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到底有没有碰过虞姬?
大圣的小宇宙
不要谈什么分离
那不过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
文/ 大圣
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的决定性战役。
关于这场战争的详细情况,史料中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在汉王刘邦的正确领导下,在齐王韩信的直接指挥下,刘邦60万大军将项羽的部队彻底击溃,项羽10万人马死伤8万,所余残部被汉军重重包围于垓下。
此时,垓下营中弹尽粮绝,四面楚歌,项羽走投无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那天晚上,心情沉重的项羽夜不能寐,在营帐中一个人喝闷酒,爱妾虞姬在一旁陪伴侍奉。
眼下的情况很清楚,唯有拼死杀出重围,才能有一线生机。
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对于突围还是有信心的,但问题是,虞姬怎么办?带着她往外冲,十有八九出不去。
望着眼前这个柔弱的女人,项羽的内心其实已经有了打算。
只是,这种话怎么说得出口呢?于心何忍?
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项羽几次欲言又止,忍不住长吁短叹。
时间倒回到四年前。
鸿门宴放走了刘邦,也算是一种回报吧,刘邦将咸阳拱手移交给项羽,项羽率部长驱直入,进入秦都咸阳。
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刘邦,包括已经去世的陈胜、吴广,他们都是楚国人,但不同的是,项羽比其他人更仇恨秦国。
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灭亡,楚王和项羽的祖父大将军项燕均死于秦军之手,那一年,项羽9岁。
国仇家恨系于一身,进入咸阳后,项羽不听劝阻,执意杀了秦王婴,将嬴姓皇族全部诛灭,皇宫珍宝洗劫一空,宫中嫔妃美女全部遣散,然后,一把火将阿房宫点燃,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昔日繁华帝都,自此灰飞烟灭。
有个叫韩生的谋士曾劝项羽,说关中是战略要地,我们应该定都关中。
项羽望着满目疮痍的咸阳城,心里说:都特么烧成这样了你让我在这儿建都?前一段儿老子刚坑杀了20万降卒,如今又烧了阿房宫,秦国人都快恨死我了,关中还呆得住吗?
心里是这样想的,但嘴上却不肯这么说,项羽拒绝建议的理由听起来非常幼稚,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人发达了就应该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不然,就像深更半夜穿新衣服,穿给谁看呢?坚持把国都建在了彭城(徐州)。
把韩生给气的,背地里跟别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说楚国人就像猴子戴帽子,徒有其表,果不其然。
这话后来传到了项羽耳朵里,项羽大怒,把韩生扔锅里给煮了。
秦国已经灭亡,接下来怎么办?国家何去何从?究竟该实行哪一种政治制度?
目前有三种选择:
第一,恢复战国七雄的旧格局;
第二,继承秦始皇大一统帝国;
第三,另起炉灶,建立新秩序。
项羽选择了最后一种。他将天下这个大蛋糕切分成19份,自己先挑了其中最大的一份,给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牛逼的称号,叫“西楚霸王”。
然后,一口气分封了18个诸侯王,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参照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8个诸侯国在西楚霸王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高度自治。
按道理,分封诸侯这种事,不应该是由楚怀王来主持的吗?
项羽才不理会这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现在是老子说了算,他首先将楚怀王升格为“义帝”,相当于名义上的皇帝,然后,将他安排到偏远的湖南郴州,远离权利中心。
当初,项羽叔侄起兵反秦,为了师出有名,在楚国王室中找了个人立为楚怀王,将他作为复兴楚国的一个招牌。
没想到,楚怀王还真把自己当领导了,在秦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居然拒绝了项羽攻打咸阳的请求,把这个可以名垂史册的光荣任务交给了刘邦,项羽对此耿耿于怀,意见很大。
如今,秦国已灭,天下平定,我西楚霸王主持大局,还留着你这个傀儡干嘛?
公元前206年,义帝,也就是过去的楚怀王,在迁徙郴州途中,被项羽密令杀害。
没想到,这下捅了马蜂窝。
当初,项羽越俎代庖,僭越分封天下,许多人心里是不服气的,有尊敬的怀王陛下在,有这么多叔叔大爷在,凭什么你个二十几岁的毛头小子主持分蛋糕?
