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报为什么要特色发展?(20201205)
在全国上下“创一流”的浪潮中,期刊也不甘落后,不应该落后,也不能落后,国家层面上也启动了“卓越科技期刊”项目。在众多期刊中,大学学报是一种特殊,但也纷纷探索“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更有甚者从学校层面提出“改大学学报为专业期刊”。为此,我想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大学学报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首先要明白,大学学报不能等同于大学期刊。大学期刊包括大学学报,但更多的是大学主办的专业期刊。大学期刊,在推动社会科技文化交流的初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这其中包括大学学报,但主要的是大学专业期刊。
而大学学报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大学师生学术交流的平台”,然后是“大学学术研究对外展示的窗口”。可以说,大学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授的专门机构,大学学报一直都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组成部分。科研要开展科学实验,所以要建立实验室或校办工厂。同样,开展科学研究需要科研成果的“表达”,因此就需要开展“训练”,大学学报就是科研论文写作训练的“实验室”。
实验室、校办工厂多数是“生产试验品”,但也可以生产“产品”(销售需要许可)。科研论文写作训练,同样是多数是“课堂作业”,也可以发表。没有实验室,是否就办不成大学?至少办不出“高水平”的大学。同样,没有大学学报大学一样能办,但除了少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生的科研论文写作“只能停留在课堂作业的层面”。
大学学报是大学高水平教育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第二课堂,而是实践教学。
(二)大学学报如何服务于教学科研?
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学生的科研训练,仅仅停留在“实验报告”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即使是这样,那也是“教学型”大学而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科研成果的表达,经过“论文发表”阶段的训练,是研究型大学学生培养的必然要求。在专业期刊或社会期刊发表,以实现教育教学,那只能是部分高水平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的“科研论文写作”训练,也需要有平台。大学学报,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
1) “出精品,创名牌,办一流学报”,这是提升“大学学报”的出版平台,这包括出版者自身的“编辑出版”能力提升。只有自身能力提升,才有能力提升别人。这就如同“只有教师自身有水平”才有资格教学生的道理是一样的。
2)“争时效,促交流,举科技人才”,这是大学学报的基本职责,提升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其科学研究能力。
具体的实现途径,那就是:“探究科研规律”,为社会科研的学术交流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跟踪或引领科学研究的前沿。“探究出版规律”,为科学研究的成果表达提供专业的指导。
办一流学术期刊,不是大学学报的根本目的,而是为“人才培养”提供合格的“平台”!
(三)大学学报为什么要特色化发展?
基于以上论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大学学报特色化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是适应“学术信息传播规律”。而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也不是为了提高“影响力”而提高影响力,否则,那真的需要“注销刊号”,创办“真正”特色的专业期刊。这也就是目前一些主管领导的逻辑。
大学,应该肩负学术传播的使命。但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大学的知识传授、科学研究,都有落后社会的“危险”,甚至是现实。那么,大学创办专业化期刊,就一定能够领先社会专业期刊?我看,大学办专业期刊也不是“灵丹妙药”。诚然,社会上活跃的学术专家,多数还是来源于高校,但是国际上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却来自社会出版机构。是社会出版机构,将大学和社会的科研资源(包括人和成果),整合后出版,为学术界提供学术信息和交流平台。
(四)谁有权决定大学学报的生死?
据我目前的观察,唱衰大学学报的人或者呼喊“大学学报转专业期刊”的人主要有这么两类:
一类人是所谓的学术“牛人”,学科带头人或领导!一类是出版届的所谓“能人”,年轻人或有“雄心”的人!
第一类人,我认为那是以自己现在的水平看问题,否则就显不出自己有水平。殊不知,其自己年轻时都是借大学学报成长起来的!我有论文发表过,院士级别的有一半人的处女座发表在本校学报。如果,要论证大学学报是否有“存在”价值,我想不应该有这些人来决定,而要根据大学学报的定位的服务对象来决定。不妨,征求一下“有科研成果表达训练需求”的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意见。
第二类人我就不详细说了,我也没有具体的数据,但至少是试图拜托“为人做嫁衣”的负担,试图在出版领域“平等”参与竞争,以便展示自己的才华,成就自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