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谁都有这一天

这世上,再牛的人,无情的岁月也会将你连拉带踹,裹挟到老年人这个族群。

中国老年人(六十岁以上)已经有2.5亿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族群。
    相当于俄罗斯、英国、法国三个国家人口之和。

人生,就是一道抛物线。
    步入老年,就意味着人生将由朝阳、辉煌,坠向抛物线的另一端黄昏、残夕!
    夕阳无限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衰老,是残酷的,也是现实的。一代又一代人,循环反复。

四世同堂,已是我们许多家庭的现状,也是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结构。
    四代,代代必有沟。
    后代,难知前辈苦。
    
    我退休了。静下来,才有时间,看到我的上一代,母亲独自生活中的点滴。
    她的生活点滴,也是上一代老人生活的缩影,家有老人的大都如此。

我的母亲

“夕阳”的苦楚

母亲,八十七岁了。已是太奶奶辈了,也是标准的耄耋老人了。
   
    母亲,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女性,曾经闪烁着凤毛麟角的荣光。
    聪慧、明理、心灵、干练是她年轻时的标志。

但落入夕阳之晖的母亲,也没躲过衰老带来的衍生物。
    智力、记忆力,断崖式地坠落。记不住事、忘事已是常态。
    
    现今,一个三、五岁的小娃,随便都能摆弄智能手机。而这对母亲来讲,却如攀登高耸的大山。

十几年前,我给母亲买了一个摩托罗拉手机。记得,当时她学会发短信后,兴奋得像孩子一样。
    那个摩托罗拉手机,她一用就是十几年。

我多次告诉她,摩托罗拉这款老手机,屏幕太小,字太小,会非常伤眼睛。让她换一个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可她始终舍不得换。

前年的春节,母亲八十四岁时,我给她买了一个大屏幕的智能手机。
    看着新手机,大大的屏幕,大大的字,母亲非常欣喜。
    
    但她马上又面带畏难的表情,怯懦地告诉我,她担心自己掌握不了智能手机。
    因为,这几年她的记忆力,突然塌陷、坠崖了。
    
    记忆,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
    人老了以后,存量的记忆,会大面积的消失。
    新的事情,怎么也记不住,留不下。

我告诉母亲,她不用担心,我来教她使用智能手机。
    
    高速发展的世界,穿越了几十年的时光,也颠倒了我和母亲的关系。
    
    我像老师,母亲像幼儿。
    我开始带她,迈进智能手机的新世界。
    她像幼儿一样,懵懵懂懂打量着新的天地。

我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开手机,如何找桌面APP。
    可她刚学会的操作,五分钟之后,就居然将怎么开机,怎么找桌面,这一套动作忘得一干二净。

我告诉她不用紧张,熟能生巧,多操作就形成了记忆,慢慢就学会了。

然后,我又从怎么打电话开始,教她如何进入电话这个窗口,再如何找通讯录,找到通话人的名单。

通过一遍一遍操作,她终于可以自己单独用智能手机,打电话了。
    当她从隔壁的房子,欣喜地给我打通电话时,我在电话里表扬了她。她就像幼儿得到了老师的一朵小红花,非常开心。

我又慢慢教她,怎么发短信。
    
    反反复复一整天,她学会了用智能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
    我也替她的进步,感到高兴。
    
    但,我完全低估了一个记忆力严重衰退的耄耋老人,学习智能手机的难度。
    体会不到,一个耄耋老人,要掌握智能手机,就如同攀越一座高高的大山。
   
    第二天一早,母亲神情紧张地告诉我。她忘了怎么开新手机了。
    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了。

我又从头开始,当起了“幼儿”启蒙老师,重新手把手地教她。
    母亲,又重新开始了一遍遍的训练。
    母亲,很用功,直到睡觉前还在训练。

第三天一早,母亲苦愁着脸,非常沮丧地告诉我,她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来,新手机的任何操作动作和流程。
    
    人,是有尊严的。
    母亲,曾经是新疆最大的国企,八一钢铁厂的中层干部,负责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各方面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
    
    看到她那眼里溢出的委屈泪水,折射出:一个自尊心极强,优秀了一辈子的人,难过地在自责。
    
    记忆力的丢失,这是不可抗力。
    缺失记忆力的母亲,不应该缺失母亲的尊严。
    
    看着母亲自责痛苦的表情。我激励她说,没关系,还是练的少,我陪你一起再练。

母亲说,她要是能将我教的步骤,刻在脑子里就好了。

母亲的话,启发了我。
    我为什么不给母亲做一个“看图识机”的示意图呢?

