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麦当劳这14种食品仅在英国才能吃得到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很多时候不能够自己亲自下厨做饭,所以外出吃饭变得非常普遍。
从营业时间长短,食物安全质量等方面考虑,快餐店往往是人们的不二之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麦当劳和肯德基分别来到了中国,20多年过去了,他俩几乎伴随着90后一起走到了今天。
在这期间,为了符合中国食客的口味进而抢夺市场,他们也算是出了各种高招。
除了与当红明星合作,他们还习惯于蹭各种热点,有时两者的结合效果更好。
但最厉害的,还是在于他们对食物的本土化。
喜欢=熟悉+意外
《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初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说:“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句经典的台词,道出了一个心理学中的规律,那就是人们往往喜欢的东西都是熟悉加陌生的。
心理学家把人对外界的感知分为三个区域,最里面的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对于熟悉的事物,我们往往会感到安全,但也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感。
比如说鸡肉。很多人从小就开始吃鸡肉,所以就算是换了个环境,当他再次看到鸡肉的时候,也不会产生任何的担忧,因为他清楚这东西,“我以前吃过还能接受”,但同时也会因为太熟悉而失去兴趣。
最外面的一层是“恐慌区”,这里是我们完全陌生的事物。对于完全陌生的事物,在这里人们虽然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出于对自己“安全”的担忧,往往都会选择放弃。
这一点可能会遭到部分冒险者的否认,他们会说:“爷就是唯独喜欢陌生的事物”。
亲,殊不知您现在所处的时代,就几百年而已。若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来看,我相信这种喜欢完全陌生的事物的基因,不是死于山川河流,就是丧于财狼虎豹。您能像今儿这么浪,那是取决于今天的世界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
举个栗子,“牛油果”这种原产自非洲的食物,中国人晓得的应该很少吧。如果哪一天,有人给你端上一盘绿油油的牛油果上来,并说:“吃吧,刚洗的牛油果”。
这时面对这盘牛油果,如果有人从来没见过这东西,我绝对不信他能上手就吃,正常的人都会先问一句:“这什么东西,咋没见过呢”(先确认),然后才能小心翼翼的开始小口尝试(小心尝试)。
中间的那一层叫做“学习区”,虽然说名字很学术化,但是经过我上面这么一说,您应该也有个大概了解了。
这一层就是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形象的说就是位于这一层的人的感知既有熟悉感又有陌生感。
经过心理学家的大量实验表明,人们最容易产生好感的事物,就位于这一层。
鸡肉你熟悉,牛油果你陌生,那对于肯德基“牛油果热辣藤椒鸡”你是熟悉呢?还是陌生呢?
如果你既没有熟悉感,又没有陌生感,而是产生了一种好奇的,想要跃跃欲试的感觉。恭喜你,你被成功套路了。
套路讲清了,我们来看看在中国他们是怎么努力的。
KFC& Mcdonald
首先对于本土的食物文化,要努力融合。
你应该听到过很多产品的名字,比如北京鸡肉卷,芙蓉鲜蔬汤,皮蛋瘦肉粥,川辣嫩牛五方,安心油条,牛肉蛋花粥,香菇鸡肉粥,等等。这些名字是不是很有亲切感,同时还有一点点意外。
不得不说在对食物的研究上,这两兄弟的确下了狠功夫。就拿粥来说,在东亚其实很多国家都有食粥的习惯,但若从日常食用频率,以及食用人口规模来说,中国都是第一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花样百出的粥,就在这俩快餐店里售卖着。
其次,仅在某地区或某国销售的噱头,也是屡用不爽的伎俩。
稀缺感营造
“本产品仅在XXXX地区销售”,每每看到这种话,特别是你不在这XXXX的时候,心里会不会有点小失落。没错,不管是限量亦或者是限地区都会营造一种稀缺的感觉,这时人的购买欲就会表现出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能体验到一种独特的非100%的本土风味食物,那也是一种不错的感觉啊,比如麦当劳的麦辣鸡腿堡、麦辣鸡翅、板烧鸡腿堡,以及限时供应的黑白派系列产品,都是中国特有的,而且味道还是不错啊。
英国专享
好啦废话说了一大堆,还是赶紧放出今天的彩蛋,不然又要被骂成标题党了。
除中国外,麦当劳在英国也有一些专享美食产品,这些美食不仅结合了当地饮食的一些传统,也加入了一些新奇的元素,所以还是很值得尝试一下的哦。
英语好难啊,请各位自行解决吧
广告合作微信联系:ybirds-uk
小编微信:ybi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