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皮肤病体会

除湿胃苓汤由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组成。五味消毒饮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组成。均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二方具有清利湿热、解毒消炎功效,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对于某些湿热蕴结化毒所致皮肤病变,以此化裁治之,获效非常显著,举案例如下。
  痤疮
  刘某,男,23岁,2002年5月24日初诊。颜面、胸背部发生较密集的粟粒、高梁粒大小红色炎性丘疹,部分皮疹顶部附脓点、脓疱,触之有灼热感,伴有较多油性皮脂溢出已两年余。几家医院诊为寻常痤疮,予数种西药内服,外用复方硫黄洗剂、新肤螨灵霜、痤疮平等,皮损消退不明显。患者现口腻口黏,渴不欲饮,纳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濡数。证属湿热蕴结颜面、胸背,化毒而呈红色炎性丘疹。治则:除湿清热,解毒消炎。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白术12g,苍术9g,栀子10g,赤茯苓12g,薏苡仁20g,防风6g,滑石10g,木通6g,蒲公英30g,地丁30g,银花30g,菊花9g,甘草9g,水煎服,日1剂。第3煎待凉用纱布蘸药液洗擦患处,每日3次。嘱其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服药12剂后皮损已明显开始消退,油性皮脂分泌减少,未有新的皮疹再现,口中黏腻感已轻,纳食增加,小便正常。原方去防风、木通,白术、赤茯苓减为10g,苍术减为6g,银花、蒲公英、地丁减为20g,续服12剂。
  服药后皮疹已基本消退,为巩固疗效,上方略作变更,续服6剂,后皮损全消,皮肤变平治愈。
  按  痤疮又称“肺风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云:“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本例除有较密集的红色丘疹脓疱外,又具较多油性皮脂溢出,且有口中黏腻,纳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辨为湿热蕴结化毒所发。故用苍术、赤茯苓、白术、栀子、薏苡仁、滑石等清利湿热,导湿热下行;蒲公英、地丁、银花、菊花清热解毒消炎。诸药互用,使湿热清毒解,皮疹消退。
  脓疱性细菌疹
  孔某,男,57岁,2002年9月4日初诊。双手掌、足跖起数个高梁粒大水疱,后变成黄绿色脓疱,症状时轻时重,患处常有痒觉或灼热感,反复发作3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脓疱性细菌疹,予西药注射内服,外用药不详,取效不显著。脘腹不适,纳少,口苦,口中黏腻,渴不欲饮,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辨属脾经湿热,蕴于掌跖,酿成湿热毒所发。治则:除湿清热,解毒消疹。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化裁:苍术9g,白术12g,赤茯苓12g,栀子10g,黄连10g,薏苡仁20g,木通6g,滑石10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蒲公英30g,地丁30g,银花30g,连翘10g,甘草9g,水煎服,日1剂。第3煎待温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日2次。10剂后脓疱疹趋于干涸消退,未有新疹再现,纳增,小便正常,余症俱轻。原方去黄连,苍术易为6g,白术、赤茯苓易为10g,银花、蒲公英、地丁易为20g,续服10剂后脓疱疹全消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  脓疱性细菌疹西医认为与体内存在着的化脓菌感染病灶有关,但用抗生素治疗却收效不著。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描述的窝疮相似,“此症生于指掌之中……,起黄白脓疱,痒痛无时,破津黄汁水,……”。本例始用西药治疗获效不显,辨为湿热蕴于掌跖部化为湿热毒所发。方以苍术、白术、赤茯苓、黄连、栀子、薏苡仁、滑石、木通等清脾湿热,导湿热下行;白鲜皮、地肤子祛湿止痒;蒲公英、地丁、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药证相符,故收效较好。
  带状疱疹
  武某,女,45岁,2004年8月29日初诊。左腹部、背部发生几处大小不一条状红色皮损,内有较多粟粒、绿豆大疱疹簇集分布,累累如串珠,疼痛灼热不适7天。某院诊为带状疱疹,予聚肌胞、病毒唑注射,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数日,皮疹消退较慢,仍疼痛如针刺状。脘腹不适,口苦口中黏腻,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脾胃湿热蕴于上述部位,化为湿热毒所发。治则:清脾胃湿热,解毒消疹。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苍术9g,白术12g,赤茯苓12g,栀子10g,黄连10g,薏苡仁20g,厚朴6g,板蓝根30g,蒲公英30g,地丁30g,银花30g,延胡索10g,滑石10g,木通5g,甘草9g,水煎服,日1剂。6剂后疱疹趋于消退,疼痛大减,脘腹不适、口苦、口黏腻等症状均减轻,纳增,二便正常。原方去黄连、木通,白术、赤茯苓易为10g,复服6剂后疱疹消退,疼痛消失,诸症告瘥。
  按  带状疱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蛇串疮”、“缠腰火丹”之称,神经痛是本病最典型症状特点。本例具脾胃湿热蕴结化毒的一系列症状表现,湿热不清,热毒不解,疱疹难以较快消退。因此用苍术、白术、赤茯苓、黄连、栀子、厚朴、薏苡仁健脾胃除湿热;滑石、木通、甘草导湿热下行;板蓝根、蒲公英、地丁、银花清热解毒;延胡索止痛,从而使疱疹较快消退,疼痛消失。
  足跟疮疡
  陈某,男,43岁,2006年8月24日初诊。右足部发生3处约钱币大溃疡面,皮肤色红,有时渗出黄白色黏液及分泌物,痒痛俱作3月余。在两家医院住院予数种抗生素注射、内服、外用,疮面不愈合。又经X线摄片提示,骨质未见异常,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未培养出细菌,化验空腹血糖属正常范围。现仍行走痛剧,查见患处肤色仍呈潮红肿胀,触之灼热,口苦口渴不欲饮,口中黏腻,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辨证为脾胃湿热,日久蕴结化毒而发。治则:清脾胃湿热,解毒消炎。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化裁:苍术9g,白术12g,赤茯苓12g,陈皮6g,厚朴6g,猪苓9g,泽泻9g,栀子10g,滑石10g,黄连10g,丹皮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银花30g,蒲公英30g,地丁30g,天葵子10g,甘草9g,水煎服,日1剂。外用:赤茯苓30g,薏苡仁30g,黄柏30g,泽泻30g,丹皮30g,白鲜皮30g,忍冬藤50g,白及30g,蒲公英30g,地丁30g,苦参30g,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患足,每日2次,2日用药1剂。洗后用炉甘石粉、白及粉、黄柏粉各份,高压消毒后撒扑患处,油纱条覆盖。忌食腥辣之物。
  服药7剂后,口苦口渴口中黏腻症状大减,纳食增加,二便基本正常,疮疡处肤色明显由红变淡,渗出黏液分泌物极少,痒痛肿胀症状明显减轻,疮面开始由外向内缩小,可以慢慢行走。上方去厚朴、陈皮、丹皮、黄连,入当归12g,牛膝10g,续服10剂。外用药同上。 
  服药十剂后,疮面基本愈合,灼热痒痛肿胀症状消失,纳食正常,余症俱消,行走正常。方中去苍术、白术、天葵子,银花、蒲公英、地丁减为12g,续服6剂,以巩固疗效,停外用药。3个月后随访再未发。
  按  本例足跟疮疡迁延3个月余未愈,始用抗生素治疗,取效不著,又经细菌培养、X线摄片、空腹血糖检测,均无异常,因脾主肌肉四肢,与胃相表理,据其疮疡处肤色发红、触之灼热、肿胀、渗出黄白色脓液、痒痛俱作、行走疼痛、口苦口渴、口中黏腻、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辨为脾胃湿热蕴结,日久化毒所致。故以苍术、白术、赤茯苓、陈皮、厚朴、栀子、黄连清脾胃湿热;猪苓、泽泻、滑石、甘草等导湿热下行;白鲜皮、地肤子止痒;丹皮、蒲公英、地丁、银花、天葵子清热消炎解毒;当归、牛膝引药下行,并配合外治,内服外用相结合,使湿热得清,毒邪得解,炎症消散,疮疡愈合,诸症消失,行走如常。

