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糖尿病、过敏性鼻炎和甲状腺结节竟然是同一种病?

20年以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受试者进食鸡蛋和香肠等高脂食物,然后连续观测他们血管在血流状态下的收缩和舒张能力。

结果发现,餐后4个小时内,血管缩张能力持续下降。在第4个小时,血管缩张能力下降了一半!

血管缩张能力的下降意味着血管壁正在变得僵直,肿胀发炎。

在随后的两个小时,血管缩张能力慢慢回升,但是没有回到试验开始时的状态。

不幸的是,下一餐的时间已经到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餐都摄入这种饮食的话,我们的血管会长期处于慢性炎症之中。

后来的实验发现,造成血管壁炎症的食物基本都是动物性食物和高脂肪的食物。

为什么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呢?这要从我们的肠道菌群讲起。

01

我们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大约3-4斤的细菌。按功能这些细菌大致可以分为益生菌非益生菌两大类。

益生菌的生长需要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非益生菌的生长则依赖脂肪和动物蛋白。

有一种非益生菌叫做沃氏嗜胆菌(Bilophila wadsworthia)。当消化道内的胆汁浓度高的时候,这种细菌迅速生长。

胆汁的作用是乳化脂肪,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最难消化的脂肪是饱和脂肪(如猪油、黄油、奶酪、棕榈油、氢化植物油等)。在饱和脂肪的消化过程中,我们的肝脏要分泌更多的胆汁。于是导致更多的沃氏嗜胆菌生长。

肝脏在分泌胆汁时,还会同时排出一种特殊的氨基酸– 牛磺酸。这种含硫的氨基酸也存在于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

牛磺酸在沃氏嗜胆菌的作用下会生成有毒的气体– 硫化氢。硫化氢出现在肠道里会诱发和促进肠道炎症,使肠壁通透性增加。

肠壁通透性增加即肠漏(leaky gut)。

肠漏的实质是肠壁细胞之间的紧密联接被破坏,在肠壁细胞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使得不该进入身体内部(血液)的物质得以进入。

图片来源:draxe.com

摄入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是肠漏的根源。

02

中医有一句话,“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这里的粪毒指的就是肠道里的毒素。重要的肠内毒素有两种:内毒素和蛋白质抗原。

内毒素是肠道内某些细菌破坏后释放出来的多糖类物质。内毒素入血后会诱发炎症应激反应。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细菌性休克。

绝大多数的免疫反应是较轻的,但是是全身性的,也就是系统性的血管壁炎症。这就是本文开始介绍的实验中人们看到的。

慢性血管壁炎症会诱发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减敏(II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

另一类毒素是未消化的蛋白质碎片。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被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抗原抗体反应。

如果总是在肠漏的情况下吃含有某种蛋白质的食物时,我们可能产生对这种食物的过敏。多半过敏症或食物不耐受都是这么发展出来的。

比较严重的情况是自身免疫疾病。这类疾病的根源也是不该进入身体的物质进来了。但是这些抗原的形态结构和我们身体细胞的某种抗原相似。这种相似性造成交叉反应,使得我们的免疫系统在攻击外来抗原的同时,错误地攻击了自身的细胞。

自身免疫就好比自己的军队打自己的老百姓,是一种内耗性的疾病。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甲状腺病变、I型糖尿病、风湿、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症等等。

血管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都是肠漏导致的,因此又叫“肠漏综合症”。

03

预防和逆转肠漏综合症的关键在于预防和逆转肠漏。当肠漏停止了,导致这些疾病的源头就被切断了,我们就停止了“自我伤害”,自愈就从此开始了。

我们不需要知道身体是如何自愈的,我们只需要停止自我伤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