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职社会生源工学同步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扩招后生源多元化,其中社会生源既要搞好生产,又要完成学习任务。社会生源多数时间是在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到校接受学校教育,传统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模式已经不适合社会生源的教学。通过工学同步教学,将企业生产任务转变为实践教学项目,将企业生产过程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获取过程,将实践活动的经验转变为学习领域知识,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源的“工、学、教”同步运行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一、核心概念
(一)社会生源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大招生 100 万,2019 年全国已落实高职招生计划增量 115 万人[1]。为完成扩招任务,教育部门对考试组织、招生录取、教育教学、就业服务及政策保障等做出具体计划与安排。2019 年,山东省教育厅等 11 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扩招实施方案》(鲁教职发〔2019〕1 号),对招生计划、学生类型、招生形式等都做出了具体安排。招生形式以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为主。根据生源情况,大体分为 A、B、C 三个类别,其中,A 类计划主要招收高中阶段应届毕业生,B 类计划主要招收退役军人,C 类计划主要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2]。其中 B 类、C 类生源统称为社会生源,因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已经参加工作,主要是企业在岗职工。
(二)工学同步
传统意义的工学结合模式是将学习与生产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使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以便于学生的技能形成和全面发展[3]。社会生源的工学同步教学是指社会生源在正常工作时间主要从事企业生产活动,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做好职业教育,以保证社会生源的教学质量;借助企业提供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要素,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管理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校企合作,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社会生源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4]。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企业主导实践教学+学校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企业的“工”变为“学”,即通过教师在线指导,将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转变成学生的实践教学项目,形成“工、学”同步进行,既支持了企业复工生产,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企业的“工”、学校的“教”、学生的“学”三
位一体完美结合。
二、工学同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工学同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生产与教学同步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提升,符合实际情况。首先,与认知学习理论相吻合。众所周知,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认知结构来认识周围环境,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理性认识(理论知识)。理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工作实践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工作实践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理性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内化作用,体现了人的认知过程。其次,与体验式学习理论相吻合。有效的学习是从体验开始的,通过实践活动后总结、归纳、反思,形成理性知识,继而应用于实践过程。如此循环往复,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体验式学习理论从操作型技能到心智型技能的形成与提高过程以及规律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做中学”的释义,为生产与教学同步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5]。
(二)工学同步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是项目设计——企业生产任务与教学项目转换。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产品,如何将这些产品的生产性任务转变为教学项目,这不单是对社会生源开展教学时面临的问题,也是如何将校内生产项目变为教学实训项目的难点。教学项目设计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项目设计的总体框架。所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生产性任务按照上述五个方面的要求进行教学化设计,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并明确其对应的课时与学分,与校内课程一样记录相应学分。
二是教学运行——线上教学指导与线下实践工作的融合性。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融合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借助网络,打破学习空间的局限,使课堂得以延伸,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与融合。网络授课、辅导应抓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切入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源自工作、贴近工作的“网上课堂辅导—线下实践工作—网上交流深化—课堂交流评析”的线上与线下、教室与现场互动的教学模式。
三是评价实施——企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的确立。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也是教师反思教学设计的过程。由于社会生源的特殊性,他们的实践活动多来源于企业,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校企协同的评价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评价来提升社会生源的技术、技能水平;其次是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最后是按照多方协同原则、全要素原则、过程追踪原则、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来明确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6]。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通过产品展示、师傅评价、工友评价、自我评价等。
三、社会生源工学同步教学模式的构建
社会生源主要包括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在岗职工等。他们大都学习能力一般,但是都很想获取专业技能。他们毕业后主要是就业或创业,在岗职工多数回原工作岗位工作。因此对这部分学生,需要加强对其技术、技能的培养,提升其人际交往与沟通、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在岗职工的培养,需要与企业多沟通交流,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对于社会生源的培养,应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分类、分层教学。由于社会生源多数已经参加工作,正常工作时间需要在企业工作,因此,可以利用晚上、周末等时间集中进行教学,也可以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总体原则是课程数量不少、总学时不减,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生源所在企业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让学习载体与企业实际生产任务相对应[7]。这样的教学模式保证了社会生源既能完成生产任务,又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到生产、学习两不误。
将社会生源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工学同步教学模式,通过将课程与岗位对接,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将学习过程融合到生产过程,实现生产任务与教学项目、生产经验与知识技能、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同步进行,如图 1 所示。
(一)课岗对接:将企业生产岗位任务变为模块化项目教学任务
社会生源大都来自企业,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因此,可以围绕学生个体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与企业协同,基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开发实践教学项目模块;通过真实的岗位任务带动课程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程序相结合,教学项目内容与生产任务相结合,校内实训教学和企业生产相结合;开发的实践教学模块项目既要满足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又要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职业取向,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些实践项目可以在企业带徒师傅的指导下完成,最终以作品的形式呈现,校企共同评价给予评价结果[8]。
(二)理实一体:将生产领域经验转变为学习领域的知识
