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纪(秋)二十七

周赧王二十五年、秦昭襄王十七年、鲁湣公十三年【公元前290年】

赵梁将,与齐合军攻韩,至鲁关下。【史记.赵世家】

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秦军于关下矣。诸侯兵困力极,无奈何,诸侯兵罢。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解其兵。【韩非子.存韩】

韩与秦武遂地二百里。【史记.韩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成阳君欲以韩、魏听秦,魏王弗利。白圭谓魏王曰:“王不如阴侯人说成阳君曰:'君入秦,秦必留君,而以多割于韩矣。韩不听,秦必留君,而伐韩矣。故君不如安行求质于秦。’成阳君必不入秦,秦、韩不敢合,则王重矣。”【战国策.魏策四】

韩城阳君入朝,及东周君来朝秦。【史记.秦本纪】

约本年,山阳君相韩。

十七年,攻垣、枳〈轵〉。【秦简编年记】

白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使左更白起取安邑,置河东郡。【水经.涑水注】

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王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刑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曰:“收秦攻魏,利不过邺。今不用兵而得邺,请许魏。”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效城者已在邺矣。大王且何以报魏?”赵王因令闭关绝秦,秦、赵大恶。芒卯应赵使曰:“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完邺也。今郊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战国策.魏策三】

芒卯谓秦王曰:“王之士未有为之中者也。臣闻明王不胥中而行。王之所欲于魏者,长羊、王福、洛林之地也。王能使臣为魏之司徒,则臣能使魏献之。”秦王曰:“善。”因任之以为魏司徒。

魏令孟卬割绛、汾、安邑之地以与秦王。王喜,令起贾为孟卬求司徒於魏王。魏王不说,应起贾曰:“卬,寡人之臣也。寡人宁以臧为司徒,无用卬。愿大王之更以他人诏之也。”起贾出,遇孟卬於廷。曰:“公之事何如?”起贾曰:“公甚贱子公之主。公之主曰:宁用臧为司徒,无用公。”

孟卬入见,谓魏王曰:“秦客何言?”王曰:“求以女为司徒。”孟卬曰:“王应之谓何?”王曰:“宁以臧,无用卬也。”孟卬太息曰:“宜矣王之制於秦也!王何疑秦之善臣也?以绛、汾、安邑令负牛书与秦,犹乃善牛也。卬虽不肖,独不如牛乎?且王令三将军为臣先,曰'视卬如身’,是臣重也。令二轻臣也,令臣责,卬虽贤,固能乎?”居三日,魏王乃听起贾。【吕氏春秋.审应览应言】

魏予秦河东地方四百里,芒卯以诈重。【史记.魏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谓魏王曰:“王所患者上地也。秦之所欲于魏者,长羊、王屋、洛林之地也。王献之秦,则上地无忧患,因请以下东击额齐,攘地必远矣。”魏王曰:“善。”因献之秦。地入数月,而秦兵不下。魏王谓芒卯曰:“地已入数月而秦兵不下,何也?”芒卯曰:“臣有死罪。虽然,臣死则契折于秦,王无以责秦。王因赦其罪,臣为王责约于秦。”

乃之秦,谓秦王曰:“魏之所以献长羊、王屋、洛林之地者,有意欲与下大王之兵东击齐也。今地已入,而秦兵不可下,臣则死人也。虽然,后山东之士无以利事王者矣。”秦王惧然曰:“国有事,为澹下兵也,今以兵从。”后十日,秦兵下。芒卯并将秦、魏之兵,以东击齐,启地二十二县。【战国策.魏策三】

秦、韩攻魏,昭卯西说而秦、韩罢;齐、荆攻魏,卯东说而齐、荆罢。魏襄王养之以五乘之奉。卯曰:“伯夷以将军葬于首阳山之下,而天下曰:'夫以伯夷之贤与其称仁,而以将军葬,是手足不掩也。’今臣罢四国之兵,而王乃与臣五乘,此其称功,犹嬴胜而履蹻。”【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宋君偃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史记.宋微子世家】

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淫於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於是诸侯皆曰“桀宋”。【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王筑为蘖帝,鸱夷血,高悬之,射著甲胄,从下,血坠流地。左右皆贺曰:“王之贤过汤、武矣。汤、武胜人,今王胜天,贤不可以加矣。”宋王大说,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不适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

