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第一”的少林寺,是如何炼成的?

    ▲ 少林武僧。摄影/任红兵

    -风物君语-
    歪果仁:哇,你们中国人人都会功夫!
    中国人:???
    少林寺:我的!我的锅!

    每隔一段时间,网络热搜就会被“中国人人会武术”的段子霸屏。这样的“误解”,和嵩山少林寺不无关系。
    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为何在佛学之外,习武弄棍,开创少林功夫?少林功夫究竟有多厉害,让金庸甚至以少林寺为中心,搭建了一个刀光剑影的武侠江湖?

    ▲ 雨后少林。摄影/任红兵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去过少林寺的人,很难不对山门处的古银杏树留有印象。尤其在深秋,金黄的银杏叶挂在虬曲苍劲的树干上,宛若开启了少林寺的时光通道,一枝一叶都在诉说着少林寺的千年时光。

    ▲ 少林寺山门处的银杏树。摄影/任红兵

    ▲ 少林武僧在金黄色的银杏树下习武。摄影/刘客白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繁荣发展,产生了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公元495年,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罗来到北魏,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热烈欢迎。为了安顿跋陀罗,孝文帝特意在少室山北麓修建了少林寺,与都城洛阳相望。

    ▲ 嵩山秋色。摄影/刘客白
    提及少林寺,总有个绕不开的前缀——嵩山。作为中国陆域最早隆起的山脉之一,嵩山有着“万山之祖”的称号。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山,横亘于黄河南岸,西依洛阳,东临郑州。据《史记》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 嵩山地形图。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作“崇高”、“崇山”。作为中国陆域最早隆起的山脉之一,嵩山距今已有35亿年的历史,历经过多次地壳运动,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制图/Paprika

    高大俊伟的中岳嵩山,以少林河为界,划分为太室山少室山。仅一河之隔,两座山脉却姿态迥异、各成风貌。

    ▲ 少室山长卷。摄影/刘客白

    不同于宽厚高大的太室山,少林寺所处的少室山雄奇险峻,北方的所有山水地貌都能在这里找到“少林者,少室之林也”。秀丽挺拔的少室山,林木成荫,少林寺也因此而得名。

    ▲ 少林寺地理位置。制图/Paprika

    最初的少林寺,承担的只是弘扬佛法的职能。然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开坛布道有时只是一种奢望。少林寺诞生的南北朝时期,社会环境动荡,时常会有地方武装力量掠夺敛财。而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拥有相对丰厚的资产,更是武装起义军的头号目标。

    ▲ 李连杰主演的电影 《少林寺》中少林武僧习武场景。GIF截自电影《少林寺》

    此外,嵩山少林寺地处中原,交通十分便利。然而在战乱的年代,交通通达,同时也意味着更加危险。坐落在兵家必争的古战场上,少林寺自然也免不了战火的侵扰。

    ▲ 少林僧嵩山习武图。摄影/刘客白

    由是,为了在战乱中得以生存,以僧稠为首的少林寺僧众,开始拿起棍棒,自发地练习招式,以保卫寺院的安全。长此以往,少林武僧逐渐形成规制。

    少林功夫究竟有多厉害?

    提及少林功夫,人们的初始印象大多为棍僧。棍,在少林功夫里,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棍是少林僧兵使用最多、最常规的武器。图为武僧演绎少林棍法。摄影/任红兵
    大抵世间万物,都遵循着一条最为朴素的章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少林武僧在选择武器时,自然要先环视周身,少林寺恰好就坐落在少室山葱郁的林木之间。于少林寺僧人而言,木材取得较为便捷,且制作程序简易,取材于自然的棍正是最好的傍身武器。

    ▲ 少林棍被奉为“百兵之祖”、“诸艺之宗”。有古谚云“慢刀急棍杀手锏”来形容棍法捣劈之神速。摄影/任红兵

    从另一角度而言,棍的使用,正是佛教文化的体现。取材于树木的木棍,与冷兵器相较,震慑力有余,而杀伤力不足。于少林寺而言,习武的初衷是自卫防御,而非伤人,以棍为武器,则正是佛家慈悲为怀思想的具象体现

    ▲ 两位武僧在塔林旁习武。摄影/任红兵

    此外,木棍在佛教文化中,一直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从外观上看,少林武术所用的棍,竖直屹立,与佛教教诲人要“正直、向上”的思想不谋而合。也无怪乎,在佛教文化中,禅宗讲“顿悟”,有棒喝”的禅法;涉及到佛教文化的文学巨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如意金箍棒,也以棍为原型

    ▲ 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进行拓展和演绎的3D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手持金箍棒霸气侧露。GIF截自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既然能以功夫闻名,少林武僧的武器,当然并不局限于棍。除却兵器入门的木棍,拳法、长枪、柳叶刀等“高阶”武器,也囊括在少林武僧的日常课程之内。

    ▲ 表演功夫的少年武僧。摄影/卢文

    在今日少林寺的西方圣人殿中,48个深浅不一的脚印清晰可见。根据资料,这些看似凌乱的脚印,实则暗含章法,连续起来正是一套少林拳法。究竟是怎样的长久苦练,才能将脚印深深“烙印”在地面之上?
    ▲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好功夫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摄影/刘客白