社会生源多数为在岗职工,可以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业余时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学习,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或者晚上进行集中专业理论学习。理论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充分利用已经上线的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在不耽误生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生源正常上班期间,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基于此,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 QQ、微信等相互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实际,将学生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经验等进行归纳总结,转变为具有一般意义的学习领域的知识,在线传授给学生。这种边学边做或亦学亦工,是职业教育课程与实践学习有机融合的最佳模式。学校和企业、课堂和车间相融合,学生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理实结合,既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根本上打破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两张皮的问题[9]。
(三)工学同步:将企业生产过程转变为专业技能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在线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获取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经验,反过来应用到工作中。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对生产过程进行总结、梳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共性的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工作的工作流程、工艺要求等,再组织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种交流、讨论,学生普遍获得策略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升,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利。教师将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化梳理,通过任务设置,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从事生产活动,将生产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形成生产过程系统化学习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共时性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地实现工学结合或工学一体,通过将生产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来建构职业素质[10]。
四、社会生源工学同步教学模式的实施
威海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19 级社会生源共组成两个专门班,其中之一是万丰镁业专门班,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于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在岗职工,他们多数从事机电设备的维护、机电设备(机械加工)操作等工作。正常工作时间该班的学生在岗工作,周六、周日到校集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受疫情影响,并根据复工复产的需要,本学期该班学生周六、周日不再到校集中,而是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理论知识。为保证教学质量,校企教师针对学生在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实行三个转变,即将企业生产任务转变为实践教学项目,将企业生产过程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获取过程,将实践活动的经验转变为学习领域知识。
(一)教学项目的选取
校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将企业生产任务转变为实践教学项目。首先,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所从事的工作设计实践教学项目,项目内容、内涵与学生所具有的操作技能相吻合。其次,项目设计的目标清晰,项目的选取具有教育性,项目的选择具有典型性。校企教师通过归纳整理,汇总出项目普适性的知识点与重点内容,变生产任务为通用性学习载体。再次,选取适量的项目,经过教学化处理,将企业生产任务转变为实践教学项目,将其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工作过程。最后,项目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能将社会生源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融入其中。
(二)具体实施过程
校企教师针对学生工作岗位的任务,进行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将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具有一般意义的普适性学习项目,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完成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变。这种教学方式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不耽误在岗职工正常工作,校内专业教师的辅助性专业理论教学为学徒实践提供了专业理论支撑和后续成长的专业理论基础,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一体化、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如图 2 所示。
一是构建基于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和多元化教学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校企协同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形成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教学机制,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有序性与可操作性。特殊时期的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理论性概括,具有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更加适合大众化的职业教育。
二是归纳出将企业生产项目转变为实践教学项目的一般规律。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项目设计的总体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制订了项目转换流程及方法、转换步骤与方案,形成可复制的流程,为校企协同育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模式。由于社会生源的特殊性,他们的实践活动多来源于企业,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校企协同,按照多方协同原则、全要素原则、过程追踪原则、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来明确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社会生源在企业完成生产项目的情况,对其实践教学成绩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产品展示、师傅评价、工友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结语
社会生源工学同步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学校为主体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首先,破解了校企合作企业不热的问题。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社会生源都是企业职工,其教学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培养目标与培训内容更贴近企业需求,破解了校企合作中企业不热的问题,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度明显提升。其次,学习效果明显提升。社会生源都来源于企业,他们长期从事实践工作,虽然基础相差很大,但是都知道自己的需求,所以学习积极性极高,学习效果很好。再次,有效提高了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能接触到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回答的是学生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双师能力明显提升。最后,加深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教师进驻企业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不需要提供培训资金,在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提升自己职工的综合素养;企业员工在不影响收入的前提下,提高了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靓 . 定了!高职扩招 100 万人 有了实施方案 [EB/OL].(2019-05-08)[2020-09-10].https://www.sohu.com/a/312673881_243614.
[2] 桂园 . 山东公布高等职业院校扩招实施方案 [EB/OL].(2019-07-19)[2020-09-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
d=1639453475264604374&wfr=spider&for=pc.
[3][5] 唐高华 . 浅析“工学结合”的思想起源、发展和理论依据 [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4.
[4] 肖剑兰 . 新时期企业员工培训模式探索与研究 [J]. 职业教育,2019(32):20-22.
[6] 邵名果,李传伟 . 基于 1+X 证书制度的“四实”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12-16.
[7] 邵名果,李传伟 .1 +X 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 [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6):68-72.
[8] 陈宇,李志勇 . 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以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为例 [J].职业技术教育,2014(8):65-68.
[9] 李传伟,王祖莉 . 基于生源多样化的高职“三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 天津电大学报,2019(6):47-51.
[10] 彭青,马天瑜,李阳,贾如晔 . 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6-18.
来源:职业教育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