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44)|姑苏万峰香雪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坎上小学,无比奇特。万峰山麓,毗邻太湖,风景绝佳。全校学生掰掰指头就数十人,两个年级一个班,老师上课串讲,讲完高年级课,部署好作业,接着讲年级课,如此推磨转圈。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小丫就是这个小学的学生。学校不远有座军营,小丫在大院中生长。光福古镇离此不远不近,香雪海所在的邓尉山近在咫尺,这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岛,整个岛体现出太湖风情。明《姑苏志》:“在邓尉西南,一名万峰山”。海拔231米,山前为钱家磡,今称坎上。山腰建圣恩寺。
每年早春二月,光福邓尉山一带,梅花吐蕊,势若雪海,故名香雪海,成为江南最著名的探梅胜地。光福湖岸线漫长,太湖渔船多集于此,形成了中国内湖第一渔港太湖渔港。湖光山色,洞天福地。这里还有“清、奇、古、怪”的千年古柏,香飘十里的窑上千亩桂花。
古往今来,光福都是一个绝佳的旅游胜地。康熙三十五年(1696),巡抚大臣宋荦游于邓尉梅花之中,暗香浮动,花枝纷披,雪白皑皑,无边无垠,雅兴勃发,在山崖上题了“香雪海”三个大字,名扬海内。康熙南巡,曾数度于此驻跸。乾隆六下邓尉探梅,使“香雪海”成了江南梅苑中的一个“宠儿”,现如今香雪海还留有乾隆御碑。两位皇帝在光福共写了19首诗,其中13首梅花诗,今已刻字成碑,陈列在香雪园中,供游人观赏。
《中国梅花名胜考》将苏州“香雪海”推为古代梅花名胜第一。光福种梅史可追溯到秦末汉初,两千多年来,不仅经久不衰,而且还扩展到周边地区。明人姚希孟曾在《梅花杂咏》序中写道:“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若言其衍亘五六十里,窈无穷际”。梅花在邓尉山一带,弥漫数十里,一眼望去,如海荡漾,若雪满地。一年一度的邓尉梅花节,招邀无数游客,久而久之,“邓尉探梅”成为岁时风俗,每至花时,寻春者络绎不绝。香雪海的梅花与杭州超山、南京梅花山、无锡梅园,并称为全国四大探梅胜地。
小丫上中学,奇特之事又发生了,学校所在叫"大庙"。官方称铜观音寺,坐落于光福镇龟山南麓下街,始建于梁朝天监二年(503年),曾作为高僧讲经授道之所,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保留的建筑有大殿、西方殿、寺桥及光福塔。寺前跨河而建的寺桥十分古朴,雕凿着双龙戏珠,万字纹饰,琢工精良,为宋代旧物。这吴地最古老的寺院,它与寺前宋代的石桥,寺后山顶光福古塔,寺院内廊壁古香古色的碑碣古刻都已经成为苏州重要的珍贵文物瑰宝。我陪小丫前几年曾重返母校,无限感叹,让一帮小孩在此宝寺读书,中华文明的香火哪能不旺盛!
光福寺的前身是私家住宅,唐武则天当政时期(685-704年)改为光福寺,香火十分鼎盛。宋康定元年6月(1040年),有位村民在光福寺旁取土,挖得铜观音一尊,随即敬赠给光福寺。由此轰动吴郡各地,朝拜者络绎不绝,人流如海,人们改称光福寺为铜观音寺。
在古庙读书,又可赏梅,满山遍野撒欢,小丫很快长大,穿上军装,扛枪守海疆去了,后来从陆军到海军,参加了汶川抗震救灾、亚丁湾护航、随舰队环球远航……她是我老婆。至今喜爱梅花,种梅、赏梅,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么多年,我们走东闯西,总是不停地被忙碌"轰炸"着,做无数“重要”的事。再回光福古镇,看看香雪海,让我们真正体会到那安静、有意义的片刻。今年疫情又让我们有时间与自己相处,审视过往人生云烟,淘洗出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奇特的是,小文收尾时,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行路难》,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行路难"啊。其实只要有了压抑不住的内心欢乐,那怕生活多"难"又有何惧!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网 络
期刊总数:672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