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痰饮】

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人体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痰,古作淡,淡与澹通,形容水的淡荡流动;饮,水也,亦称为“淡饮”、“流饮”。痰饮依据其停留部位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饮停胃肠为痰饮;饮流胁下为悬饮;溢于肢体为溢饮;支撑胸肺为支饮。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扩张、胃肠功能紊乱、幽门梗阻、肾炎水肿等疾病可按本病辨证论治。诊断依据

1、痰饮以胃中有振水音,消瘦,呕吐清水痰涎,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悬饮以咳唾引痛,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脉弦或沉弦滑为辨证要点。

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水肿,恶寒,无汗,苔白,脉弦紧为诊断要点。

4、支饮以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水肿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病位: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肾三脏,涉及心、肝、三焦,关键在脾,而在不同的证类中病位各有侧重。

(2)辨病性:病变性质总属阳虚阴盛,运化转输失调,因虚致实,为本虚标实之候。

(3)辨病所a.痰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饮留胃肠。b.悬饮:咳逆胸满,痰多白沫,面浮跗肿,苔白滑。水流胁下。c.溢饮:身体疼痛或沉重,体表水肿,无汗,喘。饮溢肢体。d.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平卧,其形如肿。支撑胸肺。

2、治疗原则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由于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

3、分证论治

(1)痰饮

a.脾阳虚弱

【证候】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背寒,呕吐清水痰涎,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治法】温脾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桂枝10g,甘草6g,白术12g,茯苓15g,半夏10g,生姜6g。

b.饮留胃肠

【证候】心下痞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痞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治法】攻下逐饮。

【方药】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水饮在胃者药用甘遂1g,半夏10g,白芍12g,蜂蜜20到30g。水饮在肠者药用大黄10g,葶苈子10g,防己10g,椒目6g。

(2)悬饮

a.邪犯胸肺

【证候】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宣利。

【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瓜蒌仁、枳壳各10g,桔梗6g,杏仁10g,青皮6g,甘草3g。

b.饮停胸胁

【证候】咳唾引痛,但胸胁痛势较初期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偏侧胸廓隆起,舌苔薄白腻,脉沉弦或弦滑。

【治法】逐水祛饮。

【方药】椒目瓜蒌汤加减。川椒目6g,瓜蒌15g,葶苈子、桑白皮、半夏、茯苓各10g,橘红6g,苏子10g,车前子15g,白芥子10g,泽泻10g。

若体状证实,积饮量多者,可服十枣汤。药用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服0.3到3.0g,用大枣10枚煎汤,空腹送服,根据病情需要和体质情况,1到4天服1次,可连服5到6次。

c.络气不和

【证候】胸胁疼痛,胸闷不舒,胸痛如灼,或感刺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天阴时更为明显,舌苔薄,舌质黯,脉弦。

【治法】理气和络。

【方药】香附旋覆花汤加减。药用旋覆花、苏子、杏仁、半夏各10g,薏苡仁、茯苓各15g,香附、陈皮各6g。

d.阴虚内热

【证候】咳呛时作,吐少量黏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白皮、地骨皮各10g,甘草6g,鳖甲15g,功劳叶15g。

(3)溢饮

【证候】四肢沉重或关节疼痛,甚则肢体微肿,无汗恶寒,口不渴,或兼见咳喘,苔白,脉弦。

【治法】解表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药用麻黄6到9g,桂枝、白芍各10g,甘草6g,细辛3g,半夏10g,五味子6g。

(4)支饮

【证候】咳喘胸满,咳逆倚息,气短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痰白如沫量多,久咳则面目水肿,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肺化饮,下气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药用麻黄6到9g,桂枝10g,细辛3g,半夏10g,干姜10g,五味子6g。

(5)饮退正虚

【证候】喘促动则为甚,气短,痰多,食少,胸闷,形寒肢冷,神疲,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苔白润或灰腻,舌质胖大,脉沉细兼滑。

【治法】温补脾肾,兼化水饮。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桂枝6g,附子10g,熟地黄、山药、茯苓各15g,山萸肉、丹皮、泽泻、白术各10g,甘草6g。

4、针灸疗法

(1)痰饮病:主穴水分、三阴交、阴陵泉、丰隆。配穴气海,肺俞,脾俞,肾俞。若腹胀,肠鸣,腹泻配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

(2)痰饮犯肺:主穴定喘、风门、肺俞、合谷、中脘、丰隆等穴。针用泻法。

(3)痰饮凌心:主穴内关、间使、少府、中脘、足三里。针用补法。

(4)痰浊中阻: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丰隆、隐白、三阴交、脾俞、胃俞。

针用平补平泻法。

(0)

相关推荐

  • 【中医与临床】久咳久嗽辨证论治八法

    久咳久嗽辨证论治八法 辽宁省岫岩县中医院  王春溢等 慢性咳嗽在中医学中属"久咳""久嗽"范畴.各家分型辨证论治各有观点,笔者根据临床表现和经验,运用中医辨证施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颈椎病】

    颈椎病 一.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临床上分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崩漏】

    崩漏 一.概念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多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其要咨询以往的月经周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 一.概念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阶段,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暴盲】

    暴盲 暴盲是由视衣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骤下降或失明的内障眼病.多见于西医的许多急性视力障碍性眼底病,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等.属眼科急症之一,对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是因津液输布失调或血溢络外,导致患眼视正直之物如弯曲之状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黄斑部疾病.系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多见于20到45岁的青壮年健康男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云雾移睛(眼科)】

    云雾移睛 云雾移睛是因神膏为邪所乘,浑浊不清所致,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者视物昏蒙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玻璃体浑浊.本证可由多种内障眼疾引起,病因复杂,涉及面广,预后随内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圆翳内障(眼科)】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是因高年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所致晶珠浑浊,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翳障,视力障碍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呈双侧性,但两眼的发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喘证】

    喘证 一.概念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证.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哮病】

    哮病 一.概念 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致肺失肃降,痰阻气道,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