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西泠印社社员何庚生 ‖ 四、何庚生与西泠印社诸公

四、何庚生社与西泠印社诸公

何庚生

何庚生不是一般的西泠印社社员,他与印社诸名公颇有交集,这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很多,常见的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他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集有《缶庐集》。

吴昌硕

吴昌硕曾与何庚生共同创作《九秋图》。《九秋图》为扇面,由画家鹤伯写海棠,逸庐老人写秋葵,笙伯补桂花,野侯写紫茉莉,袌鋗居士写芙蓉,破盔画菊,尚斋补牵牛花,虞琴写秋菊。背面是何庚生题识:“丙寅秋。竹孙仁兄世台方家雅正。九十四叟何庚生何庚生。”钤印:“庚生”、“身见八代同堂五世”。扇骨由于吴昌硕书石鼓文六言联。

王福庵,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70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王福庵曾为何庚生雕刻印章。《王福庵大事年表》:“1912年壬子:33岁,民国元年。为何庚生刻'何庚生·身见八代同堂五世’两面印。”这枚两面印的边款为:'壬子春月庚生尊丈命刻两面印  寿祺”。印文为:“何庚生”,白文。“身见八代同堂五世”朱文。印章的边款称“何庚生”为“尊丈”,一是何庚生是年已79岁,年纪确实比王福庵大很多。二是何庚生确实值得王福庵尊敬。

‍图章尺寸为:2.9×2.9×4.7cm。西泠印社拍卖公司2007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拍卖该图章,估价为人民币20000—30000元。

杨守敬,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19岁参加府试,五场皆第一。24岁中举人,25岁进京应会试,七试皆不中。光绪二十九年(1903)开经济特科,前往应试名居第一。参与《湖北通志》纂校,撰写、绘制了十余种历史地理著作和72幅历代沿革舆地图。其《隋书地理志考证》和抄补《太平寰宇记》缺佚,备受世人称道。与门人熊会贞历时数十年,写成《水经注疏》巨着。其舆地学被称为清代三绝学之一。杨守敬爱好训诂,注重金石考证。同时又精于书法,于楷、行、隶、篆诸书俱长。有藏书数十万卷,海内孤本逾万卷,1926年全部移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杨守敬

杨守敬曾为何庚生的《意园灌菊图》题跋:

余避乱沪上之年,于甘君座上,晤何君庚生,鹤发童颜。行步如飞。问其年,则已八十矣。余年才七十有四。两足如椎,蹒跚不前,若待提携者。既而何君以《意园灌菊图》属题,乃知其解组后,侨寓于杭之西湖,灌菊而居。余按应劭《风俗通》,盛弘之《荆州记》,郦道元《水经注》,菊水甘芳,餐挹年长,寿至百岁,司空王畅、太傅袁隗、太傅胡广,并汲引此水以自绥养。然则何君之健康,是有由然,不第如渊明之归来,绝代名高也。壬子六月朔日,宜都杨守敬记于虹口寓庐。

童大年,原名暠,字醒庵,又字心安,一作心龛,号性涵、松君五子,又号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子,上海崇明人,流寓杭州,后居上海。西泠印社元老。平生刻印极多,出版有《依古庐篆痕》、《童子雕篆》等。另有未出版的流传本《瓦当印谱》、《无双印谱》、《抚古印谱》、《古人名印存》、《肖形图像印存》等。其书法四体皆能,篆书功力最深。作花卉,以书法行之。

童大年曾为何庚生的《意园灌菊图》题签、题诗,题诗后面的“大年又识”说:“光绪壬午年,甫十龄,随宦于越,即识荆州,时公丰采如首图。”可知何庚生与童大年是世交,童大年以“荆州”称何庚生,可见他对何庚生的尊敬。荆州语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唐·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韩荆州。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童大年篆书作品

盛庆蕃,字剑南。浙江余杭人,居杭州。清末廪贡生,官杭州巡案使等。善行草,尤擅榜书。1914年春,西泠印社复建四照阁于孤山南麓之山巅,盛庆蕃为之书写悬额。他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的岳父,对西泠印社之创多有关照。

盛庆蕃为何庚生的《觉庵诗存》作序,为《意园灌菊图》题诗2首。

何庚生与印社诸名公有如此深入的交集,可见他不是一般的西泠印社社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