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肺鳞癌对放化疗无法耐受后选择K药治疗

叶某某,男,62岁。

01

诊治经过

2015年下半年  吃东西开始呛咳,一不小心就会呛到气管里。

呛咳

肺癌病人出现喝水呛咳,多是由于肿瘤侵犯或压迫或转移至纵隔淋巴后压迫了喉上神经引起的。

单侧喉上神经麻痹时,对侧黏膜感觉在进食和饮水时呛咳症状就比较轻。

双侧喉上神经都麻痹时喉黏膜感觉完全消失,进食和饮水的时候因为没有感觉到有食物通过,失去了正常的吞咽功能,声门的开关也失去正常,食物容易进入气管,所以就容易产生呛咳。

2016年初  呛咳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每次都会呛到。行胸部CT检查:左肺上叶有个2.2 cm×2.0cm的结节,周边有长短不一的毛刺。

2016年3月30日行肺切除术,切除的肺组织做病理分析。

推荐阅读:

《肺癌晚期还有手术必要吗?》

2016年4月  病理报告显示:左肺上叶舌段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伴坏死,肿块大小2.5*2.2*2cm。支气管切端未见癌累及。淋巴结未见转移。

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

1、早期癌肿无深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时,可将局部病变彻底切除,一般应较基底细胞癌的切除范围更广。切除后创面用皮片或皮瓣修复。手术前、后可考虑用抗癌化学药物治疗。

2、晚期癌肿有深部浸润或已有淋巴结转移时,除局部广泛彻底切除外,手术当时或术后2周尚需作淋巴结清除术。在肢体的癌肿可考虑截肢。

3、晚期癌肿,全身情况不佳,不能经受根治手术者,可考虑放射、冷冻或激光治疗。

4、CLS生物细胞治疗具有精确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是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最先研制的、具有高增殖能力和高细胞毒性杀伤肿瘤的免疫活性细胞。

2016年9月初  复查CT显示:纵膈上又长了1.8cm×2.0cm的肿瘤。随即安排二次手术,术后开始放化疗。

推荐阅读:

《整合:肺癌常见化疗方案!》

2017年1月  总共做30次放疗、6次化疗,肿瘤基本控制住了。

2017年2月9日  复查胸部CT:左侧胸腔术后改变,前上纵膈术后,左侧局部胸膜增厚伴少量胸腔积液。左肺少量斑片、条索影,考虑术后改变可能。纵膈多发小淋巴结。

推荐阅读:

《看中西医如何应战“胸水”?》

2017年5月初  自觉手抬不起来,推测可能是肿瘤转移到脑,压迫了神经。行脑磁共振检查:无转移灶。

2017年5月  症状加重,伴有低热。早上37.5摄氏度,晚上38摄氏度,打点滴都没法退烧。行全身PET-CT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再次转移,左臂腋下淋巴长了一个6.5cm× 6.2cm的肿块。

2016年6月  在B超引导下进行了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开始进行25次放疗,5次化疗的治疗方案。

鳞状细胞癌

肺鳞癌第一个周期化疗较敏感治疗作用可达25%,第二个周期化疗可达15%,第三个周期作用为5%,三个周期以后作用基本为零,肺鳞癌易复发转移。

然而化疗的近、远期的毒副作用是十分可怕的。如近期毒副作用有脱发、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机体免疫力下降;远期毒副作用有肝肾功能衰退、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等。

推荐阅读:

《肺鳞癌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方案汇总》

2017年7月  结束治疗后,每隔两个月复查一次。

2017年9月  复查CT检查:腋窝肿瘤变小,病情无进展。

2017年11月28日  增强CT结果显示:左侧胸腔术后改变,前上纵膈术后,左侧局部胸膜转移,伴少量胸腔积液,积液较上次检查略增多,右肺上叶、中叶新发小结节灶,左侧锁骨上、下窝及左侧腋下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考虑;左肺新发斑片状浸润灶伴节段肺组织实变:两肺散在慢性炎症。

疾病出现快速进展,且放化疗对病灶已无作用。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无靶点突变。没有靶向药可选择。

推荐阅读:

《液体检测(ctDNA)靠谱吗?》

2017年11月底12月初  患者自行考虑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一疗程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在加重,左胳膊肿胀,肿瘤部位开始出现疼痛,刚开始一般的止痛药能止住,后来疼痛加剧,止痛药加量。

