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祗:屯田这事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粮食对人们生活十分重要,古今都不例外,“断粮”也是战争中常见的手段,粮道、汲道都是要重点保障的。本篇就来聊聊枣祗zhī。

案《晋书·枣据传》,枣据是豫州颍川长社人,而《三国志·任峻传》的注解中提到枣据是枣祗的孙辈,因而枣祗的籍贯也应该在此。枣祗本来姓“棘”,但是他的先辈为了躲避仇人,这才改姓为“枣”。

“枣据,字道彦,颍川长社人也。本姓棘,其先避仇改焉”——《晋书·枣据传》

枣祗也参与了诸侯讨董,与曹操共举义兵,袁绍也很看好枣祗,他曾试图把枣祗留在身边。枣祗并不看好,他选择接受曹操的任命,前去担任东阿令。张邈、陈宫、吕布等人在兖州作乱时,兖州境内大部分郡县都反水了,仅有荀彧所在的鄄juàn城、靳jìn允所在的范县、枣祗所在的东阿没有反叛,在这种形势下依然坚守,也能说明枣祗有多么看好曹操。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三国志·程昱传》

其中靳允经过程昱的劝说才坚定了守城信念,枣祗是早早组织了吏民守城。程昱正是东郡东阿人,后来曹操大军回师缺乏粮草,还是靠东阿补给的粮草,这笔功劳也被记在了枣祗账上虽然枣祗、韩浩是在建安元年(196年)提出屯田举措的,但在初平三年(193年)曹操收服青州黄巾百万人口时就应该有屯田的雏形了。就像后来邓艾所言,击破黄巾后发起屯田,才保证了许都有足够的粮食储备。

“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三国志·邓艾传》

当然,在讨论屯田这事时还有反对者,有些人认为应该“计牛输谷”,也就是按照耕牛数量来计算应该缴纳多少租谷。但是枣祗坚持把田地分给百姓,按照田地数量来收田租,如果要使用官牛还要额外收税。在他的坚持下曹操、荀彧才同意了他的方案,枣祗也从羽林监迁任典农中郎将。

“祗犹执之,孤不知所从,使与荀令君议之。”——《三国志·任峻传》注解

在《方舆纪要》中还能看到“枣祗河”、“洧仓城”,依稀可见当年枣祗为曹魏屯田做出的贡献,这帮助曹操积累了大量的粮草。所以曹操还是记着枣祗的好,枣祗最后担任的职务是陈留太守,而在他故去后,曹操下令为枣祗的儿子枣处中封爵,并且为枣祗的贡献定性,“不朽之事”。而枣祗的后人也挺优秀,子侄辈枣叔祎出任钜鹿太守,孙辈枣据曾担任冀州刺史。

“祗子处中,宜加封爵,以祀祗为不朽之事”——《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

“又临颍县北二十里,有枣祗河,或谓之枣村河”——《方舆纪要》

千里无烟已十年,一朝许洛翠秧田。

阚泽诗词:阚泽:想不到我在诗词中还能留下典故

芮氏:芮玄:我父子三人世代忠良

马日磾:马日磾:自己选的路,后悔也无用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