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南禅意绘画开创了中国当代泼墨画的先河

李世南

李世南是当代大写意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承继梁楷、徐渭、石鲁一脉,丰富发展了泼墨、泼彩大写意人物画。开拓了人物、山水、花卉的打散与融合。在半个世纪里,他以坚定的艺术跋涉,成绩卓著,影响深远。

李世南青年时期为了生计从上海到西安,经历19年的艰辛由业余画家转向职业画家,中年时迁到湖北美协,51岁之时又南下深圳,开始了新的艺术阶段。他的前半生为了艺术辗转颠簸,艺术创作臻于化境之时却遭造化弄人。

李世南(左)与石鲁(右)

1993年3月,突如其来的脑血栓又一下子摧垮了李世南,落下了个半身不遂,一个原本健走如飞的人突然半身不听使唤,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打击。这次之后,李世南拒绝了一切对外的活动。他静下来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孤寂中才能自己和自己对话。”于是,他想到了石鲁,写出了纪念石鲁的《狂歌当哭一记石鲁》。

李世南《俯仰天地间》

看到1999年李世南的自画像,我们很容易想到痛苦一直伴随着他。这种痛苦并不仅是形而下的痛苦,不仅是个人的遭遇带来的痛苦,而是在为艺术追求一种精神性的东西而痛苦。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性的东西是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的张力冲突所带来的痛苦。这是一种超越自身的命运,超越自身的生存、具有先知先觉意义上的追求真理精神、苦行僧似的痛苦。这是许多大艺术家共同的特性。他的画不是肤浅的,媚俗的,而是作为社会个体的对人生命追问,对人生命意义追问。这一点,石鲁的感觉非常的强,李世南是继承了石鲁的精神。

李世南 《先师石鲁造像》

邓平祥与傅京生撰写的《李世南绘画中的人文内涵》中,走进李世南的精神。七年病痛的煎熬与社会的主动远离,已经使平和的李世南积聚了太多太多的压抑。这种挣扎又总是紧裹在躯壳里,一旦无法忍受,他就可有能不顾一切。

李世南 《观音》

20世纪末的最后一个夏天,他又一次逃向苍天,在狂风大雨中奔向河南。河南南阳桐柏山的水帘寺虽然远没有白马寺、少林寺显赫有名,但是禅风纯正。禅僧们至今年仍坚持农禅并举。几年前圆寂的水帘寺方丈印恭法师就在山巅苦修理30年之久。现在,山顶还有不少僧尼常处结茅庐闭关苦修。因此在佛教界提走南阳水帘寺都会肃然起敬。中国的文人在逆境与失意中往往企图望到佛门净土中寻找安慰。李世南也不例外。

李世南《高僧》

由于水帘寺地处偏僻,很少受到世俗的侵扰。李世南的河南第一站便选于此。晨钟幕鼓,古佛清灯居水帘寺十天之后,李世南画了一组《桐柏山册页》,此时他的画风已经转向空灵,画出震惊画坛的《弘一法师》。后李世南辗转法王寺,与方丈佛接触后,创作108幅《中国历代高僧》。李世南的高僧图用仿古宣纸画成笺谱形式,用泼墨大写意的手法尝试画几寸大小的人物,开创了中国泼墨画的先河。

李世南《自喜自闲图》

河南寄居期间,李世南偶从开封得到一只民国年间开封相国寺和尚用过的戒钵。不到一个月,他又回绍兴老家又意外得到一只晚清时期嘉兴净严寺的戒钵,感慨万分,就将郑州小李庄寄居的房子改成“钵庐”,开始了他的《中国历代高僧》图。此时,中央电视台“艺苑风影线”摄制组到郑州拍摄李世南的艺术专题片《钵庐——一个画家的故事》,李世南随摄制组回访阔别多年地西安马军寨。回到了他艺术生涯开始成名的地方,虽已头发花白,辗转漂泊,他还是当初那个不忘初心的李世南。

西安市徳风堂画廊以“传承弘扬、诚信求真”为宗旨。长期购、销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当代名家、名人字画订制(带视频或作者本人与作品的合影),帮您免费鉴定字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