如今越来越过分,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弑君,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一直忍辱负重的汉王刘邦终于找到了出兵讨伐项羽的借口,他首先为义帝发丧,全军缟素,举哀三日,将檄文送达各诸侯国,号召大家联合起来,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
历时四年,波澜壮阔的楚汉争霸,就此拉开了序幕。
此时,项羽正陷入平定齐国叛乱的战争中。
之前说了,蛋糕不是好分的,怎么可能做到人人满意?一个叫田荣的齐国大将,功勋卓著,却没有被封王,心怀不满,在齐国发动叛乱,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占领了齐、胶东、济北三国,自封为齐王,率先点燃了天下反楚的战火。
项羽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亲率大军平叛,攻占了齐国首都,田荣战死。
但田荣还有个兄弟叫田横,带领齐国军民继续抵抗,双方展开拉锯战,项羽深陷战争泥潭,一时无法脱身。
对刘邦来说,这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公元前205年,刘邦亲自挂帅,以汉军为核心,联合其他诸侯,组成多国联军,大举进攻楚国,56万人马一路攻城拔寨,直逼楚国首都彭城。
没有项羽的楚军不堪一击,刘邦大军所向披靡,迅速占领了彭城。
去年攻破秦都咸阳,今年拿下楚都彭城,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刘邦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犒赏三军,将项羽宫中的珍宝扫荡一空,嫔妃美人尽数收纳。
这其中,包括项羽最心爱的女人——虞姬。
虞姬的姓名不详,“虞”可能是姓,也可能是名,史学界有争议。
不光名字搞不清楚,年龄、民族、籍贯、身高、体重、三围、星座、属相、血型、性格、爱好等等,史书中都没有记载。
在司马迁在《史记》中介绍虞姬,仅有寥寥数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也就是说,虞姬是项羽的美人,乌骓马是项羽的坐骑,一个白天骑,一个晚上骑,都是项羽的心爱之物。
称虞姬为美人,不光是因为人家长得漂亮,更主要是,“美人”是虞姬的职称,宋词中有个词牌叫《虞美人》,即来源于此。
总之,虞姬是项羽特别在意的女人,听说彭城失陷,虞姬落入刘邦之手,项羽心急如焚,想率军回去,可齐国这边儿又脱不开身,怎么办?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项羽决定,主力部队继续留在齐国作战,自己带领三万骑兵,秘密返回彭城。
刘邦在彭城号称统领56万多国部队,项羽只带三万人马回去,不是以卵击石吗?
其实,打下彭城之后,联军各自为战,向其他方向扩大战果,彭城及周边已经没有那么多兵马了。
而且,项羽的军事才能远胜刘邦,他带着这三万人,长途奔袭,悄悄迂回到刘邦的后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发动闪电战,不但一举夺回了彭城,救出了虞姬,还将刘邦所部打得丢盔弃甲,近20万将士在雎水阵亡,血流成河,尸体几乎把河水阻断,再一次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趁着混乱,刘邦仅带了几十个随从,狼狈逃窜。
狼狈到什么程度?据《史记》记载,刘邦逃跑的时候,路过老家沛县,想把家眷也带上,却发现一家老小已全部落入楚军之手,年幼的儿子、女儿下落不明。
怎么办?手下请示刘邦,要不要救人?刘邦说现在哪顾得上他们,逃命要紧。
说来也巧,路上刚好遇到了逃亡的儿子和女儿,于是坐上车一起跑。
很快,项羽的骑兵就追了上来。
刘邦当时是乘坐马车,司机是夏侯婴,车辆核载两人,如今增加了两个孩子,明显超重,导致车速缓慢,眼看追兵越来越近,刘邦急了,居然把两个孩子推下车去,让夏侯婴全力加速。
夏侯婴心地善良,于心不忍,说再怎么着也不能扔孩子啊,果断停车,又把俩孩子抱了上来。
刘邦反怪夏侯婴多事,没一会儿,又把俩孩子推了下去,史料记载:“如是者三。”连着推下去三回,我就问,有这么当爹的吗?
刘邦的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由此可见一斑。
在个人利益面前,什么骨肉亲情,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对子女如此,对父母也一样。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扣为人质,逼迫刘邦投降,说你要不投降,我就把你爸扔锅里煮了。
刘邦怎么回答?刘邦说:“你我当年同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把老头儿炖了煮了,别忘了给我盛一碗肉汤喝喝。”
把项羽给气的,当时就要杀了刘太公,曾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的项伯劝项羽:“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干大事儿的人都不顾家,你把他爹杀了他根本就不在乎,你杀他有啥意思?
