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蜀王陵 | 中国最美的地下宫殿

明代分封制度与明王朝可谓生死相随,自朱元璋首次分封诸子到南明王朝最后的陷落,这一制度贯穿始终,被作为祖制被历代皇帝所承袭。当然,这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明代制度体系中的一大弊政,与明王朝的灭亡息息相关。

朱元璋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之制”,“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遣就藩服,用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洪武三年四月七日,正式施行分封制度,第一批封九个儿子和一个从孙为主;十一年一月,进行第二批分封,“封皇子椿为蜀王,柏为湘王,桂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四月,第三批分封十个儿子为王,至此明代分封藩王制度正式确立。

四川自古为要塞之地,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有云: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持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盖蜀者,秦陇之肘腋也,吴楚之喉吭也,是诚攻取之先资也。

“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封其十一子朱椿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朱椿就藩成都府。此后,蜀王家族坐拥蜀地两百余年,历十世,十三位蜀王,与明王朝相伴始终。

到1644年,张献忠攻陷四川,蜀王朱至澍曾组织抵抗,然终究不敌。清代张廷玉所著《明史》记载:是日,天无云而雷,贼有震者。献忠怒,发巨炮与天角。遂进陷成都,蜀王至澍率妃、夫人以下投于井,巡抚龙文光被杀。十三代蜀王的命运,就此终结。后有传言朱至澍之子于隆武元年十二月袭王位,然资料之匮乏,时局之动荡,已不知所终。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东的浅丘地带,明清时的正觉山,今名大梁山下的低洼地带,明代曾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泊,名曰青龙湖。湖泊周围分布着明蜀藩的家族墓地10座,十陵镇因而得名。其中第三代蜀王僖王朱友埙墓最有代表性,被誉为明代最美的藩王地宫。另外开放的昭王陵地宫也值得一看。
明蜀昭王陵,原址在今龙泉驿区洪河镇白鹤村与十陵镇千弓村邻界之处。因成渝高速公路建设拆迁地宫于僖王陵侧。
入墓依次为墓门前殿、前庭、中庭门殿、中庭,然后是横排并列的左(东)、右(西)甬道门殿与平行的左、右甬道, 同样横排并列的左、右棺室门殿与平行并列的左、右棺室,横排并列的两座后壁殿。
昭王陵地宫, 实即昭王与妃的合圹墓。故有横排并列的两座甬道门殿、两个甬道、两座棺室门殿、两个棺室, 以及两座后壁殿。其中,左(东)甬道和左棺室两边厢房的须弥台基石, 以及后壁殿的须弥台基石, 皆饰以浮雕云龙图案, 显系置放昭王棂柩之处。右甬道和右棺室两边厢房的须弥台基石,以及后尽壁殿的须弥台基石, 皆饰以丹凤朝阳浮雕图案,无疑是王妃安息之所。
两个棺室之间, 纵隔厢房的壁面下部, 镌成一座庑殿式房屋图形,檐下壁面, 刻作两扇门扉,呈现略推开之状。因而在棺室之间, 形成一条相通的竖缝, 表示夫妻二人魂灵便于随时过往相会。
余认为这应当的启门图在明代的变相。而且能够解释自汉代以来启门图的作用:门内一定是另外一重空间,启门的作用则是一种用于引导墓主人灵魂进入另一重空间的媒介。
马村砖雕墓 | 墓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僖王陵地宫入墓依次为墓门甬殿、甬道、前庭门殿、前庭、中庭门殿、中庭、棺室门殿、棺室。棺室两边设有耳室。
甬道、前庭和中庭, 两边皆建厢房,尽作绿色琉璃筒瓦硬山式大屋顶,勾头滴水仍饰龙纹。檐下或施五铺作单抄单昂斗拱、或饰一斗三升耍头式斗拱。各厢房明间, 一律不设门扇, 而于阑额下面置欢门, 镌刻莲荷、卷草及缠枝牡丹。次间仍作上窗下墙样式,窗棂镌格子门扇形状格眼、腰华及障水板所镌图案, 同于殿门次间, 但非浮雕, 而是线刻。其雕刻异常华丽,令人目眩神迷。
蜀僖王圹志,置立于石碑座上。此碑矩形,抹角,四缘阴刻云纹花边,额题两边各镌蟠龙图案。额文阴刻篆书:“大明/蜀僖/王圹/志”。
棺室顶上施天花,用巨厚石板横铺而成。每块石板, 既为棺室的天花,也是棺室两边室顶上的天花。棺室天花正中, 浅浮雕一个巨大的八瓣莲花轮, 直径3 米。每片莲瓣各镌佛教八宝一件, 依次分别为鱼、罐、轮、花、螺、盖、月辰、伞, 莲心刻日月星云山川乾坤吉祥图语。
余与师弟前番去蜀,专程前往蜀王陵游历一番,后又重温四川博物院之地宫出土物,更觉此地宫曼妙无比。虽誉为中国最美地宫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最美之一却当之无愧。
地宫是藩王的魂归之所,明藩于蜀地270余年,却投井自尽,其子也不知魂归何处,何其悲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南明王朝的抵抗,虽然伴随着诸藩勾心斗角,却仍不失为一曲荡气回肠的挽歌,让人闻之无限动容。
推荐书一本哈,可以加微信76491029咨询购买哦。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