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铁樵老先生:胃积不是黄苔,亦不可攻下

华医世界

图*民国著名中医家恽铁樵老先生

恽铁樵老先生为民国著名中医家,倡导“勤求古训,结合新知”,为近代中西汇通代表之一。

今天,小师妹分享的是,恽铁樵老先生对黄苔在临床中提示病位的思考与理解。

黄苔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舌苔,但是恽铁樵老先生对此却有细致入微的思考,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下面,让我们花上5分钟,一同学习今天的内容。

舌与胃、舌苔与胃气密切相关

恽铁樵老先生认为舌面上的味蕾不仅仅是为了人的食欲而设,更重要的是可以辨味,是胃的第一道防线。

食物入口,是否有害于身体,一般需经过三方面的审查,即舌的味觉、眼睛的视觉和鼻的嗅觉,三者具有连带关系,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又以舌的味觉最为关键。如果味道不合,那么入口即吐。

所以舌面的味蕾是首道防线。

食物本用来养生,但许多疾病的发生又都与“病从口入”相关,恽铁樵老先生分析与味蕾受欺,舌的味觉失于防范,致使不洁之食乘虚而入有关。因此,舌与胃关系密切。

恽铁樵老先生对舌苔的观察非常细致,指出“舌面粒粒耸起者,为味蕾。味蕾之下,蒙有一层甚薄之白色垢腻物,其厚度刚能填满味蕾相接处之微凹,使舌面显平滑状。此一层薄垢,即通常所谓舌苔”。

他认为无病之人必有薄苔一层,这是胃肠间新陈代谢的过程,是胃肠消化工作强弱与正常反常的标志。

从这一层面又将舌苔与胃肠紧密衔接,胃肠的病变必然会在舌苔上有所体现

恽铁樵老先生还从西医学角度进一步论述了舌苔与胃气的关系。

胃具有消化能力,其摄食的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其正常摄食范围内,胃可以正常消化食物。若超出其限度,则影响其消化和吸收。

临床常见味蕾粒粒耸起,舌面虽润,但无苔。即使平日应有之一层薄垢也消失不见。

他比喻为“当是大本营受病,不复能与前线相呼应之故”。

大本营即指胃,前线即指舌。

胃受病,胃气不能上熏,故舌面无苔。所以舌苔是胃气的体现。

积在胃和积在肠舌苔有差异

恽铁樵老先生指出“舌上无薄苔,味蕾粒粒起耸,胃停积过多;舌苔厚且黄,有积在肠”

明确提示了积在胃和积在肠的舌苔在厚薄以及颜色的差异。

恽铁樵老先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指出“胃部停积之无苔,与常人无病之舌色,只差几微”。

常人的舌面有薄白垢腻物,各个味蕾相接之处,无凹凸形成平面。胃部停积的舌苔则无此薄垢,各个味蕾耸起,显然可见。其舌面所蒙者仅有水分。

他将这种舌苔形容为“不和”,即不能协调之意。

而将黄厚之苔形容为“偏胜”,不同于前者之不能协调。

对于积在胃的兼夹症状,他强调以下几种情况:

凡舌上无苔,仅见味蕾,伴有胸脘痞闷,为胃有积。

如兼见呕逆泛恶,是胃气欲伸,强行排积的生理反应,如无呕逆泛恶,反见闷若石压,说明胃气已衰,无力自行排积。此时若无胃热则伴见口味淡,不引饮。

若胃虚不能受纳,则出现口甜之证。

若胃肠不能相应,肠部单独出现生理反应,则表现为腹痛泄泻。

对于这种泄泻,恽铁樵老先生描述为“此时所泻者,必为粪水,或如药汁,纵有粪,亦不黄不黏,所下者非真食积。”

其原因在于胃肠功能不得伸展,消化与排泄不得协调。

对于积在肠,恽铁樵老先生认为胃气能伸,消化工作未尝失职。

惟肠部蠕动不利,欲去积而不能。又因胃气得伸,而又不能去积,故其生理反应多为热化。热化而上行,故苔厚且黄。

积在肠的兼夹症状有两种:

一是因热化之故,水分消耗太多,致粪燥不得下行;

二是因肠有积,胃气逆而上行,可见头痛之证,甚者出现神昏谵语。

积在肠可攻,积在胃不可攻

恽铁樵老先生指出:“凡有积者,舌上必有黄苔,此尽人所知也。若问积在何处,则必云在胃。此误也。凡舌上有黄苔者,其积在肠不在胃。此为千古一大谜。于治疗上有甚大之关系。”

他认为苔黄可攻,苔不黄不可攻。换言之,积在肠可攻,积在胃不可攻。

临证之时,首先辨病变之部位以及有无可下之证。

一般可攻之证需辨明是否绕脐痛、是否有矢气,才可放胆攻下。

而矢气和绕脐痛就其病变部位来说是属于肠部而非胃部。

若积在胃,则初起不欲食,继则呕吐。此缘于伤食后胃消化能力下降,食物梗于胃中,遂纳食减少;

食阻导致胃气不降,必以吐出宿积为快,此为胃正常的生理反应。

其次需知积在肠和积在胃的治法迥异。

恽铁樵老先生认为:

“肠积可攻,以其物既在回肠间,只是欲下不得。助以药力,迫之下行即得。更无其他问题。若在胃,则不能迫之下行。因胃之下口,所谓幽门者,有括约肌。

凡食物之未消化者,照例不许通过。若勉强通之,则此括约肌必竭力收缩,与药力相持。如此则脘痛而痞闷,而病乃增剧,胃部乃伤。”

此段文字点出了胃积误用下法的弊端。

虽肠胃同属消化系统,但因其解剖位置和生理特点的不同,所采用的治法亦不相同。

若不熟识生理,强行攻下,往往会导致胃气受损,出现胃脘痞闷胀痛,旧病未除又添新疾。

就治法而言,对于积在肠的“偏胜”之病,采用补偏救弊之法。

由于黄苔多属热化,故用凉所以补偏也,用三承气、大柴胡、凉膈双解等所以救弊也。

恽铁樵老先生指出“偏胜”之病较容易审察,只要掌握好热化之分际,治疗相对较易。而不协调之病,因藏气不能伸展,往往不能化热。

所以胃中虽有停积,但舌面润而色白,舌质亦不红。医家往往以此为寒不能化热名之。其征象虽然与寒近似,但其本质却非寒证。

故恽铁樵老先生指出“凡误用萸附姜桂,致病随药变,渐致不可收拾者,皆此近似之审识误之”。

诚然病情轻浅者可因温药刺激,组织兴奋,积去而病愈。但往往留有邪去正伤的隐患。而病家医家却懵然不知。

对于其治法,恽铁樵老先生认为:“内部不能协调之病,千头万绪,原非一言可以解决。若仅就胃中停积而言,在初起,内部未甚败坏之时,莫妙于吐法。一吐而各种纠纷悉解。”

从中可以悟出,胃部停积的初期可用吐法。

一般可吐的标准多为无苔胸闷。

恽铁樵老先生又强调尚需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可吐:

一为食物已过幽门;

二为苔黄而厚,绕脐痛者;

三为虚甚者;

四为胃中无液,舌剥者。

综上所述,恽铁樵老先生系统阐述了黄苔为积在肠而不在胃的缘由,并在治法上明示一为可攻,一为可吐,对于后世在积证部位的辨别和治疗方面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

恽铁樵老先生结合临床经验与生理知识,将胃积与肠积所表现出的不同舌象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思考与分析。

并将两种治法的不同,也做了详细的阐述。在用的时候,同时也知道为什么,这种探索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中医人学习。

看完恽铁樵老先生的理解,您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心得收获吗?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处留言,与大家一同探讨!

(0)

相关推荐

  • 舌诊笔记(三三)

    剥落舌苔一般是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称为"剥苔"或"花剥苔".久病,重病导致胃气,胃阴不足,或气血两虚,不能上承续生新苔,舌苔就 出现剥落,其中犹以阴虚舌红 ...

