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汉 | 无影塔的题刻与张之洞赠俄皇太子诗

解读:石头上的记忆还向我们解读真切的历史,告诉事件的真实答案。她冰冷,但鲜活,远远胜过书籍中往复引用的文字。

武汉现存最早地面建筑物的题刻

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物是兴福寺塔,俗称无影塔,城区现存7处古建筑之一。无影塔的原址在现在的湖北省军区内,湖北省军区地域之前由中南民族学院使用。1953年,中南民族学院兴建,兴福寺塔被围入院内,位于民族学院东端。由于塔身破裂倾斜,有倒塌的危险, 1962年11月武汉市文化局和武汉市规划设计院组织了拆迁、复原工作。1963年8月复原于施洋烈士墓的西侧。

兴福寺始建于梁元帝承圣年间,原名晋安寺,隋文帝仁寿年间易名为“兴福寺”。兴福寺塔系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在原塔基础上重筑而成。塔身以青石层层叠筑,每层凿佛龛,内置佛祖菩萨等造像。近代清军和太平军争夺武昌城时,寺院建筑物除石塔外,全部被毁。

“无影塔”是否真的无影?建造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有几层?说法不一。这里,主要说说“无影塔”上面留下的文字。在兴福寺塔南面小龛旁,难得地留下了两行题刻,题刻是什么内容呢?在我所见的书籍版本中,基本都是这样记载的:

东侧为“住大洪山□□胜像兴福寺重修开山当代住持传法沙门静聚建”

西侧为“□□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浴佛日知事僧宗杰题”

《武汉市志·文物志》中兴福寺塔记载

先看东侧的题刻。题刻分别刻在 4 块麻石上,总长 119厘米,字体的宽度一般为 6至7厘米。最宽的“住”、“建”字,字径 8厘米;最小的“静”、“聚”两字,字径 3.5厘米。仔细对照石头,比较通行版本,“住大洪山”下只有一字不清,不好辨读;“胜”下的字,偏旁不是单人旁,不应释为“像”,应作“缘”;“兴福寺”两字间漏了“禅”字,应作“兴福禅寺”;“重修开山”间没有“修”字,应作“重开山”;其后的“当代住持传法沙门静聚建”无误。

兴福寺塔拓片,较《武汉市志·文物志》多“禅”字,无“修”字

再看西侧的题刻。西侧题刻也刻在 4 块麻石上,其中,“题”字最宽,字径9厘米;最小的“宗”字字径为 3.5厘米;“杰”字为 4厘米;其余的字略小于东侧,字径为 6厘米。再和通行版本比较,西侧“咸淳六年”之上有一个“所”字能够辨读,“所”字之上原来应有一或两个字,但由于塔身曾经挪动修补过,到底应该是几个字,不能最终确定。“知事僧宗杰”后为“谨题”两字,较志书中多一“谨”字。

因此,“无影塔”上原始的记载应该是:

住大洪山□胜缘兴福禅寺重开山当代住持传法沙门静聚建

(□)□所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浴佛日知事僧宗杰谨题

张之洞诗赠俄皇太子

俄皇太子游历的原始记载,《清史稿》志一百二十八邦交一有载:“(光绪)十七年,俄遣兵至海参崴开办铁路。是年,俄太子来华游历,命李鸿章往烟台款接。” 这段文字记述了19世纪后期,俄国的两项重大决策。一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倾全国之财力,修建从彼得堡到海参崴,横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二是让皇太子尼古拉去远东访问,为日后俄国东扩做准备。

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也就是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890年,在他22岁时,和他最好的朋友希腊王储格奥尔基及其随员,于1890年11月4日从彼得堡出发,开始完成即位前的游历。经希腊、埃及、印度、新加坡后,1891年4月1日,抵达香港。4月8日,离开广州,经福建、浙江沿海,往上海,从吴淞口进入长江,西行直上汉口。

1891年4月20日,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在汉阳晴川阁宴请俄皇太子。4月21日,俄皇太子参加了新泰砖茶厂建厂周年庆典后离开汉口。俄国茶商们,习惯将汉口称之为伟大的东方茶港,也源自俄国皇太子这次游历,当时,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连说了三个伟大:万里茶路是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在汉口的俄国茶商是伟大的商人,汉口是伟大的东方茶港。从此,“东方茶港”这个名称就流传开来。

尼古拉皇太子的游访虽然是一次非正式访问,但这是武汉历史上少有的一次高规格的国际交流,大大提高了汉口的知名度。张之洞宴请俄皇太子,也流传了很多不同的故事,但有一种说法是相同的,就是当时张之洞赠了一首诗给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

1995年,我正好见到了张之洞书写的这首诗,原石存在武昌蛇山抱冰堂附近,石质比较粗糙,上面还有一道道的磨痕,当时也没有多想,把他拓了下来。没有想到,后来看到一些书籍,引用的这首诗内容均不一样。诗作中个别字词的改动很正常,但除此之外,拓片的文字更接近于原真。

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晴川阁》(1996年8月第1版)一书记载了俄皇太子游晴川阁(注:此时黄鹤楼已毁)的经历:“(1891 年)4月20日,应张之洞之邀到晴川阁赴宴。席间 ,尼古拉皇太子向张之洞提出, 能否赠诗一首。张之洞欣然提笔,赋诗一首。”该书引用了张之洞的赋诗,存在明显的错误。

