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不安,纵是故乡,亦成他乡
1
有一次,和一女同学在路上走着。
不料,迎面走来一个类似班主任模样的人。“完蛋了,就是班主任,这要是被看见了可咋整呀!”
已经来不及了,硬着头皮喊了一声,老师竟然理都不理我,径直走了过去。
“这下该完蛋了,等着挨老师的教育吧。”
“老师看到,肯定失望极了。”
“要是早知道会碰到老师,我就不和这位同学一起走了。”
此时心里面那些小九九呀,可真是多,搞得自己都不能静下来做其他的事。
其实,这种情况是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谬误。
妄下结论。
什么意思呢?妄下结论是指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情况下,产生很多消极的假设。
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我们总是担心别人会怎么想,别人会怎样认为我们,进而在这样错误的情况之下, 做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或者担心一些耗费精力的无用之事。
2
产生上面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类型:“读心”和“算命”。
所谓的“读心”,就是指你以为别人在生你的气,在某种程度上看不起你,又或者是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
举个例子,你在街上和一个人打招呼,但对方没有回应,你就会想“他是不是在生我的气呀?”“他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成见呢?”
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相同的经历,在给别人(领导、同事、朋友等)发信息,许久没有收到回复,这时就会冒出“我不重要”的念头。
这点特别是在情侣间或者刚结婚的夫妻之间更为常见,因为总是想占据对方。需要随时随地秒回信息,有叫必到等等。
要是对方许久不回复,大脑就会想“我还没有他的工作(朋友、同事等)重要”“TA是不是和别的人好上了?”
大脑总是喜欢制造一些无来由,无意义的念头。产生这样的念头,其实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读心”这一波操作,其实也是社交焦虑的根源。
接下来再谈谈什么是“算命”。
所谓的“算命”,是指你先预测一个不太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然后根据该预测做出决定。
什么意思呢?算命有点类似于“我知道我会失败,所以我压根就不应该尝试”这样的心理活动。
更简单来说,就是事先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
经济学家马尔基尔教授曾在书中提到过这样一个事实,“投资者往往抱着亏钱的仓位不放,却卖掉正在赚钱的仓位。”
为什么呢?马尔基尔教授是这样解释的:卖掉已上涨的股票,会使投资者实现利润,也使他们建立自豪感。如果抛售赔钱的股票,他们会招致损失,产生懊悔的痛苦情绪。他们相信亏钱的仓位会涨起来的。
北大陈春花教授在一本书中这样写道:既然算命要看手掌,那就说明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所以,不管是“读心”还是“算命”,其本质都是同一种认知扭曲的两个方面: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妄下结论。
3
既然是“病”,咱就得“治”。
焦虑是什么呢?焦虑只是感到了压力,感觉力有不逮,但整体还尚可掌控。所以,对于和我一样经常有这样念头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
这是认知扭曲导致的行为,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根源,也就是认知这里着手。
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到所有的可能结果。
例如,若你发消息,对方长时间没回。是不是对方在忙,没时间看;是不是你发的信息,在对方眼中觉得是不紧急的,所以没回;是不是对方手机静音了,所以没回;是不是对方没有回无用信息的习惯等等。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在发消息的时候提示一下对方“事情不急,你有空了回我就好”,“没啥事儿,就想问问你在干嘛”等等。
这样既没有给对方造成必须回复的压力,也让自己期待对方回复的心安静下来,可以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时间管理,看这篇就够了)
其次,我们要找到合适的信息量,用证据来证明,而不是关起门来瞎猜疑。
然后,既然前面我们在证明它是,接下来我们也可以找证据来证明它不是,也就是一个证伪的过程。这两个步骤能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到事情的真相。
最后,克服这种认知扭曲的关键是问问自己:
基于同样的事实,别人是否会和你做出同样的结论?
这能让你知道自己现阶段是否理性客观。
结尾语:
宋元丰六年,受“乌台诗案”影响,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的诗人王巩北归京师,苏轼前往探望,歌妓柔奴劝酒。
苏轼问一路跟随王巩在颠沛流离的柔奴:“试问岭南应不好?”
柔奴坦然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心若不安,纵是故乡,亦成他乡。
(配图:月影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