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老告老还乡, 77岁仍在家下田种地, 朱元璋却下旨: 全家抄斩
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朝代更替的是残酷的杀戮,除了清除前朝余孽之外,还有一个时常发生的就是皇帝诛杀有功之臣。这些人大多是在“创业初期”就跟随皇帝出生入死的开国元勋,在天下太平或者是时局稳定之后,由于“功高震主”,而遭到皇帝的针对。如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收回大将的兵权,这是一种比较和平的方式。相比之下,朱元璋的手段就要狠许多。
李善长,濠州定远人,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年少时,他喜欢念书,有勇有谋。投靠朱元璋后,他成了参谋,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负责掌管军队物资的供应,深受朱元璋的信任。他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与汉朝丞相萧何比肩。然而,朱元璋大杀功臣时,他没能逃过一劫。
李善长,淮西名士,在朱元璋攻占滁州以后参加了起义军,而后十余年间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其治国理政之能在当时无人可及。
所以朱元璋建国以后便授予李善长中书省丞相之职,位列国公,朱元璋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的长子,在当时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虽然李善长很具有实权,但朱元璋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因为李善长爱权,而这人一旦有了欲望,做皇帝的就好操控了,且李善长并没有因此过于的骄纵,兢兢业业在处理国家政务的位置上干了一辈子,最后一身清明、告老还乡。
古代爵位等级是王、公、侯、伯、子、男,虽然刘伯温的功绩不在李善长之下,却只封了个伯爵,比李善长的公爵低了两级,他们的工资也不能比,刘伯温的年薪只有240石,而李善长的年薪有四千石,相差将近17倍。
除此之外,李善长的爵位和俸禄都是可以世袭的,朱元璋还赐给李善长铁券(免死金牌),李善长可用两次,他的儿子只能用一次。
李善长退休后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金钱土地朱元璋一样也没有亏待他的。而且,李善长退休前还向朱元璋推荐了自己的同乡胡惟庸,不久后,胡惟庸就代替李善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丞相。可见,朱元璋对李善长的眼光也是十分认可的。
但是,洪武十三年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宰相胡惟庸因“谋不轨”罪被株连九族,前后有三万人受牵连惨死其中。难得的是,李善长竟然没有因此获罪,而是继续过他的退休生活。
胡惟庸死后,李善长的太平日子又过了10年,直到洪武二十三年。这一年,李善长已经77岁高龄,可能真的是老糊涂了,他竟然向老朋友信国公汤和借用300士兵帮他修房舍。虽说300人并不多,但是借兵向来是朝中大忌,朱元璋得知后大为恼火,这也成为朱元璋忌惮李善长的导火索。
真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也随之而来。同年四月,李善长的亲戚丁斌获罪,李善长不顾自己已经告老还乡多年的事实贸然上疏为丁斌求情,因此引起朱元璋的强烈不满。朱元璋非但没有饶恕丁斌,反而对其严加审讯,最后在刑讯逼供下,丁斌竟然供出李善长也涉足了当年胡惟庸造反一案!
据丁斌交代,胡惟庸造反前曾去征求过李善长的意见,而李善长的回答是:“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如此看来,李善长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胡惟庸造反一事,但他也是事先知情的。知情不报也是死罪。于是,朱元璋将李善长一家70余人全部诛杀,丹书铁券唯一免不了的就是谋反之罪。这就是李善长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