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上)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
凤谷行窝是从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园的第一个建筑。门前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入室为古朴门厅三间,正中悬“凤谷行窝”一额,系朱屺瞻所书,两侧抱柱一联,系取翁同和旧名,高石家书。联云:
明代正德年间,秦观第17代后裔秦金,购置惠山寺建于元代的僧舍,用来修建他的别墅园林。秦金号凤山,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风谷有包含地名人名两层意思。行窝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也表明这座别墅处于草创阶段,以山林野趣为主,把它们连接起来,理解就是,所谓“风谷行窝”,就是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里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
乾隆十分钟爱此园,每次下江南必游此地,后来还特意在颐和园仿此园建立“惠山园”。虽是初春在寄畅园中却树木繁茂,许多古木的树龄长达三四百年,令人瞠目。
这个园子最出彩的一点就是巧以借势,浑合自然,借惠山之余脉,引二泉之潜流,背依山石,前临曲池,做得既古朴又洗练,在众多的江南园林中别树一帜,属于山峦别墅型园林。
借景,是我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一,可以互借,也可以外借。寄畅园主要赏景建筑都背东面西。为便于西借惠山,从知鱼槛、涵碧亭、环翠楼、凌虚阁等主要观赏点望去,但见惠山绿嶂巍峙,山顶游人蠕动,既远又近。“名园正对九龙岗”,“春雨雨人意,惠山山色佳”。它东南借锡山,“今且锡山姑且置,闲闲塔影见高标”。无论在环翠楼、鹤步滩、六角石亭,举目所极,龙光塔影,总是近在咫尺,使得只有十五亩的寄畅园,收纳了惠山、锡山,使景观延伸的很远,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的空间。清屠隆说寄畅园:“七分天然,三分人事”,就是指借景的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