宋王射天笞埊,铸诸侯之象,使侍屏匽,展其臂,弹其鼻,此天下之无道不义,【战国策.燕策二】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适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吕礼嫉害于孟尝君,孟尝君惧,乃为魏遗秦相穰侯魏冉书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是君破齐以为功,操晋以为重也。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於是穰侯言於秦昭王伐齐,而吕礼亡。【战国策.秦策三】、【史记.孟尝君列传】

本年,齐罢吕礼,相韩珉。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谭拾子迎之于境,谓孟尝君曰:“君得无有所怨齐士大夫?”孟尝君曰:“有。”“君满意杀之乎?”孟尝君曰:“然。”谭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不知。”谭拾子曰:“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愿君勿怨。”孟尝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去之,不敢以为言。【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逐於齐,谭子曰:“富贵则就,贫贱则去,此物之必至,而理固然也,愿君忽怨,请以市论,市朝则盈,夕则虚,非朝爱而夕则憎之也,势使然也。”【艺文类聚.65】

孟尝君奉夏侯章以四马百人之食,遇之甚欢。夏侯章每言,未尝不毁孟尝君也。或以告孟尝君,孟尝君曰:“文有以事夏侯公矣,勿言。”董之繁菁以问夏侯公,夏侯公曰:“孟尝君重,非诸侯也,而奉我四马百人之食。我无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毁之以为之也。君所以得为长者,以吾毁之者也。吾以身为孟尝君岂得持言也?”【战国策.齐策三】

秦以垣为蒲阪﹑皮氏。【史记.秦本纪】

秦昭襄王之宜阳。【史记.秦本纪】

屈原赋《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楚辞.九章哀郢】

【苏秦】谓齐王曰:“始也,燕累臣以求质,臣为是未欲来,亦未口为王为也。今南方之事齐者多故矣,是王有忧也,臣何可以不亟来。南方之事齐者,欲得燕与天下之师,而入之秦与宋以谋齐,臣诤之于燕王,燕王必弗听矣。臣有来,则大夫之谋齐者大解矣。臣为是,虽口燕,必将来。口子之请贵,循也,非以自为也。故桓公听之。臣贤王于桓公,臣不敢忘请口口口口王诚重御臣,则天下必曰:燕不应天下以师,有使苏秦口口口大贵……齐口口之口口口口之车也。王口口口口口口请以百五十乘,王以诸侯御臣。若不欲口口口请以五十乘来。请贵重之……高贤足下,故敢以闻也。”【战国纵横家书.九】

客谓燕王曰:“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筴也。使齐北面伐燕,即虽五燕不能当。王何不阴出使,散游士,顿齐兵,弊其众,使世世无患。”燕王曰:“假寡人五年末,寡人得其志矣。”苏子曰:“请假王十年。”燕王说,奉苏子车五十乘,南使于齐。【战国策.燕策二】

【苏秦】谓齐王曰:“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筴也。臣闻当世之举王,必诛暴正乱,举无道,攻不义。今宋王射天笞埊,铸诸侯之象,使侍屏匽,展其臂,弹其鼻,此天下之无道不义,而王不伐,王名终不成。且夫宋,中国膏腴之地,邻民之所处也,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伐之,名则义,实则利,王何为弗为?”齐王曰:“善。”遂与兵伐宋,三覆宋,宋遂举。【战国策.燕策二】

苏秦为燕使,使齐国之民高大丘冢,多藏财物,苏秦身弗以劝勉之,财尽民贫,国空兵弱,燕军卒至,无以自卫,国破城亡,主出民散。【论衡.薄葬】

十七年,太后詹事丞口、工师歊、工季。【十七年太后漆盒】

右嗣,容四分鼎。六年,工师扬耳冒、工臧。【魏右嗣鼎】

周赧王二十六年、秦昭襄王十八年、鲁湣公十四年【公元前289年】

十八年,攻蒲阪。【秦简编年记】

错攻垣、河雍,决桥取之。【史记.秦本纪】

秦客卿错击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史记.六国年表】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馀。【史记.穰侯列传】

约本年,苏秦得孟尝君相助,相齐。游说诸侯合纵抗秦。

燕之兴也,苏秦在齐。【孙子兵法.用间】

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说苑.尊贤】

苏秦相齐,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之以駃騠。【新序.杂事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燕王谓苏秦曰:“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苏秦对曰:“周埊贱媒,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然而周之俗不自为取妻。且夫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顺而无败,售而不弊者,唯媒而已矣。且事非权不立,非势不成。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者耳。”王曰:“善矣。”【战国策.燕策一】

