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鉴别舍利子呢?
据传,高僧圆寂后,如果留下了一颗舍利子,那么就证明这位高僧潜心向佛,并最终修得了正果,用道教的话说就是“死后是能位列仙班的!”所以一旦产生舍利子,佛教都会当作圣物供奉起来的!
通常见到的舍利子,大多颜色灰白,也有黑色、红色、黄 色、紫色、金色、透明无色等等。据说白舍利为骨舍利,黑舍利为发舍利,红舍利为肉舍利。舍利的形状多为颗粒,象小珍珠一样,表面细腻光滑。舍利大的象黄豆、花生,小的象绿豆、芝麻,最小的为粉末状。舍利的硬度差别很大,有的坚不可摧,有的一碰就碎。据说硬度与修行程度成正比,修行越好,硬度越大。
许多人说舍利子有个神奇之处是,若它们碰到有缘人会生出许多小舍利子。但这种说法被解释为,有些舍利子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物质再结晶就形成了小舍利子。但这只能证明这些舍离子是假的,真正的舍利子十分坚硬,而且在高温下产生,不可能有挥发性。
舍利的种类则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没有经过火葬,但肉身经久不烂,一直能够坚持原貌,有板有眼,也叫做肉身菩萨,一般都会被塑成金身供奉,像六祖惠能、大兴 和尚、无暇禅师、今世的海清和尚,都是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指火葬后的遗骨,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就归于碎身舍利。
舍利子说白了就是人火化之后剩下的骨灰,有人说这种东西可以不断的进行分 裂,其实它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被束缚在一个小小的空间之内,一个大的会产生几个小的,那是因为大的会发了,然后在里面进行密封就会产生小的。
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译音,意思是“身骨”、“尸体”或“灵骨”,即死者火葬以后的残余骨灰。在佛教用语里,舍利子指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多呈珠状宝石样,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生成物。佛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通过戒、定、慧的修持再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因此十分稀有。
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 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