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与下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是中医治疗的八种基本方法。由于病因、病程发展阶段、病变部位等的不同,在具体运用上又有所补充。在这些基本方法下,再细分为许多具体的治法。今天先讲汗法和下法。
汗法,就是通常说的解表法,是运用解表发汗的药物组合成方,使病人发汗或微微发汗来解散表邪。
因此,汗法的适应证主要为具有表证的以下各种疾病:
(一)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如感冒、流行性感冒;
(二)疮疡、痈肿;
(三)风湿痹痛;
(四)水肿,尤其是颜面部浮肿明显的,如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等。
由于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汗法又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二种:
(一)辛温解表:主要由药性辛温的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葱白、羌活、防风等组成方剂,多具有抗菌、兴奋刺激人体功能的作用。
主要用于:
1.感染性疾病早期,恶寒重、发热轻、不渴,苔白、脉浮紧等表寒证。又根据虚、实的不同,分别用药。出现多汗的表虚证用桂枝汤;出现无汗的表实证,用麻黄汤。
2.风湿痹痛,如果关节没有发热的,也可以用辛温解表法,如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
3.面部浮肿,如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初期,具有恶寒、发热的,也是用辛温解表治疗,如用越婢汤(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
运用辛温解表药,要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寒冷地区,多用麻黄汤;温暖地区,多用葱豉汤;冬季多用麻黄,夏季多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主要由味辛性凉的解表药如薄荷、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等组成方剂,多具有抗菌、退热作用。
用于感染性疾病早期,人体受外邪侵犯后,出现发热、微恶寒;口渴、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表热证,方如桑菊饮,银翘散等。
汗法治疗作用的主要原理可能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促进汗腺分泌功能及血管舒张反应,以利于祛除病邪,其中可能包括排泄毒素、中和毒素、抑制细菌,以及加强身体吞噬细菌的防御功能等方面。
(二)通过发汗和周围血管扩张,以发散体温,而起退热作用。
(三)改善全身和局部的循环功能,促进代谢废物的排泄和局部炎症的吸收。
(四)通过发汗与全身循环的加强,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等作用,以排除体内潴留的水分。
应用解表法要注意这几点:
(一)只适用于表证;如病情发展,已经属于半表半里证或者是里证,身体各系统器官出现严重衰竭,则不属于解表法的应用范围。
(二)下列情况不适宜用解表法:
1.剧烈呕吐或腹泻后。
2.疮疡已溃破,或容易患疮疡的病人。
3.平日容易出汗,或有出血倾向的病人。
但如上述情况确兼有表证,必须解表时,应该与益气、滋阴、养血等方法配合使用。至于心力衰竭或极度虚弱的患者,更不能解表法。
4.夏季天气较炎热,容易出汗,对辛温解表药,也要慎重应用。
下法
下法是运用攻下、润下、峻下逐水、驱虫等药物组合成方,用以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和寄生虫,消除体内异常的水液潴留的一种方法。又分寒下、温下、润下、逐水、驱虫等五种。
(一)寒下:本法以性味苦寒或咸寒的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为主,配合行气药(其中包括健胃、驱气等作用),如枳实、厚朴等组成方剂。
临床上多应用于:
1. 感染性疾病的中期或极期,有大便燥结、舌苔黄,表现热在气分的证候。
2. 痢疾初期,腹痛或腹胀,有里急后重。痢疾用泻下的方法治疗,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 食物或药物中毒。
4.结膜炎、脑充血、肺出血、鼻出血等病症,用泻下法以缓解上部充血,这是“上病下取”的方法。
根据泻下作用的强弱,又分为峻下、轻下和缓下。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属缓下,属于轻泻剂;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属于轻下,泻下作用及抗菌作用比调胃承气汤强;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属于峻下,泻下作用及抗菌作用更强。可根据病情及身体情况,考虑选用。
寒下法治疗作用的原理可能是:
1.排除肠内异常代谢产物、细菌及毒素,以及其他毒物等。
2.通过刺激胃肠道蠕动,诱导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流向腹部,以减轻或消除脑部、肺部、眼结膜的充血和炎症。
3.某些寒下剂还有抗菌作用、比如大黄、黄连。
寒下法只适用于表证已解,病情已进一步发展成为里证,表现胃肠道功能障碍,大便秘结的病人。
如果表证未解,而病情已传入里,出现大便秘结的,则须用表里同治的方法。如表证未解,又没有出现大便秘结等里证证候的,则不宜使用。
寒下法是一种攻邪的方法,应用时,达到治疗效果后就要停药,不宜过量。如果病人身体虚弱,而病情较重,又表现大便秘结等胃肠功能障碍,须用下法来治疗的正虚邪实的病人,则须补气药和泻下药同用,如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当归、党参)。
由于高热消耗体内津液,以致身体水分不足,大便秘结的,则应泻下药和养阴清热药并用,如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黄、大黄、芒硝)、承气养营汤(知母、当归、白芍、生地黄、大黄、枳实、厚朴)。
对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不宜使用;孕妇及月经期间则须慎用。
(三)温下:以味辛性温的药(如制附子、干姜等)为主,适当配合泻下药(如大黄等)组成方剂,具有加强血液循环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以及泻下的作用。
临床上多应用于脾肾阳虚,冷积阻于肠胃的证候。表现手足冰冷、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减慢、出现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如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在温阳攻下的同时,如加入甘温益气的药物,则更能发挥温下的作用,如温脾汤(大黄、制附子、干姜、党参、甘草)。
(三)润下:以润肠药(如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等)和泻下药组成方剂,具有润滑肠道和粪便而促进泻下的作用。温润而不攻下,性能较为缓和。多用于病后、产后、年老体弱所致的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痔疮病人的大便秘结等,如麻子仁丸(麻子仁、杏仁、枳实、大黄、厚朴、白芍)。年老、身体虚弱,有阳虚表现,胃肠功能减弱的,则须用温肾润肠行气的药,如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四)逐水:以峻下逐水的药物如牵牛子、芫花、甘遂、大戟等组成方药,通过比较剧烈的泻下作用,由肠道排出体内的大量水分以治疗水肿。多用于有胸积水、腹水而体质较好的病人。如身体较弱的,则须釆用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的方法。
(0)

