说清歨没有任何历也没有年月日和时间全是人欲自造的道规法主义社会国家集团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