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厨神”的伟大发明

小编导读

日本伤寒泰斗大冢敬节曾说:“《伤寒论》是世界最高的论述治疗学的古典医籍。”并说:“汉方医学实际上是很了不起的高级临床医学。”近代日本伤寒学派从生理病理入手解读伤寒,简化清晰了中医治病的过程。

桂枝汤:一个厨子的伟大发明

首先来看一下桂枝汤的组成:

桂枝15g  芍药15g  生姜10g 

甘草15g  大枣12枚   热粥1碗

明眼人一看就知,这个方子跟吃有很大关系,生姜是厨房不可或缺之物,大枣是煮粥调剂佳品,而桂枝,据说汉代就是肉桂,炖肉用的。是不是极像郭冬临代言的江中牌健胃消食片的广告?

中医教科书上第一个方子就是这个桂枝汤,看似平淡无奇,可它却被尊奉为“万方之祖”。是仅仅因为它时代久远就荣获此殊荣?No!这样说就太小看它了,由它衍化而来的方子光在《伤寒论》中就有20多个,占了1/5,其家族可谓势力庞大,背景深厚,这是《伤寒》书中其他任何一个类方都无法比拟的。

如果深问一句,桂枝家族咋就这么深得仲景厚爱,一下子衍化了这么多方子?这就是重点了,仲景用四个字以概括:调和营卫

营卫就是阴阳。阴阳乃一身之根本,阴阳一偏则病,一离则死。

看到了吧,桂枝汤可以调和人体阴阳,使之保持平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轻态、保健品”。由此就知道,医圣张仲景为啥可着劲宣传这桂枝汤。

但这个方子的创立者并不是张仲景, 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商朝宰相——伊尹。相传他早年在宫中给皇族做饭,对食物的性味功效深有研究,一不小心就研发出这个“万方之祖”,流传了几千年而不衰,至今没人敢抢它第一把交椅的位子。

看《伤寒论》原文可知,这个方子主治主要就是:发热、恶寒、出汗。如果再精简一下,就是:出汗、发热。为什么这样精简?因为一般情况下,人出了汗,风一吹就会感到特凉爽,恶寒是因为汗出,也可以说是汗液蒸发带走热量的原因。所以一简略可不就是出汗、发热吗?!

出汗发热就提示人身体生病了。为何这样说呢?按照生活经验,人体在出汗之后身体会发凉,毕竟汗液蒸发后带着一些热量散失了,不应该再发热了。可生病之后,虽然出了汗,可身体依旧发热。这是怎么回事呢?在这里不妨引用《黄帝内经》中一段妙论以说明问题:

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今汗出而复热者,是邪胜也

解释一下,就是说,人体生病后出汗,是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做斗争,正邪一斗争就会出汗。那么怎么判断谁赢了呢?如果出汗之后,体温降下来恢复正常,则是正气胜利。如果出汗之后体温依旧很高,这就是邪气胜利。

桂枝汤对应的症状就是这样,得了外感,一直出汗,但体温却降不下来,这说明正气不足以驱邪。汗液一直往外流,邪气却赶不走,长期下去,人哪有那么多汗液往外淌!这可都是“血汗钱”啊,流汗就是在流血,流血就是在流精。

汗长流不断,人就越来越虚,这种情况下只能补养,通过调动脾胃的消化来制造更多“精”,“精”自动会转化成汗。以此开源,这不就是填补亏空的好方法吗。桂枝汤就是暗合了其间的诀窍:利用桂枝、生姜的辛温增强胃动力;利用大枣甘草的甜味来补脾;利用芍药、米粥滋养津液。脾胃健运,化生源源不断,正气就强盛,驱邪就有力。

胡希恕老先生就用八个字概括了桂枝汤的作用:安中养液,发汗解表

下面是日本伤寒名家大冢敬节使用桂枝汤的一些感悟:

*桂枝汤有强壮作用。古人认为它有改善气血循环、调和阴阳的作用。名古屋玄医经常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减应用于各种疾病。他认为疾病是由于阴阳不调和引起的,所以宜于用桂枝杨来调和。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第一个出现的方剂,用于具有头痛、发热、恶寒等症状,且脉象浮弱者。在《伤寒论》中,出现这些症状称为有表证。

*桂枝汤常用语感冒初起,但有时也用于长期有发热,恶寒症状而无其他明显异常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