赵疑燕而不攻齐,王使襄安君东,以便事也。【战国纵横家书.四】

襄安君其鈚。【襄安君鈚】

襄安君其鈚。贰斛酒,乐。【襄安君壶】

奉阳君告朱讙与赵足曰:'齐王使共王曰令说曰:“必不反韩珉”,今召之矣。“必不任苏子以事”,今封而相之。“令不合燕”,今以燕为上交。吾所恃者顺也,今其言变有甚于其父。顺始与苏子为雠,见之知无厉,今贤之两之,已矣,吾无齐矣!’

奉阳君之怒甚矣。如齐王王之不信赵,而小人奉阳君也,因是而倍之。不以今时大纷之,解而复合,则后不可奈何也。故齐、赵之合苟可循也,死不足以为臣患,逃不足以为臣耻,为诸侯不足以为臣荣,被发自漆为厉不足以为臣辱。然而臣有患也,臣死而齐、赵不循,恶交分于臣也,而后相效,是臣之患也。若臣死而必相攻也,臣必勉之而求死焉。尧、舜之贤而死,禹、汤之知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乌获之力而死,生之物固有不死者乎?在必然之物,以成所欲,王何疑焉?

臣以为不若逃而去之。臣以韩、魏循自齐,而为之取秦,深结赵以劲之,如是则近于相攻,臣虽为之累燕?奉阳君告朱讙曰:'苏子怒于燕王之不以吾故弗予相又不予卿也,殆无燕矣。’其疑至于此,故臣虽为之不累燕,又不欲王。伊尹再逃汤而之桀,再逃桀而之汤,果与鸣条之战,而以汤为天子。伍子胥逃楚而之吴,果与伯举之战,而报其父之雠。今臣逃而纷齐、赵,始可著于《春秋》。且举大事者孰不逃?桓公之难,管仲逃于鲁;阳虎之难,孔子逃于卫;张仪逃于楚;白珪逃于秦;望诸相中山也使赵,赵劫之求埊,望诸攻关而出逃;外孙之难,薛公释戴逃出于关,三晋称以为士。故举大事,逃不足以为辱矣。”卒绝齐于赵,赵合于燕以攻齐,败之。【战国策.燕策二】

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苏秦在燕,因为苏秦谓奉阳君曰:“齐、燕离则赵重,齐、燕合则赵轻。今君之齐,非赵之利也,臣窃为君不取也。”奉阳君曰:“何吾合燕于齐?”对曰:“夫制于燕者苏子也,而燕弱国也,东不如齐,西不如赵,岂能东无齐、西无赵哉?而君甚不善苏秦,苏秦能抱弱燕而孤于天下哉?是驱燕而使合于齐也。且燕亡国之余也。其以权立,以重外,以事贵。故为君计,善苏秦则取,不善亦取之,以疑燕、齐。燕,齐疑,则赵重矣。齐王疑苏秦,则君多资。”奉阳君曰:“善。”乃使与苏秦结交。【战国策.燕策一】

赵惠文王十年,娶齐愍王女儿,是为威后。【东周列国志】

苏厉为周冣谓苏秦曰:“君不如令王听冣以地合于魏,赵故必怒,合于齐。是君以合齐与强楚。吏产子君,若欲因冣之事,则合齐者,君也;割地者,冣也。”【战国策.东周策】

约本年,白圭卒,周冣相魏。

鲁连先生见孟尝君杏店堂之门,孟尝君曰:“吾闻先生有势数,可得闻乎?”连曰:“势数者,譬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彼可举,然后举之,所谓势数。”【艺文类聚.63】、【太平御览.184】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猕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用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战国策.齐策三】

鲁仲连谓孟尝君:“君好士也。雍门养椒亦,阳得子养,饮食、衣裘与之同之,皆得其死。今君之家富于二公,而士未有为君尽游者也。”君曰:“文不得是二人故也。使文得二人者,岂独不得尽?”对曰:“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者,岂有骐麟、騄耳哉?后宫十妃,皆衣缟、纻,食梁、肉,岂有毛廧、西施哉?色与马取于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故曰:'君之好士未也。’”【战国策.齐策四】

孟子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周正建子,改朔不改月也。寿八十四岁,以冬至日终。【孟子年谱】