相关推荐

  • 学习伤寒杂病论中医思维1,2

    上海的一名老中医在视频上说,现在的中医药已经名存实亡了.即使掌握了中医的辨证施治之法,但药是假的,你如何能看的好病?即使神医在世,也治不好病,因为药都是假的,要不然就是不是地道药材.不按照地方产什么药 ...

  • 非表证用汗法:湿温

    作者/沈敏南 程钟龄<医学心悟>载:"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脉息浮,此表也".中医学教材<中医学基础>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 ...

  • 便秘的克星——承气汤

    没术语,无黑话,简单说明<伤寒论> 学中医,用中医,为家人建起健康防线 关注「达叔聊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北京入门班线下首期课程预报名 满十人即开课 线下课程主要为理论.医案 ...

  • 和我一起读伤寒九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青龙按:这条主要说明桂枝汤主要解肌祛风,脉浮弱说明邪气微,如果脉浮紧肯定邪气盛:根据情况,所以强调宜桂枝汤,商量口气. 43,太阳病,下之微喘, ...

  • 中医药知识宣传——表邪、表证、解表法、解表药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1.表邪,即在表的邪气.外感六淫之邪,多从口鼻或皮毛侵入,其停留于浅表部位时称表邪. 2.表证:所谓"表"是指肌表,表证是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 ...

  •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7)|《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意义探析

    本次新媒体征文大赛系列活动由光明日报教育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承办,北京龙诚自然科学研究院.山西昂生医药集团张仲景学院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协办. 长期以来,对于 ...

  • (1)曹颖甫处方用药“八法”中好用补法、汗法、下法、温法

    结论:(1)曹颖甫处方用药"八法"中好用补法.汗法.下法.温法;脏腑经络辨证重视肺.脾.胃. (2)曹颖甫好用经方善用经方.(3)曹颖甫对仲景之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创新.(4)曹 ...

  • 很多发热便秘案例通过汗法、下法不能解决的原因是没有想到瘀血———瘀在血室

    瘀在血室 便秘可没有那么简单,除了以上讲过的以外,还有瘀血在血室引起的便秘,还有脾胃的功能失调引起的便秘,还有水火有郁引起的便秘.我们先看看瘀血在血室引起的便秘是怎么回事?关于血室的概念,前面已经提到 ...

  • 汗法下法利法清法养法搞定多种皮肤病一一防风通圣丸

    中国有很多方子,有的方子很出名,但口碑并不好,比如六味地黄丸,几乎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吃错了,这个药只适合单纯肾阴虚的人吃,肾阳虚或者阴阳两虚的人吃了自然适得其反,于是就抱怨中药一点用都没有,甚至还会骂 ...

  • 【中医“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

    [中医"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关注健康,持续分享,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中医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通过最基本的望.闻.问.切采集病史资料, ...

  • 汗法下法利法清法养法,五种方法强强联合搞定多种皮肤病,此方值一万个赞

    中国有很多方子,有的方子很出名,但口碑并不好,比如六味地黄丸,几乎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吃错了,这个药只适合单纯肾阴虚的人吃,肾阳虚或者阴阳两虚的人吃了自然适得其反,于是就抱怨中药一点用都没有,甚至还会骂 ...

  • 《伤寒论》汗法十一则浅析

    作者/徐宗裔 汗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表证.<伤寒论>中以阴阳六经辨证论治,太阳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病是邪在表,以发汗解表为正法,故治则中推汗法为首法,即<素问·阴阳应象 ...

  • 古中医治病之“八法”汗法—发汗、解肌、透...

    古中医治病之"八法" 汗法-发汗.解肌.透疹--麻黄汤 吐法-催吐-瓜蒂.藜芦 清法-治疗里热诸证-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 下法-用于通利大便--大承气汤 温法-治疗里寒诸证-附子 ...

  • 补药一堆,不如出汗一次,这6招微汗法,给身体一次“大扫除”!

    夏天到了,不断上升的温度,每天都在考验着我们走出家门时的勇气. 很多人为了不出汗.少出汗,想方设法地不出门.不活动,甚至一整天待在屋里吹空调. 殊不知,平时出汗少,疾病容易找!夏天出点汗,其实是大自然 ...

  • 发汗的几大要点我们汗法几大要点:第一,我...

    发汗的几大要点 我们汗法几大要点:第一,我们发汗的体位,要侧身躺,不能平卧.一侧出汗多了,另一侧翻上来:第二,发汗要发到什么程度?我们要发小汗,发微汗.发多长时间?桂枝汤方后注中说"令一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