2018年1月  行CT检查:肿瘤仍有进展,右肺上叶长了为8.5mm的结节。手臂肿胀加重。

2018年2月27日  医生建议尝试免疫药物Keytruda(K药)。

推荐阅读:

《Keytruda治疗肺癌的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

2018年3月2日  开始进行K药治疗。治疗后自觉肿胀、疼痛、便秘、乏力等症状好转。但出现了甲状腺功能减弱。建议延长用药的间隔时间,从原本三周一次调整为一个月一次。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

1、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

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为主。检测甲状腺功能,维持TSH在正常值范围。

2、对症治疗

中、晚期重型病例除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外,需对症治疗如给氧、输液、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等。对于甲亢病人治疗要防止过度造成甲减。

推荐阅读: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的五十多个小妙招》

2018年3月23日  经半月内分泌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癌胚抗原6.13ng/mL。

推荐阅读:

《如何解读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癌症吗?》

2018年7月6日  鳞状细胞癌抗原2.5ng/mL。

2018年11月1日  复查癌胚抗原1.84ng/mL。较之前下降,且恢复至正常范围。

2019年1月  复查CT检查示:左侧胸腔术后改变,前上纵膈术后,左侧局部胸膜转移,伴少量胸腔积液,积液较前减少。右肺上叶、中叶小结节吸收消失。左侧锁骨上、下窝及左侧腋下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考虑!左肺斑片状浸润灶伴节段肺组织实变!两肺散在慢性炎症。

2019年3月22日  鳞状细胞癌抗原1.1ng/mL。较之前下降,且恢复至正常范围。

02

总 结

2015年:呛咳发病。

2016年初:呛咳症状加重。行胸部CT检查:左肺上叶有个2.2 cm×2.0cm的结节,周边长有长短不一的毛刺。

2016年3月30日:行肺切除术。切除的肺组织做病理报告分析。

2016年4月:左肺上叶舌段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伴坏死,肿块大小2.5*2.2*2cm。支气管切端未见癌累及。淋巴结未见转移。

2016年9月初:复查CT显示:纵膈上又长了1.8cm×2.0cm的肿瘤。随即安排二次手术。术后开始放化疗

2017年1月:总共做30次放疗、6次化疗,肿瘤基本控制住了。

2017年2月9日:复查胸部CT:左侧胸腔术后改变,前上纵膈术后,左侧局部胸膜增厚伴少量胸腔积液。左肺少量斑片、条索影,考虑术后改变可能。纵膈多发小淋巴结。

2017年5月初:自觉手抬不起来,推测可能是肿瘤转移到脑,压迫了神经。行脑磁共振检查:无转移灶。

2017年5月:行全身PET-CT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再次转移,左臂腋下淋巴长了一个6.5cm× 6.2cm的肿块。

2016年6月:在B超引导下进行了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开始进行25次放疗,5次化疗的治疗方案。

2017年9月:复查CT检查:腋窝肿瘤变小,病情无进展。

2017年11月28日:增强CT结果显示疾病出现快速进展。放化疗对病灶已无作用。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无靶点突变。没有靶向药可选择

2017年11月底12月初:患者自行考虑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一疗程后病情无好转。同时出现手臂肿胀,癌症部位疼痛等症状。

2018年1月:行CT检查:肿瘤仍有进展,右肺上叶长了为8.5mm的结节。手臂肿胀加重。

2018年2月27日:建议尝试免疫药物Keytruda(K药)。临床数据显示K药联合化疗治疗肺鳞癌有效率接近50%。

2018年3月2日:开始进行K药治疗。治疗后自觉肿胀、疼痛、便秘、乏力等症状好转。但出现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减弱。医生建议延长用药的间隔时间,从原本三周一次调整为一个月一次。同时进行内分泌治疗。

2018年3月23日:经半月内分泌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癌胚抗原6.13ng/mL。

2018年7月6日:鳞状细胞癌抗原2.5ng/mL。

2018年11月1日:复查癌胚抗原1.84ng/mL,较之前下降,且恢复至正常范围。

2019年1月:复查CT检查示:左侧胸腔术后改变,前上纵膈术后,左侧局部胸膜转移,伴少量胸腔积液,积液较前减少。右肺上叶、中叶小结节吸收消失。左侧锁骨上、下窝及左侧腋下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考虑!左肺斑片状浸润灶伴节段肺组织实变!两肺散在慢性炎症。

2019年3月22日:鳞状细胞癌抗原1.1ng/mL。较之前下降,且恢复至正常范围。

本文案例参考来源:癌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