孟子卒于冬至之日,邹人因哭孟子而废贺冬之礼,遂以成俗。【重纂三迁志.杂志】

四基山,在云山东南。顶有石,其状如基,其数有四,故名。山之西麓,孟子墓在焉。【邹县志】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告子下】

约本年,公孙龙离魏归赵。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为坚白之论,假物取譬,谓白马为非马。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人不能屈。后乘白马,无符传,欲出关,关吏不听。此虚言难以夺实也。【新论.离事】

公孙龙度关,关司禁曰:“马不得过。”公孙龙曰:“我马白,非马。”遂过。【公孙龙子.白马注】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为坚白之论,假物取譬,谓白马为非马。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太平御览.464】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孙龙子.迹府】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曰:有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如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 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天下无马可乎?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 马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黑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业。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与马也;异黄马与马,是以黄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辞也。以“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以白马为有马耳。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白马”也。以“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

公孙龙有言:'论之为道辩,故不可以不属意,属意相宽,相宽其归争,争而不让,则入于鄙’。【盐铁论.箴石】

公孙龙折辩抗辞,别同异,离坚白,不可与众同道也。【淮南子.齐俗训】

公孙龙粲于辞而贸名。【淮南子.诠言训】

公孙龙诡辞数万。盖其持论雄瞻,实足以耸动天下。【扬子.法言】

十八年,漆工师朐、丞巨造,工正,上郡武库。【十八年漆工戈】

七年,九月,府啬夫职,冶吏翟校之,大半斗一镒,少半镒。十三斗一升。【韩安邑下官钟】

(0)

相关推荐

  • 战国 181 不可同日而语——苏秦一不小心发明好几个成语

    继续为您讲苏秦的故事,我们常说,一个不同身份的人讲话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一句话,有一句说上1000句,那是文学家,这叫文采:有一句,只能说100句的,那叫演说家这叫口才:有一句说十句的,这叫老师, ...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二十七)秦楚并世称雄

    楚国在春秋时代,就是天下四强之一:而且还是仅次于晋国的,天下第二强国. 整个春秋时代,楚国就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春秋时代,灭国最多的国家,就是楚国,没有之一. 吴国崛起后,因为晋 ...

  • 春秋纪(秋)二十七

    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 春,鲁穆叔(叔孙豹)如晋.[公羊传].[穀梁传] 范宣子(士匄)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 ...

  • 战国纪(春)一(周贞定王元年、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

    周贞定王元年.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 春,越王勾践使舌庸来聘鲁,且言邾田,封于骀上. 春,越王勾践使后庸来聘鲁,且言归骀上之田于邾.[大事记.一] 二月,鲁哀公及越后庸盟于平阳.[大事记.一 ...

  • 战国纪(秋)一(周显王二十五、秦孝公十八年、鲁康公九年【公元前344年】)

    周显王二十五.秦孝公十八年.鲁康公九年[公元前344年] 赵攻齐,拔高唐.[史记.赵世家] 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qu ...

  • 战国纪(秋)十二

    周慎靓王六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年.鲁平公八年[公元前315年] 春,韩宣惠王使韩辰归魏晋阳及向.[史记.韩世家] 二月,魏城晋阳.向.更名晋阳为河壅,向为高平.[古本竹书纪年].[史记.赵世家集解].[ ...

  • 战国纪(秋)二十

    周赧王十五年.秦昭襄王七年.鲁湣公三年[公元前300年] 日有食之,既.[史记.六国年表] 秦昭襄王封其子绾为蜀侯.[华阳国志.蜀志] 拔新城.[史记.秦本纪] 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楚将 ...

  • 战国纪(秋)二十一

    周赧王十六年.秦昭襄王八年.鲁湣公四年[公元前299年] 魏公子劲,韩公子辰为诸侯.[史记.秦本纪] 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地也,手受大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国虽大 ...

  • 战国纪(秋)二十三

    周赧王十八年.秦昭襄王十年.鲁湣公六年[公元前297年] 三国隘秦,西周令其相之秦,以秦之轻也,留其行.有人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遂见秦王曰:'请谓王听东方之处 ...

  • 战国纪(秋)二十四

    周赧王二十年.秦昭襄王十二年.鲁湣公八年[公元前295年] 韩相公仲侈使韩珉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韩珉在唐,公仲侈死.韩珉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珉.'韩辰曰:'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