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教育离我们远吗

现在各高校都在开展一流本科教育,所谓一流本科教育,如果用最简洁的话语近似概括,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并能引领时代发展的一流人才。一流大学如此、末流大学也如此,这可能吗?狭义理解似乎不可能,但广义理解则有可能。有的高校争的是国际一流、有的高校争的是国内一流、还有的高校争的是省内一流,此一流非彼一流,学校水平层次不同,办学定位与使命自然也不同,最不济争个学校所在地某乡镇的一流,还是有可能的吧,只要存在同业竞争,就有一流目标可以追寻。

河南现有140所本专科高校及独立学院,其中冠以“大学”的高校11所,不管是否把郑大、河大与其它大学划为不同层次,目前中工都不可能算省内一流大学,我们的自我定位是省内二流,这个二流的定位是基于办学历史和办学水平,它包括几所水平相近的“大学”和几所取得硕士培养资格较长的“学院”,基本上就是近期卯着劲儿要更名大学的那些高校。如果自信我校已经是省内二流高校并且居于其前列,那我们的追求目标定为省内一流就是科学理性的。为此开展一流本科教育也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一流”前不加限制词“河南省”呢,其中道理不说你也会懂,所有高校都这么默契,我们又何必特立独行呢。

我们可以把学校正在推进的一流本科教育工作简单地理解为追求卓越,这个卓越肯定是指人才培养的效果,只不过要取得这个社会和个人都满意的效果,学校和全体师生肯定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代价。包括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德师能等都要明显改善,而最最关键的是学风,也就是学生个人的努力。是否愿意认真听课认真实践、掌握每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的内驱动力很重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这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内因,其它的都是外因。所以,一流本科教育能否见成效,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学生本人,当然外因也很重要,学校必须力所能及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成才环境,通过制度设计,防范学生的懈怠并且不断激励其奋进。

高考成绩或许曾经让我们相信,人的智力水平是有区别的,而自己并不属于最优秀的那个阵营。能够成为一流人才当然是皆大欢喜,但即便是普通高校的学生也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成为优秀人才的能力与机遇,当然这样想也没啥问题,可是你凭啥认为自己无需刻苦努力还能混出一个美好前程?你们家位列某富豪榜吗?一个没有使命感危机感的学生很难全力以赴投入学业,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要想成为一流人才概率很低。华夏高等教育由百里挑一的精英教育阶段已经转为大多数高中生都能上大学的普及化教育阶段,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也该改为宽进严出了。明天和大家聊聊高校即将实施的淘汰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