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边的卡夫卡》后感
《海边的卡夫卡》是我看的第二部村上春树的长篇,比看第一部《刺杀骑士团长》要习惯得多,想来这就是他的风格,游走在现实与幻想之间。一开始我总有个疑问,为什么能够这样,读者们也能接受?直到后来看到这样一句话,小说就应当有小说本身的逻辑。小说就是小说,并非现实,那么自然就会出现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的现象,那是作者独立创造的世界。
无论是《刺杀骑士团长》中在梦中让妻子怀孕,还是在《海边的卡夫卡》中,隔空杀父,抑或是走到生与死的边界。在村上春树的小说里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本书从头至尾,一章隔一章的,诉说着两条平行线,起初看似乎很难联系到一起。一边是一个离家出走的15岁叛逆少年,一边是一个60多岁能够与猫说话的怪异老人。可戏剧性的是,即便他们两个从头至尾都没有遇见过,可是他们的故事却慢慢交织在了一起。
先说15岁的叛逆少年,4岁时母亲就带着姐姐离开了他和父亲,在他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被爱,比起同样离家出走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个孩子,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承受了太多,他也通过潜意识告诉自己,要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15岁少年。他恐怕原本也不知道去哪里,可冥冥中,他就是想要问问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当时要抛弃他,没有带他一起离开,让他承受了这么大的痛苦。而父亲几乎可以说是对他不闻不问,甚至还告诉他,这个少年注定是要杀父奸母奸姐(故事也确实如是)。这名少年走上的是寻找自我的旅程,终于原本已经不愿意再回到现实的他,寻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
再看60多岁的怪异老头,其实原本他也是个成绩优异,聪明的孩子。可是有一次在郊外采蘑菇时突然晕倒,昏迷两周之后再醒来,成为了脑袋不好使的人,也不认字,最后只能靠领救济金生活,一直活到了退休,不过在他从昏迷中苏醒之后。他有了一项特殊的能力,就是可以和猫进行对话,也因此找猫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贴补他的生活。而他的故事也正是从找猫开始的。他也一直在寻找自我,希望能变成普通的自己,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安详的死去。
感觉村上确实是一个写起作品来十分随心所欲的作家,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把他们糅杂在一个故事里,不管多么荒诞,只要是能好好把想要表达得表达出来就行。在书中有一些人物都是品牌的名字,像是肯德基上校山德斯、酒的品牌强尼沃克,还有主人公的名字田村卡夫卡。
我在他的故事里,看到了他对于战争的讽刺,对于音乐的热爱,对于阅读的青睐,也有对生活的向往……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自我洗涤的过程,有些自己就能慢慢领悟,而有些需要他人的提点才能做到,也有需要不断地呵护才能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令人记忆尤新,“只要活着,我就是什么,自然而然。可是不知何时情况变了,我因为活着而什么也不是了。莫名其妙。人不是为了活着才生下来的么?对吧?然而越活我越没了内存,好像成了空空的外壳。往下说不定越活就越成为没有价值的空壳人。而这是不对头的,事情不应这么离奇。”
曾经的我们,不管做什么,只要活着,我就是我。可是逐渐地,因为环境的影响,因为生活的压力,因为身边人的安排……我们似乎慢慢在丧失自己的灵魂,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认为的自己,虽是不情不愿的,可也变成了行尸走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村上的故事,似乎在鼓励我们,不管是行将就木的老人,是已知天命的中年,是不知未来的青年,还是懵懂的少年,寻找独立自我的过程永远都不晚。
正因为不能称心如意,人世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