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吃亏,不看当下,只看未来!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第32卷,汉纪二十四

汉成帝绥和元年(癸丑,公元前8年)

【原文】

上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方进、根、褒、博皆以为:“定陶王,帝弟之子。《礼》曰'昆弟之子,犹子也。为其后者,为之子也。’定陶王宜为嗣。”光独以为:“礼,立嗣以亲。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兄终弟及。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宜为嗣。”···(略)···。戊午,孔光以议不合意,左迁廷尉;何武为御史大夫。

【译文】

成帝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进宫,讨论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谁更适合继承帝位。翟方进、王根、廉褒、朱博都认为:“定陶王是皇上弟弟的儿子,《礼记》说:'兄弟的儿子,如同自己的儿子。立他为后嗣,就成为儿子。’定陶王适合立为嗣子。”只有孔光认为:“依礼,立后嗣应以血缘关系亲疏为根据。此照《尚书·盘庚》记载的商朝君王传位的方式,是哥哥去世,弟弟继位。中山王是先帝的儿子,皇上的亲弟弟,应立他为后嗣。”成帝认为:“中山王没有才干;再者,依礼,兄弟的牌位不能一同进入宗庙”为理由,没有听从孔光的建议。二月,癸丑(初九),成帝下诏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略)··戊午(十四日),成帝因为孔光的建议不合自己心意,将他贬调为廷尉。任命何武为御史大夫。

【解析】

前两天说了汉成帝立太子的事情。

因为他没儿子,所以人选无非是中山王刘兴或定陶王刘欣。

其实选择立谁,早就有一些迹象,加上定陶王刘欣表现出的“优秀”以及其祖母傅太后到处活动游说。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一次朝堂讨论立谁为太子,更多是走个过场,来个程序正义、统一思想、形成最终决议。

孔光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值得玩味了。

之前说过,孔光这个人虽然混,但是很严谨谨慎,基本上不犯错。

在这个场合,基本上意见都一致了,按理来说反对也没用,随大流不就行了嘛?

提出反对意见,自己落个里外不是人,将来新皇帝登基看“哟,当年你这小老儿反对立我为太子,看我将来如何炮制你。”

孔光会想不到这一层?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嘴上说的引经据典,更多是一种修饰,实际上还有更深刻的考量。

1.避让矛盾

这里的矛盾,更多是指定陶王刘欣一派和王氏外戚的矛盾。

别看在册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一事上,王氏外戚没说话(甚至默许、推波助澜)。

但是实际上,这两派人人马将来必定会爆发激烈的矛盾。

这第一个方面,定陶王刘欣他爹刘康,之前死得不明不白和王氏外戚第一代扛把子王凤就有关系。

第二个方面,定陶王刘欣的奶奶傅太后,这个人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你想,他积极活动推刘欣上位,说明其有一定权力之心,加上早年间这傅太后也是善妒之人(见冯婕妤挡熊事件)。

第三个方面,王氏外戚掌权多年,刘欣继位之后,出于诸多考量,对王氏外戚必然采取限制、排挤甚至打压的态度,这就是赤裸裸的权力、利益之争。

而作为御史大夫的孔光,身份特殊,站在风口浪尖上,势必要表态一方,风险危机就来了。

此时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被处置降级,至少远离了斗争中心,能保一时平安。

2.身份重要

之前有篇文章分析孔光的混日子思维。

其中有一点就是,孔光这人身份特殊,是孔子的后代子孙,又是儒生中比较有话语权的人。

所以他的重点不在于他有什么官职,而在于他的身份、背景。

而当下的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其实已经开始儒家化。

不管是谁皇帝,对孔光只能是拉拢,哪怕不重用,也必须要给高官显爵供起来。

真那个时候要搞孔光,你看会不会有一大篇人跳出来反对。

这一点孔光也明白,自己虽然反对立定陶王刘欣,但是将来刘欣上位之后大概率不会算此旧账,反而会为了坐稳皇帝位,而千方百计拉拢孔光。

这是由孔光的身份、背景决定的政治需求。

当然,不排除汉哀帝犯浑。(实际上还真就犯浑了,所以说汉哀帝不是个成熟的政治家)

3.给机会

这一点其实是针对第2点的延续。

拉拢孔光无非是给高官显爵,此时的孔光是御史大夫,被称为亚相。

而之后更发生了设置三公,削弱大司马,扶持御史大夫,形成大司马、丞相、御史大夫三公制衡格局。

此时若要提拔孔光那就只能是丞相,进步空间虽然有,但是选择的余地不大。

当孔光从三公之一降级到九卿之一的廷尉(排序也不高)时,情况不一样了,将来能提拔到的地方就多了。

虽然有可能未必提拔到原来的御史大夫,但是关键是这个提拔的过程,是施恩。

人都有这样一个心态,我给了你好处,你接受了我的好处,那么咱们就是自己人了。

要是没有这个过程,你说你是我的人,我凭什么相信?

亦或者说, 我说你是我的人,你又凭什么相信?

给好处,就是一个中间物。

当然,中间涉及的心理因素较为复杂,这里不展开。

而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极有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古代帝王常见的帝王心术。

这个时候把孔光压下来,将来新帝继位之后,再提拔起来,让其成为新帝的肱骨重臣。

就如后来李世民死前无故贬斥李绩一般。

这里汉成帝对孔光也有如此意味。

【闲扯】

对于孔光这种人而言,朝堂风向他还是能看清的。

到了这个段位的人,看事情就不是看一时的得失,权位对其可有可无,人家在乎的是影响力和一直留在其中玩下去的资格。

只要还在规则制度之中,就有继续玩下去的机会,胜负难定,权位也可再争。

要是真的离开了,没了资格,话语权被断,规则别人说了算,那就是彻底玩完。

所以对于吃亏,有的时候并不是看上去的吃亏,只要吃得亏能够利好将来,这个亏吃的就值得。

所以就如标题说的那样:

聪明人吃亏,不看当下,只看未来!

只要有未来在,一切都有机会。

当下失去的,将来势必能再夺回来!

对于孔光而言,这退一步当真是海阔天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