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学那些虚头巴脑的活动,我们只能发发牢骚吗?

上周那篇《中小学要什么特色,让老师安安心心地上好课就是最大的特色》发了之后,迅速获得了20多万的阅读量,引发了1000多人的留言与评论。
臾幽说:
去年刚参加工作,就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活动,从不知道哪一级发的文件,各校组织开展“老师您好,您好我的好老师”演讲及征文活动,要求方案,活动照片,活动总结,征文电子稿……而且发文件时间和要材料时间就几天。结果,所有的朗读稿子都是各班班主任找好打印出来交给学生朗读,老师领导再看表演打分评奖,征文也是,老师弄好安个学生名字,有的得了奖学生都不知道……说实话,一听到学生上去演讲,听着名字,觉得非常搞笑滑稽。而此类事情,真的不胜枚举……
家颖说:
印象最深的,是领导要求我们老师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内容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可怜我们这些老师,还要自行学习编书软件,课都不上,让学生上自习,因为要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领导的任务,结果呢,书编写完了,用都没用过,束之高阁,老师们也抱怨,如此费心劳力,一点用处也没有,那个时候,我们参与编书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赶紧到四十岁,因为四十岁以上的老师不用参与编书。
一生的守候说:
我是一名从教三十年教龄的普通教师,这篇文章真正道出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心声,正是一些胡作为 乱作为的流氓官员专家的瞎指挥、乱改革、胡折腾,才真正害了国家,害了教育,害了孩子,更害了教师!
慕思公子说:
看了很多评论,这么多同行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最深切的感受是,我们口口声声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却一边告诉着学生弄虚作假、作秀,只因为上级部门、有关部门的命令与检查!! 真的不知道在这样的特色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子?20年后,这个社会的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
寂寞的山林说:
现在一线的老师天天在忙填表呀,培训呀,考试呀,评比呀,评职称呀……已经忙得没有时间安安静静地教书了,所做的极大部分都与学生的成长没有关系,这是老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长此以往,我们拿什么与他国竞争?!

对于各种各样的创特色学校、课改、教改、检查、评比、征文等活动,广大教师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甚至弄到教书是副业的地步了。为什么老师们想安安心心地教点书都这么难?上千条的网友评论中,已经有不少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了。

问题是,上面如果不改变,我们就只能逆来顺受发发牢骚吗?

为什么不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不拒绝执行?有人可能会说,哪敢哦!你不要工作啦?你不要命啦?

我想起了古代的封驳制度。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
白居易说:“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这是对封驳最清晰的解释。
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

然而,丞相既要执行皇帝的诏旨,又享有封驳的权力,在职能上存在冲突。当时的解决办法是:如果皇帝不愿听从丞相的封驳,那么丞相就应当辞职。否则,国家机器就不能正常运作。

到了唐代,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部门分工。唐代实行三省制,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尚书管执行,门下省的职责就是“出纳帝命,封驳诏奏”。凡有制敕下发,先经门下,认为不当者可以封还重拟,需要修改者直接批注退回,具体由给事中操作,“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新唐书 · 百官二》)其后,这一制度一直存在,就连孟森认为“最无制度”的元朝,也有同封驳类似的覆奏举措。忽必烈曾经对右丞相史天泽说:“朕或乘怒欲有所诛杀,卿等宜迟留一二日,覆奏行之。”(《元史 · 世祖二》)

明朝,内阁依然可以封驳皇帝的诏旨,嘉靖时的阁臣杨廷和,针对议大礼,“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明史 · 杨廷和传》)。另外,六科给事中专门负责封驳,“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明史 · 骆问礼传》)即便到了崇祯年间,李清任给事中,曾看到被皇帝下令廷杖的官员,已经根据旨意解衣待杖,也要等给事中签押的驾帖送到后方可行刑,这显然是封驳制度的遗留。

皇权既然是专制的,为何还要有封驳制度?封驳会不会对皇权形成损害?显然,封驳制度的建立来自于政治实践。汉唐吸取秦隋的教训,认识到皇帝也需要有人不断提醒,如果没有人在皇帝头脑发热时降温刹车,有可能会给帝国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尽管皇帝可能会觉得封驳限制了自己的权力,使自己不能为所欲为,但权衡利弊,有它还是比没有好。

当然,皇帝在遭到封驳时,很可能会觉得束手束脚,像嘉靖皇帝就曾被多次抗命的杨廷和气得吹胡子瞪眼,但他也无可奈何。从历史的经验看,封驳不但不会降低皇帝权威,反而由于其能够减少皇帝的失误,倒过来增加皇帝的威望。

当然,如果封驳导致皇帝的命令得不到有效贯彻,则会严重影响帝国的运行。所以,历代的办法是对于皇帝不听取的封驳,则提出封驳的相关官员尤其是负有执行责任却持不同意见的官员,则要辞职,一是表达自己的坚持,二是腾出位子保证皇帝意旨的贯彻。唐代开始把封驳权与执行权分开在两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封驳与执行的这种矛盾。

了解封驳制度,可以使人们知道,即便是在最专制的体制下,对于最高权力依然需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在团队中,要给不同意见的表达留出一定的制度通道。号称天纵圣明的皇帝,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制度上从一开始就不允许不同意见存在,那么,这个制度肯定会出大错。专制型的管理,也需要给最高领导人留出可以转圜改变主意的余地。

因此,对于上面的一些文件、行政命令,我会提出意见,也会拒绝执行。

我提出意见,我拒绝执行的原因,不是我偷懒,不愿意多干多做;而是不愿意干一些不该干的事情。我想把最好的精力留作教学。我想让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尽可能少地发生。

当然,我很幸运,我遇到的都是开明的领导。不过,领导开明不开明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你敢不敢提意见,敢不敢拒绝执行。

权力不是天赐的,任何一种权力结构都是各方力量角逐的动态平衡;因此,有时候,我们要去争取自己的权力,争取提意见的权力、争取拒绝执行的权力,从而建设更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

也许我们每个人能改变的都很小,但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不怕领导给脸色、穿小鞋,开除,我也不怕。我在教师会上公开讲过: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就去办学。
我现在就出来办学了,是自己主动辞职的。2013年我创办了江南学堂,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来进行,已经第四个年头了。承蒙各位的支持与厚爱,学堂从一开始,就运转得非常好。

最后插播一个广告,欢迎有见识、有能力而又志同道合者,加盟江南学堂!天宽地阔,不是为了显示我们的渺小,而是让我们更好地飞!

这年头,吃口饭不难,难的是吃自己喜欢的饭,难的是让别人更好地吃他喜欢的饭。

有意者请联系,电话(微信):15857995255。

教育,只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