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冬至了,有种莫名的兴奋,冬至过后,时间推移中,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春天的脚步也慢慢地近了。
是的,因为春天就要来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节气。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其实,应该是冬至!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冬节”、“贺冬”。也有说法认为,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如今,提起冬至最重要的活动,北方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包饺子、吃饺子。
俗话说:'冬至吃顿扁,不冻耳朵不冻脸。'(饺子在北方又叫扁食)'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既为过节,也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相传东汉时,祖籍河南南阳的张仲景辞官回乡,途中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于是命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并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求医问药之人。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于是后人就学着'娇耳'的样子,在以后的冬至这天包成食物,也称为'饺子'或'扁食'。
要说二十四节气,不得不说淮南王刘安了。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不仅发明了豆腐,还在修道炼丹之余,汇集一批卓越人才,诸如八公等,在距离都城寿春不远处的八公山上,谈古论道、研天习理,编著传世名作《淮南鸿烈(即淮南子)》,同时也留下了脍炙人口,誉满中外的千古名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美丽传说和众多成语典故。二十四节气也是在《淮南子》当中得到最完整的表述、计算和记载。可以说:最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就出自于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一书。
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席泽宗曾表述:《天文训》共7500字,分为46个自然段。有关二十四节气在第18自然段,叙述了二十四节气以及各自对应的音律,这是二十四节气第一次完整叙述,先后次序与现行夏历一致。比如“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音比应钟”,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叙述甚详。“《左传》和《吕氏春秋》里分别只有四个和八个节气,而刘安崇尚自然科学,对天象星宿进行测量,划分节气,一直沿用到现在!”二十四节气的第一次完整、科学的总结,就出于淮南王和他的《淮南子》。
《淮南子》的编著者刘安及门客继承前人的学说和成果并记录在册,并持续关注地域周边四时变化情况,注意观测总结有关的气候星象天文活动,由于刘安所生活及活动的地域环境恰恰是正处在中国气候南北方分界线上的淮南寿春及八公山一带为刘安提供了客观基础条件。这一地带大致位于东经116°21′05″~117°12′30″,北纬32°23′20″~33°00′26″之间,一年四季泾渭分明。淮河将此地从中一分为二,形成两种地貌状况,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则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繁忙,适宜人居,自古就有享誉大江南北的名谚:“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在刘安的《淮南子》中记载有大量的农业活动、天文气象、征伐等安排交待及相关文字表述简图资料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的规律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