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秋
在一望无垠的家乡平原,乡间有立秋之日“啃秋”的习俗,以此表达“啃下酷夏,迎接爽秋”的祈愿。
啃秋要啃的,首先是西瓜。在我的故乡,立秋那天中午,烈日炎炎,蝉声如织。街头上,有瓜贩在卖西瓜。他们用毛驴车拉着西瓜,进村后选个浓荫处,先挑出个儿大、皮薄、用手一拍嘭嘭响的熟透的瓜,拿出切西瓜专用的刀,拦腰一切,嘿!沙瓤黑籽。卖瓜人再利落地把西瓜切成若干小条块,扯开嗓子吆喝道:“沙瓤西瓜,啃秋败火!”这一声吆喝,便会唤出一街筒子人来,把瓜摊围了。
我儿时,乡亲们日子偏紧,没有买囫囵西瓜的,大都是一户人家花一、两角钱,买上两、三片西瓜,让老人和孩子啃秋应节令。手头没有钱的,就用鸡蛋换,一个鸡蛋换一片西瓜,换来了老人满脸的笑纹和孩子欢快的笑声。
此时,头上绿叶,脚下树荫,耳旁蝉声,配上红瓤黑籽的西瓜和人们的欢声笑语,以及老汉的旱烟袋、老婆婆的蒲扇、小儿啃西瓜时流到肚皮上的红色瓜汁,还有身边的鸡鸭和柴火狗,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啃秋图。不论何时想起来,都是一份幸福的记忆。
街头有卖西瓜的,而在为数不多的瓜园里,更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因为是在野外,尽管骄阳似火,仍有习习微风。瓜园的井台上,有一、两棵密枝浓叶的树,除了蝉鸣,还有黄鹂婉转的叫声。在树荫里,戴着捂眼布的毛驴在拉动水车。井台上如绿毡子一样的蓑草上,摆着切开的西瓜,有敞开汗襟的男人们在啃瓜,他们大都是瓜主的好友和街坊邻居。流着水的垄沟里,还泡着几个大西瓜。立秋日用西瓜招待众乡邻一道啃秋,倒也其乐融融。
在乡下,用来啃秋的并非只有西瓜。因为,立秋这个时节,大田里能够啃的东西还有很多种,最普遍的当属玉米棒子和山药了。此时的玉米棒子刚刚灌满浆,嫩的用指甲一掐就会流出白白的浆汁来。这些东西不稀缺,家家自留地里有。
在这天早晨,农人就会指使孩子到自家地里去掰上一竹篮棒子。回家后,剥去皮,当娘的做饭时就放到箅子上把它蒸熟,也有放到锅里煮熟的。早饭的主食就是这些棒子了,因为是刚从大田里掰回来的新鲜棒子,新粮的味道特别香,大人孩子都喜欢啃。
一家人一边啃,上了年岁的老人就一边念叨:“啃啃秋,痱子丢。”意思是啃了秋,就不会起秋痱子。我们这些孩子则会高兴地唱道:“立秋啃棒子,长成大胖子。”
孩子们还有一啃,就是把掰了棒子的玉米秸秆当甘蔗啃,边啃边嚼边吸,甜丝丝的,于是就有儿歌唱道:“二四六,一三五,立秋来了赶大暑。玉米秸,像甘蔗,一辈子不愁吃和喝。啃啃啃,咬咬咬,半夜不往茅房跑。”说的是啃了秋就不会闹腹泻,有保健作用。
乡间有句俗话:“茄子立秋肉,山药地里金。”意思是说立秋时节,茄子长老了,咬起来似吃肉,而山药也长到一定的程度了,此时若挖出来煮了吃,它的瓤金黄金黄的。所以,啃秋离不开啃茄子和山药。因为这两种东西都能够生吃,用它们啃秋就方便许多。这天走在乡间的土路上,你会看到农人在田埂或地头啃食这两样东西。
茄子是长在菜园的茄子棵子上,一眼就望见了。捡个儿大的、皮紫发黑的摘,摘下后,如果附近有浇园的,就用水洗一洗;没有浇园的,干脆用手抹一下就啃。啃时如果菜园里有大葱,用葱搭配着啃那就更来劲。
而山药则是长在土里的,这就需要把它的蔓子拨开,如果哪棵秧子下面的土裂开的口子大,就说明它结的果实大。把山药从土里用手抠出来后,用牙齿把皮啃去,就可以放开腮帮子大嚼特嚼了,正是“立秋时节民俗多,啃秋咬秋乐呵呵。莫道农家重旧俗,欢声笑语一笸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