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北漂的常德米粉,让无数湖南人痴狂

一碗常德米粉,

集结了几千个湖南人。

按照游先兵的解释,

全因湖南人对米粉的一种情结。

游先兵,湖南常德人,2010年在北京经营一家常德米粉店“恰恰湘”。这个餐厅面积仅30平米的小店,因为一碗常德米粉,成为了湖南人在北京的一个聚集点。

“当初我刚到北京,待了快半年,身边认识的朋友也没几个,更不用说我们常德老乡。但是做这个米粉店这么几年以后,现在能叫上名字的,能认识的至少有几千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我们湖南人。”

游先兵这个粉店聚集点并非他刻意为之,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南方人到北方城市后,往往会通过老乡群、老乡会等聚集在一起,以解思乡之情。大家聚会聊起来,米粉自然而然成为一个话题。

“我们湖南人对米粉的感情是无法形容的,

可以说就是一种乡情,

是真的,

看见这个米粉就有一种亲密感。”

吃过粉的朋友一推荐,其他朋友就三五成群自发地约起来到游先兵这儿吃粉了,最多的时候有十来个。后来游先兵自己建了个微信群,组织起来,每个月有两到三次聚会。“过来大家以吃米粉为话题,大家聊一下家常啊,搞搞这些啊。说到米粉的话聊一天一夜也有聊不不完的话题。”

现在游先兵的米粉店开了有6年了,他跟我们坦诚说,

通过米粉,

在北方城市真正感到了乡情的存在。

然而,说起开这个店的最初,游先兵直摇头,“说实话真的挺多麻烦的”。

当时为了找原材料,游先兵带着伙伴到北京当地各大市场找,“新发地啊,东坝啊,我们都跑了,但是那里的原材料真的是达不到我们这个要求”。

因为最初就是想让湖南人在北京吃到一碗正宗的常德味道,所以做出来的米粉达不达得到要求,也完全由湖南老乡们来决定。“我们刚开始做出来的东西,是我们自己吃,自己老乡自己群里面的人来吃。但是大部分老乡都认为这东西真的不地道。”

于是,游先兵放弃了用北京食材还原常德味道的念头,把牛肉、香料甚至米粉都从老家打包,敷上冰袋带到北京。

“用的就是最原始的办法,

就从老家直接拉,直接运过来,

通过卧铺车。”

常德到北京每天两趟卧铺车,全程12到15小时左右,从时间上考虑基本达到了保质的要求。于是最初的米粉,游先兵全通过这个卧铺车来解决。

但通过卧铺车运米粉毕竟不是长久之道。去年,得知有老乡也在寻求做新鲜米粉的方法,游先兵立刻跟大家商议起来。

“我们常德米粉,包括我们湖南米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大的特色是:都是鲜粉。这个鲜粉,它鲜在那个地方呢——

其实就是现做现卖,

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特色,

它保质期不会超过24小时。”

为了保证鲜粉的质量,大家一起找了一个在常德做了30多年米粉的老师傅,并从常德拉来6000斤大米做实验。“在这个米粉出厂之前,这6000斤大米几乎是做完了。”

目前,游先兵店里的米粉已实现了每日都用鲜粉的目标。但同时他自己也坦白说,

这个粉跟常德米粉相比,

只有它的8成左右。

原因在于南北方的水质不同。南方水偏酸,较软,做出来的粉滑而脆;而北方的水碱性高,较硬。因此水质原因,游先兵并没有办法再改进了。

“当然,我们的卤料这些东西和老家都是一模一样的,但就因为水,做出来的米粉本质上还是有一点区别。但是就这一点点区别,我们常德人,只要是正宗的湖南人他吃了以后绝对知道。只不过相对而言,是比较地道的。”

常年在北京经营自己的小店,游先兵鲜有时间回家,

“说句实话,

离家里几千公里,

对家里的人真的是亏欠挺多的。”

游先兵提起这个话题,不再像聊米粉那么愿意多说了。借着我们这次拍摄,游先兵回家跟家里人跨了个年,这让他很高兴。

一回家,游先兵就是奔菜市场买菜,然后一个人在厨房忙活做饭,等着妻子和11岁的女儿回来一块吃饭。像这样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话话家常的次数,一年可能就一两次。

但游先兵知道家里人还是支持他的,她们也都知道,他是想要拼一份事业出来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摄影/杨磊、张律堂

编辑整理/风物君

更多精彩,戳下面:

豪情国民小吃水乡风情屏风之后,红娘探头教训猴子徐长卿赶尸郎啊,随我过河,逛廊声律启蒙美图基础女儿红花式大洞东方的巧克力泼啊葩,奇葩的葩

♥ END ♥


也许说起米粉,云南人、广西人、贵州人、福建人、四川人都该不服了。不过别着急 ,接下来几天,我们还会有别的米粉送上!敬请期待。

同时,从今天开始,你也可以用投票、拉票的形式来表达你的心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