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大师刘德海铜像落成仪式12月18号在“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隆重举行!
琵琶大师刘德海铜像落成揭幕仪式暨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10周年活动隆重举行
时逢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十周年之际,琵琶大师刘德海铜像落成仪式12月18号在崇明“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隆重举行!
前来参加这一仪式的有:区委府领导、区文旅局领导、港西镇领导、刘德海先生亲属与弟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领导、中国传统音乐学会领导、中国音乐学院代表、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领导、铜像设计师代表和音乐、艺术、学术界著名人士顾冠仁、乔建中、吴玉霞、杨靖、方立平、庄永平、彭正元、陆湘汉、戈晓毅、士比亚等。
下午1:00铜像揭幕仪式。仪式由江南雅韵艺术总监周峰先生主持,刘德海先生亲属、崇明区委府领导、阳刚民间音乐馆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领导揭幕。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杨刚馆长、崇明区文旅局局长黄海盛致词;銅像设计师代表解读创意过程;刘德海先生亲属代表刘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领导、中国音乐学院代表、在揭幕仪式上作了讲话。
下午1:30–3:00举行音乐回顾交流活动。相关领导和顾冠仁、乔建中(由杨刚先生代读)、方立平、陆湘汉、彭正元、王爱康等来宾、刘德海先生妹妹刘恵芳、刘德海先生次子刘鸣、长三角联谊会代表作讲话,对刘德海的人品艺品作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十多年来为传承和推动江南丝竹、瀛洲古调所做出的杰出成就加以首肯和赞扬。随后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乐队演奏了江南丝竹名曲《中花六板》、瀛洲古调《小月儿高》《寒鹊争梅》,刘德海先生长孙刘海童演奏《顽童与狮子滚綉球》、李佳博士演奏《飞花点翠》、杨靖教授演奏《大浪淘沙》、吴玉霞教授演奏《春江花月夜》。最后,刘先生的弟子们与阳刚民间音乐馆全体人员合奏《三六》。演奏者以丝竹音乐向刘德海大师致敬!
上午,来宾们参观了杨氏文化楼,一起唱童谣,共同敲响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杨家学堂古学钟,再启由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所倡导的“回归江南文化摇篮”的钟声、螺号声!来宾们还参观了江南丝竹与琵琶艺术博物馆。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成立于2009年,由企业家杨刚先生创办。在刘德海先生和顾冠仁先生,乔建中先生的指导和密切参与下,秉承“不为拥有,只为传承”的宗旨,围绕江南丝竹与瀛洲古调开展了抢救、收藏、保护、研究、编创和传承与推广发展工作。十年内,已初步完成了资料的积累、作品的积累、人脉队伍的积累。保存了自清代以来各类音乐曲谱、文论、唱片、手稿、乐器等八千多件,建立丝竹音乐资料库与电子文档数据库。委约创作了近三十首江南丝竹新作品;组织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音乐活动;创建了《江南雅韵》和《瀛洲丝竹》文化品牌;与一大批有识之士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和“江南雅韵”网站,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音乐馆被市文旅局认定为非遗国家级项目江南丝竹.市级保护责任单位。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有:江南丝竹剧场、江南丝竹乐团、江南丝竹历史资料库和数据库、江南丝竹与琵琶艺术博物馆、江南丝竹专题网站《江南雅韵》、完善的传承管理制度系统及基地一一杨氏文化楼(非遗进社区)、港西中学与崇明青少年活动中心传授基地(非遗进校园),并是2013年发起成立的“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总部所在地(杨刚为首任会长、法人代表)。
音乐馆建设的雅韵网站2017年7月20日开播后,已组织上线节目共383期(每期三至四个丝竹乐及专题文章),介绍和传播了江浙沪地区及大专院团在各时期的丝竹音乐的音视频、文论、部分馆藏珍贵资料、各级代表性传人及名家的活动情况;介绍并修复不少民国时期的丝竹音频及各时期创作改编的江南丝竹新作品约百余首,包括弦索十三套、五大琵琶系列中瀛洲古调历史专版、广东音乐、西安古乐、敦煌古乐等乐种。共上线1300多首作品。上线文论200多篇,其中原创文章100多篇。网站库已成为国内资源丰厚、专题鲜明、集音、文、画于一体艺术载体网络音乐平台。(每周三、周六新节目上线)目前听众每月8至10万次、观众留言互动几千人次。
“刘德海铜像”是杨刚先生为纪念阳刚民间音乐馆顾问刘德海大师,聘请专家雕塑并永久性座落于上海(崇明)阳刚民间音乐馆大院内的。由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刘家大院共同策划;上海小卫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设计制作;上海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监制。铜像为坐姿,大师手执琵琶,背景为一片江南山水。象征着先生与江南山水同在。他的精神和艺术永垂千秋。铜像一侧有六方秦权壶,采用宜兴天然紫砂泥,纯手工制作而成,上刻刘德海亲笔题词“听茶”,制壶者王玉芳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紫砂制壶类)。