  • 18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舌象的形成以及舌的基本结构

    18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舌象的形成以及舌的基本结构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曹化.我们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去分析一下为何身体的病变能够在舌头上精确反应,甚至反应的很快,可能这里面讲的比较专业,如果听不懂也没关系 ...

  • 看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一面镜子

    望舌 --大多数时候其实身体不需要治,只需要理 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有联系,也可以反映在舌面上.内脏有病变,学会看舌,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望舌,首先要了解舌的基本结构.舌的组成包 ...

  • 舌(1766)

    舌(1766) 心经六根,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前面的文章,眼,耳,鼻已经有了,今天聊舌. 六根本指人体的六种感觉器官,也泛指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 ...

  • 舌苔腐垢的概述

    什么是舌苔腐垢? 舌苔腐垢,简称舌腐,是指舌苔如豆腐渣,苔质疏松而厚,揩之即去,旋即又生而言.舌腐多为脾胃热盛,蒸腾胃浊,邪气上升而成.因胃为水榖之海,以通降为顺,若胃失和降,胃中水榖不能化为精微,反 ...

  • 恽铁樵证治经验

    恽氏在临床治疗方面,有很多独特见解和经验,这里举几个病种为例,作简略介绍. 一.从形能推考痨瘵的病机 恽氏认为一般初病咳嗽吐血,不以为痨,必待初期证状已过,见潮热掌热,然后谓之痨病,这就说明古人从形能 ...

  • 关于恽铁樵对《伤寒论》六经认识的探讨

    关于恽铁樵对<伤寒论>六经认识的探讨 王慧  李鵬英 [摘要]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核心思想,然对于六经实质和六经提纲各家莫衷一是.恽铁 樵是"中西汇通"思 ...

  • 恽铁樵现代中医之父·脏腑虚化论

    正洪:今天所有的中医从业者都得感谢一个文艺青年 现代中医祖宗是恽铁樵·杨宝忠新浪博客 对比于现代医学理论,恽铁樵看到了以住中医理论确实难于自圆其说,面对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余云岫在< ...

  • 恽铁樵半路出家,为什么对中医贡献这么大?解决了什么问题?

    1916年,恽铁憔还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并不是"中医国手",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就是恽铁憔发现并给发表的.这一年恽铁憔的14岁长子阿通殁于伤寒,次年第二.三子又病伤寒而夭折.粗通医道的 ...

  • 恽铁樵医案

    相传,江苏武进县袁某悬壶乡梓,其族侄年方6个月,发热.不啼不乳两天两夜,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目光无神.家人恐出麻疹,请袁应诊.袁以纸捻蘸油燃烛,照其面部,见眼球不随烛光转移,又以手电筒光试之.亦然.袁 ...

  • 恽​铁樵用附子经验

    恽铁樵是我国近代一位著名医家.对于附子的运用,他有三条经验颇值得临证借鉴. 一.辨脉:"脉硬有汗"是特征,<脉经>说:"真肾脉至,搏而绝,如以指弹石辟辟然&q ...

  • 毒药变良药!张仲景、吴佩衡、恽铁樵历代名医这样妙用

    附子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要药,明·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熟地.大黄列为"药中四维".古称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言为立国安邦之要:药中四维,即治病保命要药. 火神派医家祝味菊则称附子&qu ...

  • 《滴天髓》任铁樵注解命例考:《滴天髓阐微》被删掉的贾君八字(涉及禳解之法

    昨天 近来因与宁波李锵涛兄据明清11家<滴天髓>版本而整理<滴天髓笺订>一书,重新考证任铁樵<滴天髓阐微>中的命例.<滴天髓笺订>精装上中下三册,已于香 ...

  • 张士舜 参藤消胃积汤

    组成:藤梨根5份,黄芪1.5份,人参1份,乌骨藤5份,珍珠菜5份,白首乌1份,三七1.5份,干姜0.5份. 功能:清热解毒,益气健脾,软坚散结. 主治:治疗各期胃癌出现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