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反流性食管炎的4种典型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损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其并发症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受到广泛重视。
4种典型症状
中老年人、肥胖的人、吸烟、饮酒的人、精神压力大的人,都十分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做食管和胃部手术、长期因病呕吐、吃太多辛辣食物以及太热的食物、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情况也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有:
①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多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则服制酸剂的效果不明显。烧灼感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轻重一致。严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
②胃食管反流。在饭后、身体前倾、晚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发生前出现。
③出血及贫血。出血常发生在较为严重的患者身上,是由于食管黏膜糜烂严重所致,随着病情加重,出血会越来越多;如果长时间出血,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④吞咽困难。会出现在部分患者身上,原因可能是食管痉挛、狭窄或者功能出现紊乱,呈现出间歇发作的特点。
病情程度决定治疗方案
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胃镜检查。在胃镜下食管黏膜有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则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在胃镜下分为ABCD4级或轻、中、重度。临床发现,黏膜糜烂越严重的患者,出现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而黏膜愈合的患者,其症状缓解率超过80%,说明黏膜愈合是比症状缓解更有意义的临床治疗目标。因此,实现黏膜愈合是治疗的首要目标。
胃镜检查
轻度患者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大多能得到有效控制。具体调整包括: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减少饮用咖啡、浓茶、可乐等,忌烟忌酒;避免吃饭太快和一次吃太多,应该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吃饭之后最好不要立即躺下,并且在睡前2~3小时不要吃东西;如果在晚上睡觉时哮喘、咳嗽、憋气较为严重,应该抬高床头30厘米;避免激烈运动和便秘,腰带不能过紧,以防腹压增高;控制体重。
中、重度患者如果拖延不治,反流现象反复发作,容易引发食管内显微组织增生,造成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其中Barrett食管有癌变倾向。所以,中、重度患者必须积极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3类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的严重程度,在消除诱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常用的药物有——
①抗酸剂:常用于对症治疗,作用迅速,但对食管炎愈合作用有限。为减轻副作用,目前抗酸剂常制成复合剂,如铝镁合剂、乐得胃、盖胃平、胃得乐、胃必治等,片剂宜嚼碎服用效果好。注意,此类药物不能长期(>3个月)应用。
②抑酸剂:可以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其对食管的刺激。常用的有氢氧化铝凝胶、藻朊酸泡沫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硫硝胺、法莫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
③促动力药:能够促进胃部和食管排空,缓解反流症状。常用的有多巴胺拮抗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拟胆碱能药。
内科治疗无效、反复发作及产生并发症的患者,应用扩张术或手术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