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邗沟泗水,第六天
第六天,2015年8月12日,淮安->泗阳->宿迁->睢宁汉庭酒店,130公里
休息一天,满血复活,早晨8点从酒店出发,向北穿越市区,市区里河流不少,治理得也不错,环境很好,和我印象中苏北的城市的脏乱差相去甚远。沿路有里运河、古淮河、黄河故道,都修建了主体公园。
出淮阴,遇到205国道,在上面骑了一段,大概三四公里,留个影,代表我们到过这条国道了。205国道从山海关到深圳,也叫山深线,K1078大概在整个205国道的中间点。
前面拐到S325,向西去泗阳,台风过去,骄阳似火,路边是大片的农田,长势喜人,看来前二天的大雨给这些庄稼补足了水分。
泗阳位于泗水之北,是洋河大曲的发源地,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冠居全国平原地区第一,这个我们在骑行时有体会,确实绿化率很高。2015年,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十佳宜居县》中,泗阳名列全国第三,是江苏唯一上榜的城市,这一点就不知如何说起了。
京杭运河和古黄河从泗阳穿境而过,今天一路上一直能看到泗水(京杭运河)和古黄河,还穿过了几座运河桥和黄河桥,潘越一直以为黄河是在北方的山东,没想到在苏北也能遇到,相信对于古黄河摆动的范围之大有体会了。
从泗阳到宿迁有二条路,可以从泗阳北走,有点绕,或者穿过泗阳城区,再由城南往西到宿迁。百度导航给出的是后面一条路线,于是我们有机会从泗阳大桥过泗水。但是这一段路正在大修,百度导航的是一条不通的路。后来当地人给我们指了另一条路,我们又穿过了另一座泗水大桥,还是回到了前面的那条路线。
继续沿S325前往宿迁,之后这段路,近40公里,路边上没有饭店,没有加油站,没有超市。已经是午饭时间,有点心慌慌,路边终于发现一家小超市,赶紧过去,问是否有饭,主人说还有点面。就下了面,酱油大蒜拌拌(主人说的是炒炒),肚子饿了,觉得很好吃。中间有人来买杀虫剂,好像是要杀大豆上的虫子。后来问主人超市是否他自己开的,他说其实他这儿是卖农药的,超市是副业。啊?!还是要谢谢他,让我们吃饱肚子,而且休息了好一会。
1:30,接近宿迁。
又一个小时,过运河桥,下面是大运河,向东北流入骆马湖。古泗水应该是从更西北的下邳流过来的,这一段不是泗水故道。过桥是宿迁南,现在是宿迁开发区,和大部分的开发区一样,还在发展之中,或许不久可以发展得红火。
宿迁古称下相、宿豫、钟吾。《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东汉史学家应劭在下面的注中说:“相,水名,出沛国。沛国有相县,其水下流,又因置县,故名下相也。”这是下相县名之由来。就是说有一条自“沛国”“相县”而来的名叫“相水”的河流,因在其“下游”置县而命名“下相县”。
秦代设置的相县,是泗水郡的治所,西汉为沛郡的治所,东汉为沛国的治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沛国”条:“东汉改沛郡置,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今濉溪县北靠萧县,东邻宿州,在宿迁的西北向。古相水的流向是自今濉溪东南流至宿迁,宿迁为其“下流”。至汉代以后,相水之名已不存在。但从河道走向上看,当是睢水之名取代了相水之名。《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睢水”条:“自今河南开封县东分古鸿沟东流……复经安徽濉溪、宿县、灵璧、泗县,及江苏睢宁县,至宿迁县南注入古泗水。久湮。”睢水与相水的走向完全一致。
到了南北朝的北齐,废下相县,其境由宿豫县统辖,此后历代均未复置下相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宿豫县城被黄河冲毁,同城而治的泗州治所南迁临淮县,而宿豫县治北迁至原下相县城旧址,仍属泗州。唐宝应元年(762),为了避代宗皇帝李豫之讳,宿豫县改称宿迁县,所改“宿迁县”名实乃“宿豫县城迁址”之意,宿迁之名于是一直沿用至今。当时为了避李豫大哥的讳,《滕王阁序》的第一句“豫章故郡”被改为“南昌故郡”。
325省道的全长就是98公里左右,从K97再往前一点就到324省道,那就是前往宿迁了。325省道没什么灰尘,一转到324省道,灰尘就渐渐多了起来。
宿迁距睢宁很近,在进入睢宁前的省道上有一个公安设置的卡子,检查进入睢宁的车辆,估计是睢宁和宿迁的交界处,我们停下来坐在路沿上喝水休息。先后有二个警察叔叔过来,非常热情地问我们:“你们要不要喝水?我们那边的岗亭里备了凉水的。”弄得我们很是感动了一把。
下午五点前到酒店,好像是抵达目的地最早的一天,酒店在睢宁的市中心区,边上是一个挺大的购物中心,晚上我们去那儿大吃一顿。
今天链接一篇战神马明明的文章,8天骑行川藏线的勇士。
https://weidian.com/p5/diary/pages/diary.php?id=16116786&ifr=diary&src=note_16116786&wfr=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