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楼和八角楼,鼓浪屿两幢殊途不同归的老别墅

重述鼓浪屿的故事 | 重温鼓浪屿的光芒

一、八卦楼,读书人的悲情之作
八卦楼,现在是风琴博物馆,鼓浪屿5个核心景点之一。
八卦楼的原主人叫林鹤寿,是台湾赫赫有名的“板桥林家”第三房掌房人。
当年台湾被日本占领之后,林鹤寿和堂兄弟林尔嘉(菽庄花园主人)等家族亲人一起内渡厦门,定居于鼓浪屿。
在厦门,颇有经商头脑的林鹤寿开设了一家“建祥钱庄”,由于家资雄厚,信誉度高,钱庄的生意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红火。
林鹤寿同时还是读书人,他饱读经史,工于诗词,又为人潇洒儒雅,喜交文友吟诗作赋。
当时,林鹤寿看到鼓浪屿那些豪华的别墅大都是洋人所建,这激起了他的家国情怀,发愿要给中国人争气,建一幢站在对岸就能一眼看到的鼓浪屿标志性建筑。
说干就干,读书人的意气一旦被激起,那真是上天入地的豪情。
得知这个消息后,当时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厦门市第二医院前身)、美籍荷兰人郁约翰毛遂自荐要跨界帮林鹤寿免费设计这幢大别墅。
林鹤寿大喜,有郁约翰鼎力帮助,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又多了一分把握,他二话没说就让郁约翰放手设计。就一句话,别省钱,怎么气派怎么设计。
郁约翰是美国归正教会的传教士,学生时代他先是主修土木建筑学,后改修医学,1888年跟随教会来到厦门传教。
最初郁约翰被派往漳州平和县筹建小溪医馆,1898年小溪医馆迁到鼓浪屿,取名为“鼓浪屿救世医院”。
当年筹建鼓浪屿救世医院时,林鹤寿专门捐了1000块银元,这让郁约翰感念在心。所以当听到林鹤寿想盖一幢大别墅时,他立记得决定以免费设计的方式报答林鹤寿。
郁约翰的设计才华不是吹的,他留在鼓浪屿的设计作品还有著名的船屋。
按林鹤寿的想法,郁约翰采用整合中西建筑文化的思路,融合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和中国古典建筑等多种元素,设计了一幢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高25.7米,其中圆屋顶高10米的大别墅。
大别墅的选址在一处近似八边形的平台上,又由于设计图纸上的圆屋顶镶有8道棱线,这幢建筑就被定名为“八卦楼”。
按设计图纸,这幢大别墅很壮观,绝对能把洋人建的别墅都比下去。想实现它只有一条路:花钱!
到底要花多少钱,林鹤寿也不知道,但在他看来肯定不是难事,他林家的家底摆在那里,区区一幢大房子算什么。
没想到这幢房子就像个无底洞一样,林鹤寿不管扔多少钱进去,就是填不满。
从1907年开工,到1920年,整整13年的时间,硬是无法完工,而林鹤寿自己却被拖进破产的边缘。
问题主要出在设计方面,由于郁约翰设计的材料规格,大部分与当时市面上的对不上号,需要特别订制加工。
还有一大部分建材只能从国外采购,所以导致费用巨大,而且由于物料供应不上导致进度很慢,经常动动停停,甚至一次又一次返工。
等到主体建筑完工时,林鹤寿已经心力交瘁,由于大量占用资金,他的“建祥钱庄”因为无法兑付客户的钱款引发挤兑危机。
最终,林鹤寿选择宣布破产,八卦楼就此成为烂尾楼。
林鹤寿有不宣布破产度过危机的机会吗?有。他完全可以向堂兄弟林尔嘉开口求援,他的胞兄林柏寿也身家雄厚。
林鹤寿只要把身段放软一点,完全可以绝地逢生。然而他没有。
说到底,林鹤寿就是拉不下读书人的面子,明明再临门一脚就可以实现夙愿,他也不愿意开口。
上天入地的豪情,成了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悲情。
成为烂尾楼的八卦楼,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多次被用作不同的用途,先是1924年被日本人占用,经装修后挂上了“旭瀛书院”的牌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卦楼一度作为厦门大学文学院的教学楼。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创办了鹭潮美术学校,也就是现在的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身。
此后厦门市科委、厦门电容器厂、厦门计算机厂、电子研究所等单位也曾在这里出现过。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厦门市政府决定把八卦楼开设为厦门市博物馆,并拨出专款重新装修,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卦楼外观,就是在这期间定格下来的。
再后来,厦门市博物馆搬离鼓浪屿,八卦楼又一次腾空,直到等来旅居澳大利亚的鼓浪屿人胡友义捐赠的数十台大型风琴。
至此,八卦楼成为我国唯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
二、八角楼,传统士绅的安家之所
和堂兄弟林鹤寿一样,林尔嘉也有一颗报国之心。
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林鹤寿执着于建鼓浪屿最显著的别墅和洋人比拼,林尔嘉则相对低调地一方面在鼓浪屿打造一家老小的安身之所,一方面投身于实业救国。
林尔嘉在鼓浪屿最知名的建筑,是仿效台北板桥故居修建的菽庄花园。
建成之后,他专门在这里组织了一个“菽庄吟社”,堂兄弟林鹤寿也是常客之一。
最高峰时期,出入于吟社的诗人文友多达300多人,还不定期刊发《菽庄丛刊》。
建国之后,林尔嘉把“菽庄花园”献给国家,成为鼓浪屿的5个核心景点之一(5个核心景点,林鹤寿和林尔嘉兄弟俩贡献了2个)。
八角楼,是林尔嘉安置一家老小的林氏府的其中一部分。
林氏府是当年林尔嘉的父亲从英国人手上买下的,最初只有一幢大楼,因为人丁众多,又在大楼旁边建了一幢小楼给下人居住。
1914年,林尔嘉的儿子林刚义在小楼做化学实验时引起爆炸,小楼彻底烧毁。
之后林尔嘉在原址重建小楼,并在大楼和小楼之间又建起一幢五层楼高的别墅。
这幢别墅因为外墙立面正好也呈八边形,林尔嘉想到林鹤寿正在建的“八卦楼”,一时兴起把它取名“八角楼”,很贴切地呼应了和林鹤寿的兄弟之情。
八角楼建成之后,林尔嘉和夫人龚云环,还有四姨太陈兰谷、五姨太吴兰芳、六姨太王冬曦以及一群儿女都居住在这里。八角楼成了林氏府的主楼。
后来,包含八角楼在内的林氏府并没有和“菽庄花园”一起捐献给国家,而是作为林家在鼓浪屿的私产一直保留,里面住着没有跟随林尔嘉回台湾的三姨太高瑞珠。
在林尔嘉的计划里,有朝一日他还要回鼓浪屿,看看这片土地,走走祖国的大好山河。
时间来到了1999年,鼓浪屿受强台风袭击,林氏府塌了一部分。2006年,鼓浪屿又一次受到台风侵袭,林氏府又一次发生倒塌,八角楼也损毁严重。
当年的豪门宅第,变得面目全非。
几年之后,林尔嘉的后人来到鼓浪屿缅怀先祖的足迹,出于更好地保护祖宅的初衷,他们做出也把林氏府捐献给国家的决定。
三、殊途不同归的八卦楼和八角楼
破产后的林鹤寿去了哪里呢?
他先是回到台湾,与几个朋友一起张罗出一家“寄鸿吟社”并广邀各路文人唱和吟对,再也不问世事,日子倒是过得洒脱。
可日本当局容不得他,最后他只能又回到大陆,没有回厦门,更没有回鼓浪屿。
自宣告破产离开之后,林鹤寿就再也没踏上鼓浪屿一步,在他身上有一种读书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回到大陆后,林鹤寿纵情于山水间,从江南到漠北,从苏州、杭州到扬州。
但山河虽好,奈何国力孱弱,又自身际遇不佳,林鹤寿的心境没好到哪里去。
几年之后,林鹤寿落脚于上海,在上海成立了一家“鹤木公司”,自任董事长。不过任董事长是假,还和各界文人名流交往才是真,他的生命,也只剩下舞文弄墨可以聊慰。
再后来,谁也不知道林鹤寿去了哪里。
厦门文史学家龚洁先生曾专门查阅台湾板桥林家的《林氏家谱》,对林鹤寿最后的记述是:

卒年不详,最后不知所终。

如今,站在厦门轮渡看鼓浪屿,最显眼的是两个地方,一是鼓浪屿海拔最高的日光岩(海拔92米),二是有着红色圆屋顶的八卦楼。
如林鹤寿当年所愿,八卦楼已然成为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这是对不知魂归何处的他最好的告慰吧。
1948年,由于时局变化,林尔嘉决定回台湾生活,一番准备之后,他带着四、五、六房姨太太(夫人和二姨太已过世)回到台湾,留下三姨太高瑞珠守护林氏府。
1951年,林尔嘉因染风寒引发哮喘病复发逝世于台北家中,享年77岁。他生前想再回鼓浪屿的愿望没有实现。
1972年,留守鼓浪屿的三姨太高瑞珠因为没有外来接济,在困顿中离开人世。
捐赠给国家的林氏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拍卖给私人,并由私人出资重建修缮,成为一家高端旅游度假别墅酒店,大堂就设在八角楼的一楼大厅。
至此,以林鹤寿和林尔嘉为代表的台北“板桥林家”在鼓浪屿留下的身影全都成了往事和传说。

生前,林鹤寿为了八卦楼倾家荡产;死后,他的愿望反而得到实现。

生前,林尔嘉建了八角楼安置妻妾儿女;死后,八角楼成了别人的私产。

应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叹人世,终难定。

上一篇:人如其名的黄墨谷,鼓浪屿又一位乘风破浪的姐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