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喷子的素养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如果一个人满腹才华参加过十次科考,
全都落榜!
如果一个人因相貌不尽人意被妹子鄙视,
然后举世皆知!
如果他还生活在宦官专政、藩镇割据、党争激烈
整体环境一塌糊涂的唐末
你觉得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同是不得志,学李商隐黯然神伤?
同是意难平,学黄巢愤而走争端?
还是屡败屡战,做自己命运的小强?
他是罗隐,选择了后者,
并在愤世嫉俗,忧国忧民大前提下
顺便将自己修炼成史上第一喷子。
说到罗隐,碍于唐末的整体颓势,很多人物都被大大低估,这也是他除了流传在江浙一带的传说,名声不显的重要原因。
但大家肯定知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任是无情亦动人”……这些金句。
这些都是出自他之手。
要给罗隐付版权费的曹雪芹
唐末时,罗隐也是大大的有名,一是因为有才,二就是能喷。
当时的人如果想要进入仕途,要么你家世好,要么你老婆家世好,要么就是投靠党派、站队正确。
罗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小地主家庭,靠家世显然走不通。自古才子多狂傲,让他低头站队,也不太现实。
《唐才子传》中有这么个故事:唐末宰相郑畋的女儿很喜欢罗隐的诗,天天拿着他的诗卷几不离手。郑畋一看,莫不是女儿有什么想法?于是趁机邀请罗隐做客。罗隐到后,郑家小姐就躲在帘子后面偷偷看了下。不过,打这之后,郑小姐再没有读过罗隐的诗。
可想而知,当东床快婿也没有那么容易。
当了东床快婿的王羲之
而最让上面下定决心不给他功名的直接原因,其实还是他的嘴实在太能喷。
有一次,罗隐坐船时遇到个官员,见不得别人摆官架子的他,直接跟边上人说:“这哪朝的官员呀,那么大的谱,我用脚指头写得东西,都比他们强。”
结果,那个官员是当年科考的主考官韦贻范,上了黑名单落榜不说,皇帝那也记了一笔。
再加上他在长安城待考期间没少口出狂言,世家权贵都得罪个不轻。
第六次落榜后,他还专门写了部《谗书》,这可是讽刺小品文的代表作,直指统治阶层打着救众生于涂炭的旗帜,实质就是为了满足个人贪欲。
据说纪晓岚也很喜欢《谗书》,但因怕引火烧身,未敢将其录入《四库全书》。
当时的人给《谗书》评价是:“谗书虽胜一名休”。罗隐与唐朝体制的缘分彻底了断,即使他后来又考了四次。
同病相怜,连续四次举人考试落榜的蒲松龄
而作为一个有素养的喷子,罗隐也堪为典范。
首先,要喷得有技术含量,有理有据,诗意盎然,有自己的格调。
有一年长安下雪,人人都说“瑞雪兆丰年”,他就看不惯了:
你们有吃有喝的,当然可以家里烤着暖炉,赏雪看景的,但你们考虑过穷人感受吗?知道他们有多辛苦吗?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雪》)
不懂人间疾苦的雪
七夕佳节,人们忙着乞巧,他觉得简直多此一举:
人家两口子好不容易见面,春宵一刻值千金懂不懂?谁有心情给你们送巧?
(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七夕》)
七夕很忙的牛郎织女
别人折柳送别,泪眼迷蒙,他也要来煞一煞风景:
柳树连自家柳絮都留不住,还能留住谁?所以,先管好自己吧。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柳》)
自家飞絮都做不了主的柳
其次,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观点。
“红颜祸水”的理论,几千年来,常被中国男人拿来作失败的借口。就是现代社会也未能免俗,比如前不久的一次。但罗隐就是此言论的坚定反对者。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
想要写感谢信的西施
再次,既然要喷,就坚持原则,喷得一视同仁。不为利益所动,不单挑软柿子捏。
黄巢起义时,唐僖宗学唐玄宗逃往四川,罗隐面对此情此景,直接赋诗一首: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帝幸蜀》
这回没有杨贵妃背锅了,国家走到此种境地又是谁的错?
也别觉得他马后炮,唐朝这时可没亡,黄巢起义后还残喘了二十多年呢?
无限感慨的杨贵妃
罗隐曾和一个美女十年后重逢,这时的他依然落魄,这时的美女虽然还未珠黄,却成了大龄剩女。也不知谁先挑开的话头,反正罗隐留下了这么一首诗。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赠妓云英》
这首出了“云英未嫁”,又为空间体提供经典签名的诗,放哪个妹子身上能受得了?“可能俱是不如人”,搁现在也是直接被拉黑好吗?
藩镇中有一个节度使叫罗绍威,很是崇拜罗隐,就以一个小粉丝的心态邀请罗隐到他所在的河北一带。
罗隐倒好,因为同属罗姓,他自发给人排了辈分,以对方的叔叔自居。还好古今粉丝都一样,只要能见到大活人,什么都好说,就欣然接受了。后来还给他介绍新工作,并附送上百万路费。
因着罗绍威的推荐,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罗隐最后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领导——钱镠,也就是后来的吴越钱王,说“陌上花开”那位。
二人合作也算愉快,罗隐毕生抱负,也有了施展之地。按理说,脾气该好了点吧,但罗隐依旧未改喷子本色。
当时西湖边的渔民,每天都要交鱼供钱镠的王宫使用,称“使宅鱼”,搞得怨声四起。罗隐知道了,直接送钱镠一首诗:
吕望当年展庙漠,直钩钓国更何如?
若叫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要是姜子牙生在西湖边上,想来每天也要忙着完成“使宅鱼”任务,不知道还能不能后来一番作为哈?
钱镠毕竟是要做大事的人,想要坐稳两浙之地,怎能失了民心呢?于是就取消了“使宅鱼”。
一片祥和的西湖
最后,守得住自己的底线。
纵观罗隐所喷之人,所喷之事,皆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或因民间疾苦,或因朝堂腐败。虽然备受打击,却也深知源出何处,没得被害妄想症,乱喷无辜之人。也真正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话有些刺耳,但句句有理。
朱温灭唐后,在两浙混的风生水起的罗隐便劝钱镠讨伐朱温。钱镠之前也以为罗隐该是恨极唐朝,又偏执不好相处,至此方知罗隐原是如此赤诚,虽然讨伐朱温并未成行,却待罗隐日益亲厚。并在君臣的努力下,使吴越获得了那个动乱年代的一方和平,直至和平交接给宋朝。
在钱镠的庇护下,罗隐也安稳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二十二年,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相关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