张之洞俄皇太子来游诗(《晴川阁》载)

1998年8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之洞全集》,也收录了这首诗,和拓片比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同。

张之洞赠俄皇太子来游诗(《张之洞全集》载)

比较如下:

大(《张之洞全集》漏该字)俄国太子来游汉口,飨燕晴川阁,索诗索书(《张之洞全集》多“即席”两字)奉赠。

海西飞轪历重瀛,

储位(《张之洞全集》作“贰”字)祥钟比德城。

日丽晴川开绮席,

花明汉水迈霓旌。

壮怀(《张之洞全集》作“游”字)雄揽(《张之洞全集》作“览”字)三洲胜,

嘉会欢联两国情。

从此敦槃传盛事,

江天万里喜澄清。

光绪十七年三月谷雨节 张之洞

左下角有印“孝达”。

张之洞俄皇太子来游诗原石

大俄国太子来游汉口飨燕晴川阁索诗索书 奉赠

海西飞轪历重瀛,储位祥钟比德城。

日丽晴川开绮席,花明汉水迈霓旌。

壮怀雄揽三洲胜,嘉会欢联两国情。

从此敦槃传盛事,江天万里喜澄清。

光绪十七年三月谷雨节    

张之洞

孝达

石刻多了落款,时间很清楚。拓片中其他不同的文字,如“壮怀雄揽”和《张之洞全集》中“壮游雄览”比较,玩味下,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刻石中的文字显然略胜一筹。

结语

我们为飞速变脸的城市存照,寻访石头、见证聚散、解读他们,乐此不疲。那些寂寥多年的石头,期待着我们的慧眼重新发现!我们绵延不绝的文化,也将通过石头而铭记传承!

编者:本文作者严涛利用业余时间,立足武汉,搜索散落民间的石刻,拓印制作了500多纸拓片。其中,张之洞尺牍碑刻、华清街汉口市政府街碑、岱家山碉堡刻石等数十方石刻现已无存。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1876年的武汉

编辑:田联申


关于我们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全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组织联盟发起人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请点击在看,谢谢!

(0)

相关推荐

  • 辜鸿铭在欧洲留学时,有一天乘火车到柏林,...

    辜鸿铭在欧洲留学时,有一天乘火车到柏林,他拿一张报纸盖住脸闭目养神.这时,突然有三个德国青年上车来,他们刚一坐定就对辜鸿铭评头论足:"瞧那个中国佬,连报纸都拿倒了.这里又不是中国,他到底做给 ...

  • 话说武汉 | 刻在石头上的记忆 华清街与岱家山碉堡

    最初的想法很单纯,只是想多留下一点点武汉的历史痕迹.近三十年来在实地探访过程中,通过拓片和照片,记录下了书写在石头上的武汉记忆. 寻访:石头上的记忆往往靠寻访得来,寻访的过程通常是艰辛而又充满惊喜的. ...

  • 话说武汉 | 武昌长春观与汉阳石榴花塔之石刻

    题记:石头上的记忆承载了太多的聚散,无语地见证了世事的沧桑变化.如果她们有生命,也会为自己的悲欢离合而落泪. "甘棠"与"国望"的分离 长春观是武汉道教丛林中最 ...

  • 【老北头连载】第一山 || 第一山题刻揽胜

    无法磨灭的记忆  难以忘怀的乡愁 冣盱眙 冣 读[zuì],又读 [jù].同"聚",意思是聚集,积累,出自中国古文.<说文>冣从冖从取.积也.<徐曰>古以 ...

  • 话说二祖塔址

    二祖塔址时一座古塔,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二祖村元符寺内,创建于公元732年,距今已经有1500年了.二祖塔是供奉禅宗二祖慧可舍利处,是佛教禅宗圣地. 据史料记载,耸立着二祖舍利塔,高九丈三尺,莲花顶 ...

  • 万石山李暲题刻:“拯危救溺”的厦门行动(走读厦门)

    万石山李暲题刻 图 1:"万笏朝天"题刻 清代道光年间,玉屏书院临时教习杨庆琛应兴泉永道周凯之邀游万石岩,作诗道: 我怪厦门山,山容何太童. 相依无杂木,特立无乔松. 闻有万石岩, ...

  • 五老峰倪琇题刻:厦门版“粮食的故事”(走读厦门)

    五老峰倪琇题刻 图 1:五老峰题刻(朱智强提供) 五老峰山间有巨石,其上题曰"海不扬波",署款人"古滇倪琇". 倪琇,云南昆明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嘉 ...

  • 【原创】石淙河摩崖题刻,武则天石淙会饮之处

    河南登封观星台向东不远处有有条石淙河,沿河而上,拐过一个弯,地貌忽然发生了变化,原本周围都是黄土,这里忽然出现一片石林,石淙河石林中穿过.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两次来到石淙河,在石林中会宴 ...

  • 话说福胜寺梵塔

    福胜寺梵塔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古城街道大十字街西南方,在当地又称宋塔,建于北宋时期,初建时为13级,高20余丈,后为兵燹所毁.现存的梵塔共7层,高36.7米,通体呈八棱圆锥状,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砖 ...

  • 2020年武汉中考几何压轴题分析与探索

    2020年武汉中考几何压轴题分析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