一句话,又救了刘邦他爹一命。
项羽在彭城反击战中重创刘邦,大获全胜,一举收复了失地,但是,却从此失去了一国主宰天下的政治霸权,各诸侯国各自为政,有的依附汉王刘邦,有的坐山观虎斗,只有少数几个盟国站在项羽一边,天下大势日趋明朗,楚汉两大阵营逐渐形成。
两军在荥阳反复拉锯对峙,持续了整整两年,谁想把谁灭掉都不容易,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此时,刘邦提议,为救万民于水火,为了实现地区和平,双方停战谈判,以鸿沟为界,西为汉,东为楚,中分天下。
项羽对刘邦久攻不下,无奈,只得坐到谈判桌上,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鸿沟从此也被称作“楚河汉界”,也就是中国象棋棋盘中间的那条分界线。
和平协议签订后,项羽将刘太公、吕雉等人质释放送还,大军拔营起寨,向东撤退。
此时,刘邦再次展现出自己的流氓本色,他悍然撕毁协议,突然率领大军追击项羽,并联合韩信、彭越两路人马,对项羽形成合围之势。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撤退到了安徽垓下,此时,他身边仅有10万兵马,刘邦方面则聚集了60万之众,双方在垓下展开决战,项羽寡不敌众,被团团围困在垓下城中。
当今之际,唯有拼死突围,但这样一来,虞姬就成了身边的累赘。
带着她是无论如何也出不去的,不带了,把她留下会怎样?刘邦会杀了她吗?
不会的,刘邦这个人我跟你讲,虽然心狠手辣,但他绝对不会杀虞姬,为啥?因为他舍不得。
司马迁说,刘邦“好酒及色”,虽然结婚晚,但人可没闲着,跟吕雉之前,刘邦在外面就有个叫曹夫人的相好,俩人还有个私生子叫刘肥。
后来起义造反,没时间搞这些了,但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彭城兵败,妻子吕雉被项羽扣为人质,刘邦在逃亡途中借宿在别人家,又跟人家的女儿搞在了一起,也就是后来的戚夫人。
占领彭城,抓到了美人虞姬,刘邦会怎么做?他到底碰没碰人家?
这种事儿不好说,司马迁也没敢写,毕竟《史记》成书于汉朝,对高祖皇帝生前事迹的描写,绝对不能影响他老人家的光辉形象,要始终把政治正确放在第一位,这是必须的。
项羽也曾试探过虞姬:“内什么,那个坏蛋,他没欺负你吧?”
虞姬当然说没有,红着脸使劲儿摇头,项羽将信将疑。
真相究竟如何?怎么说呢,以刘邦市井无赖,流氓好色的本性,你自己想吧。
也就是说,项羽不愿留下虞姬,担心的并不是她的生死,而是担心她被老流氓霸占,进而影响自己的名声。
所以,其实只剩下一条路了。
但这种话,项羽是说不出口的,只能让虞姬自己领悟。
那天晚上,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仰天长叹,赋诗一首: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概意思就是: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乌骓马不再往前闯。马不往前闯呀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
一连吟诵了好几遍。
虞姬也是个明白人,已经猜到了项羽的心思,不由悲从中来,当即也和诗一首: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深情地望着项羽,突然上前抽出项羽腰间的宝剑,引颈自刎,血溅当场。
项羽放声大哭,“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与其说是虞姬自杀而死,不如说是被项羽逼死的,否则,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抽走霸王的武器?项羽又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虞姬死在自己面前?
虞姬死后,项羽将其草草掩埋,率众突围,杀出一条血路,逃到乌江边的时候,仅余二十六骑。
江边有小船,大家劝项羽赶快渡江。
按理说,忍痛牺牲掉了虞姬,自己才脱离了险境,项羽应该感到庆幸才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赶快渡江,日后东山再起,毕竟你还年轻。
但是,经过这一番生离死别的变故,项羽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万念俱灰,仰望苍天,无限悲凉地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哀莫大于心死,最终,项羽放弃了最后的逃生机会,在乌江自刎而亡,死时年仅30岁。
宋代词人李清照有诗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编 辑:小 丽
│图 片:叶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