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5教学手记——从“快递小哥”到“打工人”看中学生写作的意识和思维
第十八届中学生与社会大赛的试题,初中组其中一道是“快递小哥”,这个题目缘于当年各种媒体、网络上关于快递小哥的故事报导,而且快递小哥甚至成了各种高学历人员的职业选择,而且中学生应该都接受过或是接触到快递小哥的服务;同时,是基于自己的一次真实的经历。记得个一个星期日一大早,去独墅湖边开头天停在那儿的车子,开车回来时,天降特大暴雨,像盆倒一样,与我的车子并行的是一个快递小哥,他骑着电瓶车,迎着狂风暴雨,头不断地抬起、摆动,嘴里不停地“嗷嗷”地大叫,坐在车里的我也听得清楚,那种不成曲调、没有内容、撕心裂肺的狂喊,真是悲怆而苍凉,热血而狂放,让我流下温热的泪水。基于这种真实的感受,命了这道题。
渴望考生能写出日常所见的快递小哥独特的生活色彩来。
后来在阅卷过程中,感觉不够满意,好文章不是太多。中学生,只会笼统叙述,文字里看不到他跳动的心。
第十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命了“打工人”这道题目被大赛组委会选用。“打工人”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网上非常流行的一个热词,这个热词的词形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由“打工仔”和“社畜”演变而来,其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常鲜明地折射了社会生活的变革带来的人们心态的积极性变化。
最初的打工仔,特指以打工为谋生手段的底层弱小的劳动者,因为,“仔”的意思有两个:一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年轻人,一是幼小的家畜;这是一个带有轻视意味的称呼。“社畜”这一名词来源于日本,是指那些在公司顺从的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外,还要做各种其他工作,被公司当成牲畜奴隶一样来压榨着的员工。显然,这个词语的抱怨、牢骚、自嘲意味更浓,反映了人们对繁重工作的厌倦与无奈。
社会在发展,人们对生活、工作、劳动、生命的价值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客观,越来越理性,社会的文明程度得以快速提升,于是诞生了“打工人”这一热词。
“打工人”与“打工仔”和“社畜”相比,强化了打工者的人性尊严,虽然其中也还含有自嘲的味道,发牢骚的意味和许多难言的辛酸,比如,“打工,可能让我少活十年,但不打工,我一天也活不下去”,但更多的是突显打工者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打工虽然只是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构成了打工者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由“打工人”这个词语衍生出来的相关词语句子中看得明白,比如,“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等无不彰显了打工者发自内心的求得社会认同的渴望与强烈的自豪感。
基于此,“打工”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由原来的临时工性质的体力劳动者,到现在的各种蓝领、白领,乃至公务员,甚至一些管理层干部,也都纷纷加入到了打工者的队伍中来,揭示了人们越来越平和、理性、平等、低调、团结的心态和拼搏奋斗的精神。
因此,这个作文题的写作视角非常丰富,可以用记叙文、小说、散文等诸种文体来写各种层次各种工作的人物,通过独具特色的“打工”,写出他们的勤劳、艰难、欢乐、痛苦,更重要是要挖掘出打工人的精神品质。也可以用议论文、时事评论等论述类文体来表达对“打工人”这一社会现象的见解认识,体现出一个中学生对社会现象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好 的逻辑思考能力。其关键点在于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能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能用具体的细节、故事、场景来内含打工人深刻的意义,表达出写作者基于社会生活的真实性而作出的深刻认识和见解。
比如,有的同学写了公交车上看到的一幕情景,一个打工人不会刷卡的事件,由此而生发出打工人被边缘化的现象,文笔自然,思维独到。
有同学细致描写了旅游过程中看到的往山上抬轿子的工人情景,展示了那些现实生活中最朴素的劳动者的劳动之美和品质之美 ,文笔细腻,彰显了积极的主题。
有同学从一枝笔的口吻来叙述打工人生活,写作视角灵动多变,体现了优秀的写作品质。
有同学构思了一个大学生到大城市应聘的故事,通过她的眼看、耳听、细腻的心理活动,写出一类人的共同心理,既有企盼又有担忧的复杂心态,体现出了较高的小说构思水平。
不过,好作品还是太少,大部分同学表现出的是中学生的“作文腔”。
何谓“作文腔”?
就是作文成了一种特有的思维模式,这种特有的思维模式不是套路,不是技法,而是沉浸在写作思维里的基因式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是,一提笔写作文,学生就不是生活中的人了,而是会用一种专门的语言说话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与生活保持着固定的距离,不必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想看的东西,而所有看到的都是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的轮廓形象。这种思维是天长日久的写作训练濡养而成。
有的老师会说,学生根本没有生活,怎能写出真实的有感情的作文来,这个说法看似有理,其实不真。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喜怒哀乐一点不必社会上的人少,只所以写不出精彩的细节与深刻的内涵,关键还是在一个“读”字上,他没有读出经典文本的表达原理和魅力,他没有认识到成功作品的言语规则,也就无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再加上,平时的教学多在“写法”上下工夫,用一些虚假的命题引诱学生说假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种中学生写作文的固定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