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man专题】(连载3)CD、MD和闪存Walkman,潮起又潮落

前文回顾
4张CD厚度的D-50(1984年)是索尼CD Walkman的“1号机”。待到D-J50(1991年)时,它的厚度只有1.4张CD。D-120(1993年)的诞生,则意味着CD Walkman普及化大潮的降临,1.75万日元的定价让年轻人更容易“亲近”。D-E700(1998年)的ESP2防震和20小时续航令其成为里程碑之作,对了,它还是第一款弃用Discman子品牌,改名CD Walkman的产品。

1990年代的数字讯源大战,此起彼伏。索尼备受质疑的DAT、飞利浦试图抢占随身市场的DCC,都如昙花一现,惊艳亮相后又迅速退却。相比之下,MD的生命力似乎更顽强些,当然也只是“似乎”。这个过程中,从MD到Net MD及至Hi-MD,就像是急救室里的强心针,终究掩盖不了Walkman的颓势。至于后世的硬盘Walkman、闪存Walkman,虽说不乏佳作,但终究是落花流水。

索尼DTC-1000ES DAT卡座,磁带音频就此进入数字时代

2001年10月23日,iPod诞生。
2019年,Apple发布最新一代iPod
年轻人与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们这一代,求学和工作初期,许多业余时间都由Walkman来陪伴。今天写这篇文章,回顾的,不仅是某品牌的产品演变史,更像是对年轻时代的追忆。当我在朋友圈说要做Walkman 40周年专题时,就引来多位好友的电话,共同忆往昔。感谢那些与我交换过磁带的同学,正如书是拿来“借”与“被借”的,磁带可以退磁,但友谊不能。
Walkman是索尼的注册商标,在它于国内风行的二三十年间,还涌现过不少其他品牌。主流的,包括飞利浦、松下、三洋、夏普、爱华、JVC、建伍,非主流则有京华、熊猫等。只可惜,最终能留存下来的,只剩下索尼,于是乎也就给了它无限放大的发言权。
那时候,它们被统称“随身听”,价格从一两百到一两千元。有的,是美其名曰“学英语”骗过父母买的;有的,是家长的升学或年终奖励,好比现在小朋友在学期结束后让父母为他买台iPad或Macbook;也有亲戚、朋友从海外公干或旅行回来赠送的,我的WM-EX77就这样得来。
回顾下我用过的Walkman:因为搬家而不见踪影的WM-EX77(超薄,印象惊艳)和D-265 CD Walkman(彼时已沦为台式机的附庸);测评时短暂试过的MZ-NH1 Hi-MD(造型精美兼做工精良);小巧、香水瓶造型,却是最快被我弃用的NW-E505(每次要用ATRAC软件打开,不胜其烦)。现在的我,旅行时用iPhone听买了会员的QQ音乐;讲究些,就带上多年前购置的PCM-D50搭配头戴式耳机。想来,在有生之年是不会再买随身听了,而Walkman终将活在我的记忆中。
Walkman史上值得回味的
12款产品(下)
D-E01(1999年),搭载G-Protection防震系统的CD Walkman 15周年纪念版,拥有多项业界第一的技术。
MZ-N1(2001年),支持Net MD新标准,可从PC高速传输音乐,信号处理速度和续航时间大大提升。
MW-MS70D(2003年),首款采用ATRAC3plus有损压缩编码的Walkman,内置存储可记录约11张CD。
NW-HD1(2004年),内置20GB硬盘,能以高音质收录13000首(约合900张CD)歌曲,试图抗衡iPod。
NW-X1000系列(2009年),搭载S-Master数字放大、数字降噪以及有机EL显示屏和触控面板的旗舰机型。
NW-ZX1(2013年),Walkman史上兼容最高分辨率的机型,从电容到内部接线均为高音质设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