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月饼
编者按:母亲是二零一七年年农历闰六月二十去世的,中秋节,发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怀念母亲,怀念母亲的中秋,怀念母亲的月饼,怀念母亲的味道。
小时候,我们兄妹多,劳力少。生产队的细粮是按照工分分配的,因此,我家分到的粮食更少。一年四季,红薯成了全家人的主食。于是,兄妹们便盼望中秋。因为,中秋节这天,我们可以吃到母亲做的“月饼”了。
母亲做的“月饼”其实并非真正的月饼,而是一种五粮饼。之所以是五粮饼,这是因为家中无粮,多为拼凑的。母亲先把少量的糯米、黄豆在石臼里舂碎,用面箩细细地筛过,然后,再加上少许麦面、玉米面和较多的红薯面,提前发酵。待面团发酵后,加糖精和桂花,反复揉搓,然后上锅蒸熟。蒸熟的月饼是一个整块,大大的,黑中透黄,宛若天上的月亮。食之,酥松,香甜,兄妹们互相争抢。每当这时候,母亲总是坐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香甜地吃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上初中那年,土地承包到户。父亲和母亲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终于让全家人过上了温饱生活。那时候,母亲有一句口头禅:“除了钱,咱们家什么也不缺!”我知道,家里之所以缺钱,这是因为兄妹们全都上了学。每年的学杂费,这可是一笔不少的开支。那时候,一般的家庭在中秋节都能吃上商店里卖的月饼了。可是,为了省钱,母亲从来不肯到商店给我们买2毛钱一个的商品月饼,而是坚持要自己制作。虽然,母亲完全改用糯米、白面、白糖和桂花来制作,可是,兄妹们总是希望能够吃上商店里的月饼。
有一年中秋节,父亲在外给人做木工。晚上回来,父亲掏出了一个商品月饼。父亲说:“这是主人家给的,没有舍得吃,带了回来”!母亲接过月饼,用刀切为四块,兄妹4人每人一块。我那一小块舍不得吃,放在床头下,整整放了一个多月。等拿出来吃的时候,已经涨了一层薄薄的绒毛。在母亲的逼迫下,只好扔掉。为此,我后悔了好多年。
参加工作后。每年的中秋,亲友们要相互送月饼,有时候,一盒月饼高达几百元。可是,每当我打开那豪华的包装盒,却怎么也难以下咽。于是,我便又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儿时的月饼,想起了母亲那看着我们吃月饼的笑容。(刊发于2013年9月25日《锦州日报》)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