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胼胝体外广泛白质损伤的胼胝体变性1例报道

Marchiafava Bignami Disease (MBD) 又称胼胝体变性 (corpuscallosum degeneration) 或原发性胼胝体萎缩 (primary corpuscallosum atrophy) ,特异表现为胼胝体的变性坏死和脱髓鞘改变。MBD由Carducci1898年首次个案报道,1903年由两位意大利病理学家Marchiafave和Bignami报道而得名。MBD至今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有长期酗酒病史,也有极少数发生于无酗酒史的营养不良患者。大部分患者预后不良,B族维生素和叶酸治疗该病被认为可能有效,甚至有完全康复的病例报道。

1病例

患者,男,59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11d”于2015年5月28日入院。入院前11d夜间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2~3min抽搐停止,5~6min恢复意识。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感四肢乏力,无发热、呕吐、瘫痪,未诊治。

入院前10d夜间再次出现类似发作症状,仍未诊治。6d前,于当地贵州省道真县医院就诊,当天夜间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3h,当地医院给予药物(具体药名不详)治疗后,发作停止。发作间期,患者意识清楚。

2天前下午,患者突发不言语,以点头、摇头方式与家人交流。夜间出现持续性躁动,伴大小便失禁、咳嗽、咳痰。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本院急诊科门诊,以“意识障碍待查”收入本科。

既往有20年吸烟史(每天20支)。饮酒史20年(每天250ml)。

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痢疾”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食物中毒,药物过敏史,毒物接触史。

入院查体:体温38℃,意识模糊,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直接、间接光反射灵敏,四肢可见自主活动,肌力检查不配合,双侧深,浅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入院后颅脑CT:胼胝体膝部低密度影,脑萎缩。

肺部CT:双肺感染。

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双侧胼胝体膝部、压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图1A,C),DWI显示高信号影(图1B),T2Flair显示高信号影(图1D);双侧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以及侧脑室旁白质T2Flair可见对称性高信号影(图1E,F)。

图1:患者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

注:可见双侧胼胝体膝部、压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A,C),DWI显示高信号影(B),T2Flair显示高信号影(D);双侧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以及侧脑室旁白质T2Flair可见对称性高信号影(E,F)

肝功:谷氨酰转肽酶113U/L(正常值,男<65U/L),CD4+细胞计数120(正常值500~1400),CD8+细胞计数204(正常值238~1250),CD4+/CD8+0.58(正常值1.5~2.5),CD3+细胞计数364(正常值770~2860),C反应蛋白77.5mg/L(正常值0~8mg/L)。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及染色均正常。血气分析提示碱中毒(pH7.5);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及染色均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主要诊断:(1)Marchiafava Bignami病;(2)肺部感染。

给予神经营养、免疫调节、抗感染和抗癫痫等治疗。主要用药:丙戊酸镁片0.2g,口服,每天3次;叶酸片,5mg,口服,每天2次;维生素B1片,10mg,口服,每天3次;维生素B6片,10mg,口服,每天3次;头孢呋辛酯片,0.5g,口服,每天2次及其他对症支持等治疗。

入院后第4天意识清晰,双侧腱反射反射性活跃,病理征阴性,生命体征稳定遂出院。

2017年2月18日电话随访示:患者出院后戒酒,摄入富含叶酸食物,精神好转,无抽搐发作,对答切题,行走正常,生活自理。

出院1年以来症状未再复发,且无新发症状,生活自理。

2讨论

MBD见于长期大量饮酒人群,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是由于长期饮酒导致的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营养障碍等有关。本病例长期饮酒,而且肝功能受损。但我们之前报道的1例患者并无长期饮酒病史,提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MBD临床分型方法有两种:

(1)按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急性患者常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精神神经症状,如混乱、昏迷、癫痫发作、构音障碍和轻偏瘫[5]。当患者出现典型的分离综合征的症状,往往被误诊韦尼克脑病、戒酒综合征或者脑炎。亚急性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痴呆;慢性患者表现为渐进性痴呆、分离综合征等。

(2)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分为A型和B型:

A型特点为急性意识障碍起病,表现为昏迷,可伴有锥体束征、肌张力高,早期MRI显示整个胼胝体受累、T2高信号、胼胝体水肿,一般预后差;

B型表现为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损害,有认知障碍、构音障碍、步态异常等表现,MRI显示胼胝体部分受累,一般预后好。本病例根据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划分为B型MBD。

MBD需要与Wemicke脑病、胼胝体梗死、多发性硬化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早期诊断依赖于CT和MRI。表现特点是病变对称的累计整个胼胝体,也可能累及大脑皮层。在急性期,受影响的区域水肿或者髓鞘脱失,MRI检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急性期后,水肿的可能变化消退,胼胝体MRI信号逐渐恢复正常。在永久的髓鞘损伤的情况下,胼胝体可出现萎缩。

本病例DWI(图1,B)胼胝体区域高信号,提示病程较急,这也提示MBD早期可能存在广泛的细胞毒性水肿;同时本病例MRIT2Flair像提示广泛累及皮质下白质、半卵圆中心和长联合纤维束等胼胝体以外部位,MBD急性期患者较少出现胼胝体外损伤,同时有报道认为胼胝体外损伤往往预示着更差的预后。

该病例预后较好,可能与及时治疗以及对戒酒依从性较好有关。本病例与李学涵等报道的病例类似,我们认为MBD患者的预后和是否存在胼胝体外损伤关系不大,这也支持2004年的MBD二分类法中未将胼胝体外损伤纳入分型标准的观点。

MBD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戒酒、B族维生素、磺胺酸、叶酸、对症支持和防治并发症。

由于MBD患者长期饮酒,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和肝功功能损害,有临床报道显示MBD患者T淋巴细胞数目显著的下降,经安咪奈丁治疗后T淋巴细胞数目上升。国外有报道显示酗酒者会展示出明显的T细胞亚群改变高,可是仅有少部分(13%,31/293)患者CD4+T细胞数目降低,这提示CD4+T细胞数目降低可能是本病的特异性改变,并且该指标可能成为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Humbert报道4例MBD病例的NK细胞数目没有显著变化,数目下降较为明显的仅是T细胞系,这也和本病例类似(CD4+细胞计数低和AST升高),这些提示在治疗上更需注意调节免疫功能、防治感染和保护肝功能。也有病例报道MBD合并肺部感染死亡。

总之,MBD多见于有长期慢性饮酒史的患者,可根据病史、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排除其他诊断后确诊。早期戒酒、综合治疗与良好预后关系密切,监测免疫学相关指标可能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起作用。

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