琵琶大师刘德海铜像落户阳刚民间音乐馆,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文化事业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一个大事、幸事!必将为民族音乐事业的传承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刘德海是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国乐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祖籍河北沧州,1937年8月13日出生在上海。刘德海年少时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1954年师承琵琶演奏家林石城。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他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后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孙裕德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杨大钧先生等学习请教,采各家之长,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技艺,并具备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1960年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内容和技术技巧上,对传统乐曲有了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对现代琵琶演奏艺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79年开始,刘德海与指挥家小泽征尔及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三度合作,演出了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乐曲,同时他也是最早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中国音乐家。刘德海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
刘德海的艺术思想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他从传统性、民族性、世界性三个方面把人的精神追求,艺术道路的选择和传统音乐的发展成功的结合起来。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技艺。形成了热情奔放,独特新颖,富有哲理的艺术风格。他的演奏严谨完美,技巧纯熟,音色宽厚,擅长表现多种风格的乐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汉宫秋月》、《平沙落雁》等均为他的传统保留曲目。他创作了人生篇:《天鹅》、《秦俑》、《老童》、《春蚕》;田园篇:《一指禅》、《故乡行》、《天池》、《金色的梦》;宗教篇:《白马驮经》、《滴水观音》、《喜庆罗汉》;乡土风情篇:《纺车》、《风铃》、《杂耍人》(十首小曲组成)等新曲。无论在题材、内容和技巧方面,都标志着琵琶艺术的新发展。刘德海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的《昭陵六骏》,可称得上是琵琶文献中的经典之作。
刘德海教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出的第一代杰出的民族器乐音乐家,他不仅在琵琶的演奏、教学、创作、理论研究等领域有突出的贡献,而且还在中国器乐表演多样化方面,率先组建了'五朵金花'中国弹拨乐重奏组、中国少年弹拨乐团,其超前的理念和超强实力的舞台实践,在国内外引起空前的反响和巨大的轰动。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国乐人,本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敬重之心,刘德海教授在60多岁的高龄时,策划并发起“1行动'计划,旨在挖掘民间音乐,回归传统,通过再学习、再采风、再改编、再推广的方式,将潮州民间音乐、泉州南音等民间乐种置入课堂,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刘德海教授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在传播、推广中国音乐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刘德海教授为中国音乐学院的教育工作付出了毕生心血,为我国民族器乐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卓越贡献。
一阙乡谣,一杯清茶,苍颜白发的乐友指间古韵悠长,牵系着刘德海先生的心。他不顾演奏、创作、教学等工作繁忙,十年内五下崇明、
2010年4月曾来崇明“寻根问祖”参加“瀛州古调研讨会”,并亲笔题写“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馆名;2011年4月1日前来参加“瀛州畅响一一大师与民间丝竹乐团对话音乐会”;2011年4月刘德海把自己心爱的“蛟龙”琵琶及手稿赠送给阳刚音乐馆;2011年11月,刘德海和顾冠仁、乔建中、杨刚一起精心策划组织了首批新江南丝竹(瀛洲丝竹)新作品委约创作项目,并于2012年4月7日在崇明举办大型创作研讨会”;2013年10月15日又来崇明举办由阳刚民间音乐馆参与承办的“回归江南文化摇篮”启程之路一一刘德海从艺六十周年琵琶音乐会、刘德海琵琶艺术研讨会”…
刘德海大师还另行访问江阴刘天华、周少梅故里,无锡华秋苹、阿炳故里……
刘德海大师于2020年4月11日不幸离开了我们,为了却刘德海先生生前“回归江南文化摇篮”的宿愿,经多方合作,我们为刘德海先生雕塑了铜像,设计了“音洒翠绿下,乐留山水间”的忖景,充分表达了崇明人民和社会各界对刘先生的敬重之情。使我们在瀛洲故里,洋山河畔,仿佛又聆听到了刘德海先生那“珠落玉盘”的绕梁琴声。刘德海先生崇尚音乐,一生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精神,将伴随并激励我们为弘扬民族文化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做出应有的贡献!
供稿:方立平,阳刚民间音乐馆,刘德海先生亲属。
2020年12月18日
本栏照片均由高黎明提供
责任编辑:黄建新 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