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将手机的每一个动作,按照流程画了出来。
    这真是,一个“老人”版的手机示意图。

母亲,有了这个“老人”版的手机示意图。
    信心,在自尊中驱散了胆怯。
    记忆,也好像慢慢地捡回来了。
    
    母亲,终于勇敢的翻过了智能手机这座大山,会使用智能手机了。
    
    一个耄耋老人,也终于能分享信息化时代,给每一个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在母亲欢喜的目光、耐心呵护下,咿呀学语,步履蹒跚地一天天成长。
    
    每一个母亲,不是3天,是365天,3650天……是一遍一遍地重复,一遍一遍地耐心,一遍一遍无怨无悔地哺育着下一代。
    
    但岁月,却让大多数人,失去了幼儿时段的记忆,也失去了父母之恩的初始印记。

我能在母亲耄耋之年,搀扶她进入信息化社会,向她尽孝,反哺她曾经给予的大爱。
    这是,我的福气。
    
    三年多来。
    她只要带着手机出门,总要随身带着“老人”手机示意图,给自己壮胆、撑腰。
    同时,她也会主动向亲朋好友,甚至会向小区保安、保洁阿姨展示:
    这是儿子专门为她画的“老人”手机示意图。
    
    哎,人到老了,还处处将后代们摆在中心,后代们给她点滴的孝心,她都会无限地放大,向社会展示、炫耀。

我给母亲手写的“看图识机”

我给母亲手写的“看图识机”

社会老龄化,几代同堂,家家都有各自与老人相处的经历和生活。
    这,就是日子。

我们公司是世界二百强企业。
    公司德高望重的张总,也曾是行业的大佬。前些年他退休时,公司给他送行。
    酒桌上,大家频频向他敬酒,感恩、赞美他,祝福他。
    
    可他突然抽泣起来,含着泪,讲了番发自肺腑的话。
    他说,他现在一端起酒杯,就会想到一件终身遗憾的事。
    
    张总说,他老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就是喜欢喝点老酒。
    可老人家走了后,他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居然才发现:
    他这一辈子,整天忙工作。为了公司的业务,从不怠慢客户,躺在病床上,也要爬起来。
    陪客户时,从来都不会吝啬茅台和五粮液酒的。
    但对自己的老父亲,他却一辈子从来没有陪敬过。老人家一辈子也没有喝上过儿子的一口茅台或五粮液。
    一想起,对老父亲的亏欠,就想抽自己十个大嘴巴。
   
    人,都是多面性的。
    
    张总在公司里,展现的是能干、热情、豪爽。
    在客户面前,表现得是放下身段的谦卑。
    但在家人面前,却没时间,顾不上。

我相信大多数人,跟张总一样,都会有多面性。
    只有待亲人走后,才会发现,我们忽视的人,往往是对自己最亲的老父、老母。
    造成,无法弥补的终身遗憾。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老母亲去世了。
    大家都在微信群里悼念老人,安慰同学。
   
    可她在大家的安慰声中,写了一句让我永远忘不掉,这世界上最诚实、最勇敢、最反思的思念之语。
    “你们不知道,我曾经对我妈有多凶!现在,我恨死自己了!”

