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幸福,真的可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我们先聊聊关于心想事成这件事,心想事成,好事也是心想事成,坏事也是心想事成。
只是两个不同的结果而已,好多人的概念里,心想事成,都是好事。。。。
当然,我们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心想事成,顺心顺意 幸福安康!
当有人研究的时候,研究出来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墨菲定律
生活中的定律——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
墨菲定律: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源自于一位名叫墨菲的美国上尉。
因为他认为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便不经意地说了句笑话: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后来这句话也就被延伸拓展,出现了一些其他的表达形式,比方说“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等等。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积极的作用,同样消极的心理暗示同样有负面作用,特别是在自己对事情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自我暗示就更加强烈,导致事情更容易出错。
在感情当中,我们越是担心自己的不足,自己和对方在一起会有矛盾,会分开,会遭遇不幸,这都是我们给自己下了一个心灵魔咒!
内在心理上的不配得!
什么是“不配得感”?
“不配得感”是一种低自我价值的信念,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感觉,也是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在影响着我们。
它的表现有多种形式,比如: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贵重的东西,不配爱上或者追求优秀的人等等。
当女性认可花心是男人的天性,同时就认可了自己不配得到专一的感情。
从心理学角度,是女性的“不配得感”,纵容了男性的优越感。
试想,你若在亲密关系里觉得自己丰盈、完整、不惧怕、不恐慌、自足,那么还会有诸如此类上述的疑问和怯弱吗?
看看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是不是在你的内心出现过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注定孤独一生!
我没那么好的命,随便找个人凑合一下差不多就行!
那么好的工作,我一辈子也别奢望了!
那些名牌没什么用,我就适合买便宜打折的东西!
现在房价那么高,我是买不起了!
为啥我会有这些好运,感觉心里慌,强烈的不真实感!
在心理学上,这叫“不配得感”。
正因为这种“不配得感”,让我们的人生少了很多的可能性。
“不配得感”是如何形成的?
“不配得感”多源自于我们成长的原生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朋友的影响。
比如:
“这是有钱人家孩子买的,我们能买得起吗?
“别人成绩那么好,当然应该享受,你看看你的成绩?”
“先把这个坏的苹果吃完再吃好的”
“你皮肤那么黑,怎么能穿花裙子呢?”
“就你也想当主持人,你也不看你有你几斤几两?”
“我的天,你英语怎么可以读成这样?
或者类似于《都挺好》里苏明玉式的家庭成长环境
有家却不如没有家,父母的抚养仅限于养“活”
没人在意她是怎么长大,就像被哥哥暴打后没人在意她是怎么一次次午夜惊醒
从古至今,中国家庭里那些被掩藏在“家和万事兴”的伪善标语后的无助和阴影!
小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满足父母的期望,
达到老师的标准,实现自我的期待……
满足不了所有人都喜欢。。。。
于是长大后在内心的深处,在我们的潜意识的里,会有一种不配得感。
满足不了TA人的要求,便不配得到爱,而什么都需要交换来进行,这样很容易养成一个。
达不到标准,便不配拥有机会;实现不了期待,便是我还不够好。
配得感缺乏的人往往会有深深的自卑,不自信,生活上表现的特别小气,不想不敢也不会去追求好的东西,不敢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会欠别人的人情。
欠了人情是一定要还的,不敢接受别人的热情、尊重,不敢接受友谊,不敢成功,不会去享受美食,不会去选择昂贵的衣服,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照顾,不习惯被赞美。
不敢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潜意识里千万个这样的信念,导致自己失去了千万个可能!
配得感缺失的人担心Ta的所有人际关系,不喜欢和别人争抢。
同时还会形成一种人格特质:讨好型人格!
提起“讨好型人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会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女主角松子。
除了是一部经典电影,这还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叙事——它很符合经典的心理学归因,即原生家庭。
松子自小并未得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她很小就学会了取悦父亲以此来获得父亲的关注与疼爱。这种行为模式一直延续到了她长大成人,她只有通过不断地取悦,才能维系住与男人的关系。
如何来摒弃这种不配得感,找回我们的配得感,恢复我们的自信呢?
我自己的体验是首先提高自己的觉察力,要能觉察到那种自卑、沮丧、挫败感,然后去寻找这种情绪背后的原因。
了解你到底在怕什么、担心什么?
让那种潜意识的习惯性的已经认同了东西呈现出来,最后当你看到自己的观念和想法阻碍了你的幸福的时候,你就能慢慢的改变和成长。
你的认知,对你一生的影响,就是如此这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