    任何功夫的习得,都并非一朝一夕可成。拜师少林寺后,武僧必须花费一至两年的时间,练习站桩等基本功;而后才能学习七星拳、小洪拳、少林五祖拳等基本拳法;待得学好拳法,才能练习流星锤、九节鞭、牧羊鞭等兵器。想要系统地学习少林功夫,必须得十年八载才行。
    武术是少林寺僧人习禅的一部分。对于“行走坐卧皆是禅”的少林僧人而言,他们将日常的武术训练融入到生活中,甚至在炒菜时,也能“倒挂金钩”,倒立着操作一口直径一米的大铁锅。
    ▲ 少林寺西方圣人殿(又称千佛殿)中的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局部)。摄影/任红兵
    事实上,中国向来有习武传统。在乱世中,习武自卫的寺庙远不止少林寺一家。而唯独少林功夫“出圈”,和两件真实的历史事件不无关系。

    ▲ 位于少林寺白衣殿(观音殿)后壁上的,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局部)。摄影/任红兵

    时值战乱频发的隋朝末年,彼时的洛阳,由王世充占据,周边百姓备受压榨,少林寺亦受尽刁难。得知唐军前往洛阳,以少林僧众为骨干力量的当地百姓,帮助唐军擒获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一举扫清洛阳的武装割据力量。经由此事,少林功夫,在当地百姓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后来这一故事被不断演绎,成为了电影《少林寺》的剧本梗概。

    ▲ 少林武僧演绎拳法。摄影/任红兵

    真正让少林功夫名满天下的,应数明代僧兵抗倭事件。明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郑若增,曾为剿倭总指挥胡宗宪的幕僚,在其《江南经略》中,多次记载了僧兵抗倭的事迹:“杭城闭,三司领僧兵四十人御之,大破倭寇”。

    ▲ 师傅真可靠!图/Soogif

    或许真实的少林功夫,并不似影视作品中那般飞檐走壁、无往不胜,但却是匡扶正义、抵御外侮的一支值得信赖的武装力量。

    凭啥少林寺是名门正派的代言人?

    在金庸的武侠江湖中,少林寺在各大门派里总居C位,几乎是名门正派的代言人。除去金庸的文学渲染,现实中少林寺的初次出场,走的也是最为正统的皇家路子
    大多时候,由皇家层面推广的事物,多少有些曲高和寡,普通百姓多少会感受到距离感,难免敬而远之,少林寺却以极强的包容性,打破了这一“不成规律”的规律。
    ▲ 在少林寺学习功夫的非洲学员。摄影/任红兵
    对于古代百姓而言,国家兴亡,皆为苦。尤其是底层百姓,能吃上一碗热粥,都是奢望。有着皇家背景的少林寺,土地田产颇多,面对吃不饱饭的穷苦百姓,少林寺经常大开山门,施粥舍饭。这一传统,至今仍在延续。每年的腊八节,少林寺仍专门设置施粥处,对前来的人无差别施粥。
    👈向左滑动
    明朝中后期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商人的贸易活动更加频繁,为确保商品运输的安全,镖师这一职业逐渐盛行。当镖师,最重要的是武术本领。而少林功夫,在当时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于是,不少穷苦百姓选择前往少林寺拜师习武,为生活寻得一丝出路。
    ▲ 少年武僧。摄影/刘客白

    从古至今,少林寺都曾是不少人的人生选择之一。作为人口大省,早年间的河南家庭,几乎人均三四个小孩。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把孩子送去少林寺学武,习得一技之长,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 河南嵩山少林寺三岁多的小武僧,意外蹿红网络。图/Soogif

    即便到了今天这个吃穿不愁的年代,大多河南孩子,也都曾认识一个或多个去少林寺学过武的朋友。去少林习武,仍是不少人心中的一种古朴情结。

    少林寺再也没有“扫地僧”了?

    但凡言及武力高强,少林寺扫地僧是个必提的名号。于闹市中守得一方宁静,是人们对于“武林高手”的传统定义。

    然而今日的少林寺过于“入世”,高频次地出现在尘世之中,难免被人指摘为“离经叛道”。“炒作”、“过度商业化”、“博人眼球”等标签一度喧嚣尘上。

    ▲ 少林十八铜人登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节目《世界最佳》(The World's Best)的舞台。图/Giphy

    “大勇立雪人,断臂得心安。天下称第一,是禅不是拳。”事实上,自诞生伊始,少林寺承载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弘扬佛法。一千五百年来,少林寺历经繁盛与战乱,从来都未曾忘却传承佛教文化的初心。

    ▲ 少林寺大雄宝殿——早课。摄影/任红兵

    与闻名世界的少林功夫相较,很少有人了解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文化。在少林寺建寺三十年后的公元527年,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于寺院后山寻得一个山洞,面壁九年,最终悟出东土禅宗。此后,达摩在少林寺始传禅宗,少林寺也成为中国的禅宗祖庭。

    ▲ 位于少林寺后山顶的达摩像。传说中,达摩在洞内苦思修禅时,身影挡住了投入洞内的阳光。长此以往,达摩的影像也被印在了石壁之上,这块神奇的石头,被称为“达摩影石”。摄影/刘客白

    即便是游人如织的今日,少林寺僧人也未尝一日放下功课。每日凌晨5点,夜幕尚未褪去,全寺僧众便集合于大雄宝殿,诵经礼拜,这是少林寺真正属于僧人的时刻。低沉而悠长的梵音,在山谷间飘荡,让人恍惚上千年的时光流变。

    ▲ 登封观星台夜景——星轨。摄影/焦潇翔

    事实上,没有什么事物可以长盛不衰。历经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上世纪初的少林寺,早已不复往昔。山门破败,殿宇坍塌,仅余十几名老弱僧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宗教政策相继出台,少林寺迎来春天。不久之后,电影《少林寺》上演,引发万人空巷,2毛钱一张的电影票,居然卖出了1.4亿的票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