我完全理解这位同学,此时的自责心情。
    说实话,我每天都在这种自责心情中循环。
 
    母亲,经常会为了一件事,要问我几十遍。我前面刚给她说了,她后面就忘了。
    有时,搞得我真的很抓狂,甚至会不耐烦的吼起来。
    但事后,自己又会追悔、感伤。

其实,母亲她内心更痛苦。
    我们是白天,不知夜的黑。

这几年,她以自己的方式,在与衰老抗争。

家里的日历薄、台历本上,她都密密麻麻记着,她每一天做了什么。
    以及她所知道的全家老老少少,甚至孙子、外孙、孙女的工作学习的情况。
    连每年,朋友们到上海来看望她的时间,甚至我出差的时间,出差城市当地的天气预报。
    她都会在笔记本上,记得清清楚楚。

几年来,她用这样的方法,来弥补记忆的丢失,用白纸黑字当她的大脑。

记得有一次,我又不耐烦地向她吼,事后我很难过,向她道歉。
    她说没有关系,磕磕碰碰,有人跟她说话,吼几声,已经是她最大幸福了。
    比起小区的苏先生,她太知足了。
    
    母亲说,小区的苏先生,老伴走后,一个人很孤单。
    每天上午,就能看到苏先生拎着一大瓶茶水,带着午饭,出门了。
    苏先生为了打发孤独,在地铁里,从起点,坐到终点;又从终点,坐回起点。
    不断地往返,就是想找机会跟不相识的人,多说几句话。

到了傍晚,苏先生又拎着空空的茶瓶,独自孤单的,回到他那空荡荡的家。
    
    繁华的大上海,有多少苏先生这样孤独的老人,没人陪伴、没人讲话,只有空荡荡、单调调的日子。
 
   他们空坐在地铁里、徘徊于公园、行走于黄浦江边,在充满喧嚣、魔幻的城市里,孤独地等待天堂的召唤……

想起苏先生,我完全理解了母亲平时的一些行为。
    母亲在家里会备很多点心、糖果。

每次钟点工阿姨来时,她就会不停地跟阿姨说话。阿姨临走时,她一定要抓几把点心、糖果送给阿姨。

同时,隔三差五,她要将家里的水果,送给门口的保安,甚至小区里两个运送垃圾的河南民工。
    说白了,就是为了讨好他们,能和他们多聊聊天,说几句话。

母亲连每一个保安的名字,清洁工阿姨的名字,甚至运送垃圾民工的名字,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人世间,许多事情太奇怪了。
    这一切,这场景,恍若隔世再现。将我带入非常熟悉的少年记忆的场景。
    
    我们小的时候,许多孤独的孩子,为了能有玩耍的小伙伴,会想尽一切办法,拿出好吃的、好玩的,去百般讨好、取悦其他小朋友。
    
    老人,在岁月的流逝中,会由曾经的强者、智者,衰退为生活的弱者。
    其行为方式,自然会退化到孤独孱弱的少儿。
    
    跟母亲零距离的接触生活,我更加理解了,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人,都有老的这一天。

唉,谁都有这一天!
    陪伴你的,只有空荡荡的日子,只有独自品尝和面对寂寞和孤单。
    还有,一天天丢失的记忆。
    
    老人,与天堂之间,就隔了一个孤独和寂寞的日子。
    日子熬完,残存的烛光也就熄灭了。
    
    家有一老,必有一“烦”。
    
    尽孝,要及时,要当下。
    尽孝,对我们后辈而言,就是多跟老“烦”人相处。
    孝心,就是用“烦”事,打磨出来的的“耐心”。

当每家每户,家中的“残夕”,落入地平线下时。
    家人都会以追悼的方式,为老人送上最后一程。
    
    追悼会上的缅怀、追思,只能是后辈们平抚自己心中的遗憾,给他人展示孝心的最后一幕。
   
    全家老少,几世同堂,一把鼻子,一把泪水,哭天动地。
    子孙后代、亲朋好友,在“组织”格式化的千篇一律的悼词中,泪水滋润着干巴巴的悼词!
    悔念,在追思的泪水下泛出。
    
    唉,谁都有这一天!
    这就是日子,这就是岁月!

日子,你还没来得及珍惜,它便是过去的时光了!

(0)

相关推荐