(0)

相关推荐

  • 脓疱疮偏方大全

    脓疱疮是指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本病常于夏秋季流行,好发于2~7岁的儿童.临床以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浅表性水疱,并迅速转变成脓疱,周围有炎性红晕闱绕,疱壁薄,破溃后露 ...

  • 治疗蛇盘疮、急性湿疹、带状疱疹、牛皮癣等湿热病症------除湿胃苓汤

    导读:除湿胃苓汤,出自<外科正宗>卷四.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脾肺二经湿热壅遏,致生火丹,作烂疼痛:缠腰火丹(俗名蛇串疮)属湿者,色黄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现 ...

  • 祛湿热的方子多,这个方子万里挑一

    湿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用上红豆薏米也可清湿热,可为什么红豆薏米又不能通治湿热? 这就和中医分了针灸,中药,拔罐等相似,湿热侵袭人体,也要分情况,比如这个来自金元名医张元素<医学启源&g ...

  • 泛发性湿疹..带状疱疹..天疱疮..健脾除湿汤..朱仁康

    3.健脾除湿汤(湿疹二号方) 苍术.炒白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桂枝各9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理湿.主治泛发性湿疹,带状疱疹(水疱型),天疱疮等.本方由除湿胃苓汤增减而 ...

  • 『古方新解』升降散合清震汤治耳鸣案

    升降散方出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由蝉蜕.僵蚕.大黄.片姜黄四味药组成,有升清降浊,清解郁热之作用.清震汤方出刘河间<河间六书>,由苍术.升麻.荷叶三味药组成,具升清降浊,清化 ...

  • 『古方新解』乌鸡白凤丸也可治疗阳痿?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 六味地黄丸 长期以来,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上一直应用于治疗各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发热等诸证.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大量临床实验,发现六 ...

  • 中医学总汇>『古方新解』苦柏汤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观察

    1994--2006年,笔者自拟苦柏汤治疗结节性红斑37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本组37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女性36例,男性1例:年龄16~47岁,平均27. ...

  • 『古方新解』老药新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指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00/mm3,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分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发病以女性多见.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等.近年观察发现,一些中药治疗白 ...

  • 『古方新解』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应用体会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严重疾病,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学在冠心病防治中,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则显示优势,受到关注.中医学虽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 『古方新解』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治咳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家驹 王玉光 慢性咳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症状,也是多种肺病疾患的外在症状表现.此类患者多病程较长,从六经角度辨析,多为半表半里证.若寒热虚实错杂者,多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若合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顽固头晕

    我有幸侍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任医师冯世纶教授,受益良多,现就个人临床治验一则总结如下,以答谢恩师教诲,敬请同道指正. 阿某,男,蒙古族,56岁.2014年1月5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1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合白蛇合剂治小儿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作"痄腮".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并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病征,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等,故须格处重视.笔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